分類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職能治療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無障礙運動:輪椅健身肩部篇

疼痛的三個關鍵因素

肌肉的問題,可以從三個關鍵因素思考:柔軟度+肌力=活動度,當你可以完善的控制一個關節的動作,所做出來的角度夠大,就表示擁有很好的活動度。

1-1.gif

柔軟度 ( Flexibility ):關節活動度,伸展能力。全身關節活動度最好的部位,就是肩膀,卻也最容易脫臼;如果柔軟度有問題、關節的活動受到限制,這可能是肌肉已經受傷,造成肌肉的沾粘,或是發炎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其他的關節或韌帶問題。

肌力 ( Muscle Strength ):假如推行的距離超過負荷,在過度負荷的狀況下,手臂肌肉的肌腱就會發炎。這時候就要選擇比較輕量化的輪椅來減輕用力負擔,或是增加你的肌肉力量。

活動度 ( Mobility ):關於協調及能力。例如,我們準備推輪椅的時候,手放在11點鐘的方向,若有些人肩關節的活動度不夠好,肩膀受到的壓力,就會比其他人更大。


推動輪椅所運用到的肌肉是這些

假裝我們的視線穿透了推行輪椅的這個人,看到肌肉的形狀。在推行的過程中,運用了手臂,又可概略分成兩大項:肩部肌肉群與前臂肌肉群,今天先談談肩部肌肉群與肩夾擠症候群。

肩部肌肉群:三角肌、二頭肌、三頭肌

在推行輪椅時,我們有分推跟拉。三角肌分為三個部分:側端、前端、後端,前三角的部分從鎖骨連到肱骨,後三角的部分從肩夾肌連到肱骨的部分,分別扮演:推的時候用前三角肌用力,拉的時候後三角肌用力;二頭肌跟三頭肌的部分,則是在推的時候離心收縮,拉的時候向心收縮。

1-21-3

肩膀疼痛的原因

所謂的肩關節夾擠問題,就是我們手臂在抬起的過程中,我們的肩峰鎖關節下與肱骨之間,會有一個空間,雖然狹小卻十分重要。當手臂在內轉或外展的時候,這個肩峰鎖下的關節,會達到最狹窄的情況。當你用力時,就會產生摩擦,造成肩膀的疼痛。其次,滑囊容易發炎,脊上肌磨損,也是肩膀疼痛的可能原因之一。1-4.jpg

評估自己的肩部狀態

大家可以嘗試把手內轉或外展,假如三角肌或肩峰鎖下有疼痛的狀況,大概就是有肩部的問題。也就是說,看我們準備推行輪椅的時候,手掌抓在輪圈的11點鐘方向,這個準備開始推的姿勢,我們的肩膀就是往後伸展的動作,如果姿勢不正確,肩峰就在比較狹窄的狀態下被擠壓到,造成疼痛。

急性疼痛期的排除

現在是急性的疼痛期,肩部發炎中,每次推輪椅都很痛,該怎麼辦?我們要先了解是哪些肌肉發生問題。沿著肌肉觸摸,找到疼痛的起始端(origin),並揉捏進行放鬆。

如果手在休息、不動的狀態下,還有疼痛感,就是急性期,趕快冰敷;同時務必減少推行的距離與發炎肌肉的使用量,其後達到慢性期,再開始用熱敷或緩解疼痛。

因為疼痛產生的原因可能很多,還是要直接到附近的復健科確診;其次,才開始討論第二個目標,肌力訓練,增加肌肉的力氣。


肩胛骨周圍肌力訓練:三角肌、二頭肌、三頭肌

首先是肩胛骨周圍的肌力。這個部分在我們推行輪椅時很重要,可以取得彈力帶或是腳踏車內胎,即可使用。肩胛骨在推行輪椅的過程中,假如我們的基點(base)比較強壯、軀幹穩定性較足夠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增加遠端的功能;也就是說,增加肩胛骨的穩定性,即可幫助手臂推行時更輕鬆。

動作一

往前推。將彈力帶左右環繞上臂,肩胛骨收縮,手臂往前伸直,做到肩膀有點圓肩後,再往前多推一點點的距離。慢慢放鬆回來、快快推直;注意肩胛骨要維持位置。

1-5.gif

動作二

往後拉。彈力帶固定在遠端略高處,可以是柱子或固定不動的物件,固定位置後,雙手向後均速拉直。

1-6.gif

動作三

內外轉,訓練旋轉肌。上手臂夾緊,固定在身體側面,彈力帶固定在一側,用小臂往對側方向拉,也就是外展動作,打開後慢慢收回來。

1-7.gif

以上三組動作,都是外展動作,有往外就有往內,剛剛做完外展動作,換到對側,同樣固定上手臂,這次將彈力帶往內收,訓練對側旋轉肌。

1-8.gif

斜方肌

斜方肌也是穩定肩胛骨的一個重要肌群。將彈力帶一端固定在頭部高度,另一端握在手中,並將手伸直,置於膝上,拇指朝上掌心朝內。手掌往上舉高到與耳朵平行。同樣要注意,手往上舉時身體不可為了達到高度而歪斜,避免造成代償。

1-9


運動的頻率與強度調整

所有的運動,都是可以獨立進行的;只要將一側固定不動,即可訓練對側;每個運動都是10-15下一組,每次運動做三組。若要增強訓練,並不是增加運動次數,而是增加阻力,比如用更厚的彈力帶、或將內胎綁成兩條。同時,一條肌肉在收縮時,10-20下已經疲乏該休息了,勉強持續訓練,不會有成效的。

訓練時,請自行評估自己吃力的程度,能不能標準的把一個動作完成。例如,當運動時已經聳肩,或是有奇怪的代償、用不正確的地方發力,就表示是不正確的姿勢;避免出現代償,才是有效的訓練動作。

關於肩夾擠症候群,今天就先談到這裡;接著,我們將討論前臂肌肉與腕隧道症候群的關係。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分類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常推輪椅造成腕隧道症候群,該怎麼緩解和預防?

輪椅使用者,每天推輪椅有哪些傷害?

輪椅使用者最常見的兩大問題是「肩夾擠症候群」與「腕隧道症候群」。在下肢行動不便後,需要用手部來代替活動,所以從手肘、肩膀、到軀幹都可能造成變形與疼痛。

2

腕隧道症候群

我們的手掌,下方有橫腕韌帶,再往手臂便是正中神經跟 屈肌群。這個空間是固定的,假如在推輪椅時,利用了錯誤方式、例如利用單迴圈方式推行,我們的手腕就會過度伸展,橫腕韌帶下面的腕隧道,空間就會相對的變得較小。

再加上,推輪椅時會用手腕往前推行,手腕與輪圈碰撞的情況下,就可能發炎,腕隧道症候群就會發生。

同樣道理,長期、固定的以某個姿勢動作,這個動作所累積的持續壓力,都可能造成疼痛,例如媽媽手網球肘。短期治療能夠解決眼前的問題,長期復健還是要回歸到改善動作姿勢。
3

急性疼痛期的排除

現在是急性的疼痛期,肌肉發炎中,每次推輪椅都很痛,該怎麼辦?我們要先了解是哪些肌肉發生問題。沿著肌肉觸摸,找到疼痛的起始端(origin),並揉捏進行放鬆。

如果手在休息、不動的狀態下,還有疼痛感,就是急性期,趕快冰敷;同時務必減少推行的距離與發炎肌肉的使用量,其後達到慢性期,再開始用熱敷或緩解疼痛。

因為疼痛產生的原因可能很多,還是要直接到附近的復健科確診;其次,才開始討論第二個目標,肌力訓練,增加肌肉的力氣。


前臂肌力訓練:伸腕肌、屈腕肌

要訓練肌力,重量必須一直增加。前手臂小肌肉群的訓練,可利用啞鈴,沒有啞鈴就用寶特瓶裝適當的重量。今天我們或者有替代的方式,請其他人協助。持長棍做上下、左右及前後的前臂訓練。

動作一:上下訓練

4

協助者與運動者坐姿面對面,協助者雙手持長棍左右兩側,手掌向下壓,運動者單手放在長棍正中間,手掌先上後下,以固定的頻率,上下壓動,壓動的距離視手腕的活動度調整。協助者在過程中,持續地提供阻力。

動作二: 左右訓練

5

協助者與運動者坐姿面對面,運動者單手、手掌向上持長棍一端,從平行位置開始,向內施力將長棍畫出半圓形,直到手腕轉動至手掌朝下。過程中,協助者手掌向下,壓制長棍另一端,提供阻力。

這個訓練因為協助者與長棍的力臂很大,不須出太多力氣;反之運動者就需要相當的施力,才能完成訓練。前臂內側訓練完成後,以同樣的方式、但相反的方向,進行前臂外側的訓練。

動作三:前後訓練

6

運動者手掌掌心朝內,握住長棍底端,協助者手掌壓制長棍上方,向運動者方向推動。運動者手腕施力,將長棍向前向後推動。注意整隻手掌握住長棍,大拇指不須翹起。

以上就是基礎的前臂訓練方式。提醒大家,提升推行效能,肩部與前臂的訓練缺一不可,肩胛骨的穩定。當肩胛骨周遭的肌力穩定住,上臂的使用就會有效率


運動的頻率與強度調整

所有的運動,都是可以獨立進行的;只要將一側固定不動,即可訓練對側;每個運動都是10-15下一組,每次運動做三組。若要增強訓練,並不是增加運動次數,而是增加阻力,比如用更厚的彈力帶、或將內胎綁成兩條。同時,一條肌肉在收縮時,10-20下已經疲乏該休息了,勉強持續訓練,不會有成效的。

訓練時,請自行評估自己吃力的程度,能不能標準的把一個動作完成。例如,當運動時已經聳肩,或是有奇怪的代償、用不正確的地方發力,就表示是不正確的姿勢;避免出現代償,才是有效的訓練動作。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圖片資料來源:《筋骨關節疼痛防治全百科:骨科專家游敬倫整合中西醫學最新對症療法》/作者:游敬倫(龍合骨科診所院長、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骨科部教學兼任主治醫師)

 

特別感謝:臺大醫院 物理治療技術科 陳星宇物理治療師
分類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居家照顧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錯誤的方法推輪椅,肩膀疼痛少不了。治療師教你三訣竅,輕鬆省力推輪椅。

不要碰我肩膀!因為在痛

上次談到,輪椅使用者最常見的兩大問題是「肩夾擠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

許多使用者也反映,長期推輪椅,造成非常嚴重的肩膀疼痛,這是因為肩膀在推動輪椅的過程中,使用率極高而產生的問題。肩膀疼痛,可以怎麼避免呢?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自推輪椅的三訣竅。常見的推行方式有四種:

2


第一:這樣自推輪椅是錯的,你會受傷

3
弧形跟單回全市最常看到的推動手勢,卻也是傷害最大的方式,但十個有七八個使用者這樣推。

請注意手臂的角度,推行時肩膀、手肘、手腕的關節,應該要呈現在肌肉最好發力的狀態。請你的朋友協助,從側面拍攝你推輪椅的方式,確認自己的肩肘腕夾角角度(θ角度),介於100-120度之間。

不論大於120度或小於100度,對我們的身體都會造成傷害。

4

弧形與半迴圈的推動方式,不只動作較大、容易疲勞,更可能造成手腕與輪圈的碰撞;施力的距離與過程皆較短,推行效率也很差。


第二:這樣自推輪椅,才會快又安全

半圓形的推行方式,對於肩膀跟手肘的壓力會比較少,是最正確的推行方式。

5

從輪圈的11點鐘開始,往2點鐘的方向推,推過去後繞一個半圓再回來,接到11點鐘的方式,為一次的推動。

也就是先往上拉再往前推,利用半迴圈方式推動。

這樣做!手腕壓力會比較小,而且每推一圈,輪圈轉動的距離是相對較大,效率較佳,而且碰撞少,有效避免手腕傷害。

不論是中風患者只能單側推行輪椅,或是脊髓損傷者可以雙手推行,半圓形的方式,對我們的肩膀跟手肘壓力最小、最有效率,且較不耗能。

(延伸閱讀:楊忠一老師的秘招!中風患者 一隻手也能自己推輪椅


第三:請穩定你的自推輪椅動作基礎點「骨盆」

人體的動作基礎點在哪裡?站立運動者,例如投球等立姿動作,基點都在腳底。對於輪椅使用者,採坐姿推動輪椅,基點則是在骨盆處

大部分的輪椅使用者,軀幹穩定度都較差,若要推行又要維持穩定,會大量的消耗體能;若使用背靠、骨盆帶,讓骨盆有良好的穩定,背部也有良好的支撐,推動輪椅時較不會有代償作用,同時也比較輕鬆。

6

(了解更多輪椅背墊:輪椅靠背有多重要?看法拉利的桶狀座椅就知道


補充條件:選擇推動輕鬆的輪椅

我們可以依照輪椅使用者的需求來判斷。

7
後輪軸心後置

如果阿公阿嬤的短程移動,偏好坐起來穩定,也不會經常、長程的自己推動,會選擇軸心後置的輪椅。

8
高活動型輪椅,後輪軸心偏前

如果是年輕的脊髓損傷者,喜愛高活動型輪椅的機巧與輕便(而且大多時候,長得比較漂亮)。就會選擇後輪軸心偏前的輪椅,並調整座深位置,讓肩關節在軸心後方大約五公分左右,增加推行靈活度,讓推行更輕鬆。


本輯特別感謝:臺大醫院 物理治療技術科 陳星宇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頁首圖片:PAUL GAUGUIN’S PAINTING, NAFEA FAA IPOIPO (WHEN WILL YOU MARRY?)
推行方式圖片:STROKE PATTERN AND HANDR-IM BIOMECHANICS FOR LEVEL AND UPHILL WHEELCHAIR PROPULSION AT SELF-SELECTED SPEEDS. W. MARK RICHTER ET AL, ARCH PHYS MED REHABIL VOL 88, JUNE 2007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每天適當運動並選擇適合的行動輔具,讓長輩擺脫輪椅的束縛

以前念書的時候,職能治療系的其中一個訓練,就是精神科的職能治療。這也啟發了我,觀察高齡輪椅使用者的精神衛生,以及適當的輔具切入點,所能帶來的效益。

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討論長輩為什麼離不開輪椅?常見的原因大概有三個:照顧者的顧慮、長輩的心理、和長輩的身體因素


照顧者的顧慮

如果是家人自己在家裡照顧老人,那照護的壓力通常很龐大,一般人不太會有時間,去吸收比較新的專業照護知識,所以當家人對治療不太理解的情況下,反而會覺得照護就是以安全為第一,如果長輩行動不便,那就坐在輪椅上最安全這樣。

如果是在長照機構的老人呢,有時候會因為機構裡的人力缺乏,一個服務員要同時照顧多個長輩,以統一管理及安全為考量,也多是傾向會讓行動不便的老人一直坐在輪椅上。

2
長輩離不開輪椅

長輩心理因素

老年人離開工作岡位以後,社交活動減少了,就會開始產生孤獨的心理。因此,長者的腦功能也逐漸退化,認知和記憶力不如當年,所以難免比一般人敏感、多疑、愛嘮叨、對人不信任、斤斤計較等行為,造成與朋友家人溝通的困難。

如果這時,在遭遇喪偶、子女離家工作等生活上的改變,老年人會感覺生活失去意義,對未來喪失信心,對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種消極、否定的心理。

此時,如果身體各器官功能再減退,外出需要麻煩家人,成為家人共同外出時的負擔,那年長者就會漸漸的自我封閉於更小的活動範圍,更少的社會參與活動,進而造成如下的惡性循環,難以跳脫。

3


長輩身體因素

常聽人們這麼說:「老人不能跌倒,一跌就再也起不來了。」這是為什麼呢?

大多數的人認為:老人家在受傷後最好能不動就不動,更覺得一動就傷筋動骨的,對身體不好,但這是不正確的觀念。

其實造成長輩再也站不起來的關鍵是「肌耐力」,人若不運動,體內支撐骨架的肌肉耐力會變差,骨密度也會流失。肌力的不足及骨頭的脆弱,造成老人容易跌倒受傷。也就會產生「一跌就再也起不來了」的狀況。

在發現老人家腰酸背痛、重心不穩、身體搖搖晃晃、跌倒頻率很高時,有可能是肌肉群力量不足的警訊!像是大腿肌力不夠,走路就會不穩;核心肌群不夠支撐身體,坐著、站著時就容易駝背、側彎,甚至身體不穩定晃動的動作模式,在這些症出現時要想辦去改善,為什麼跌倒?是不是肌力不足,是不是要訓練肌力?


如何打破恐怖惡性循環?

職能治療師習慣會把個案的狀況評估後,利用簡化、協助下、輔具運用、或治療活動,來讓個案能完成原本職能,正常化他的生活。

如果這個惡性循環的關鍵點,出現在老化或受傷和行動力下降或喪失之間,那在一定範圍內加入適當的輔具,給予適當的活動治療,就可以的打破循環,讓退化狀況維持或改善。

4
透過適當的輔具和運動,打破惡性循環(圖片來源

1. 每天做適當的運動

只因安全或心理因素而長期坐輪椅,會讓老人活動力直線下降,所以漸進式復健維持走動的能力很重要。例如,扶著輪椅、或是助行器,做短距離的走動。這中間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建議到輔具中心,和治療中心問專業的建議。

能夠走路,生活品質也會比較好,例如你可以走去公園散步,或者至少可以在家裡客廳、房間、陽台走來走去。只要能走路就比較自由,社交空間也比較大;若是坐輪椅或臥床,活動空間就限縮很多,但還是要找方法維持住走路的能力,每天都要動一動。其他輪椅上的運動,可以參考 輪椅運動三方向,減壓、伸展、肌力訓練一起來

5
扶著輪椅或是助行器,做短距離的走動(圖片來源

2. 選擇適合的行動輔具

每個老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需要的行動輔具也不同。網路上有很多關於輔具怎麼選擇的文章,我比較認同的,也是從長者的動作分類,來判斷他該用的輔具。只要切記,輔具是 “輔助生活的工具”,不要因為有輔具輪椅了,就萬事依賴它,讓長輩一直坐著不活動,這樣反而對長者不好。另外,這篇文章,也寫到了怎麼透過輔具的協助,減少長輩走路的時跌倒的風險。

6


如果是你,人生的下半場你想怎麼過?

在臺灣傳統的舊式觀念裡,總是認為老人家身體比較虛弱,也容易跌倒,下意識希望老人家只要偶爾活動就好,沒事最好多多休息、不要太過勞累。這些想法使得許多老人家,白天活動一下以後,就待在家裡休息,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要活就要動」,愈健康的人活動力愈好,所以現在要做的,是鼓勵我們的老人家、老寶貝們應該多活動、多運動,保有體能,肌肉強壯了,也就有更多體力!身為家人的我們也可以與老人家們相約一起去運動,不僅身體變強壯、心情也能得到舒展,讓長者找到願望、賦予他們使命責任、補足年長者在心理層面的需求,多陪伴、有人可以分享事物,讓他們充實掌握每一天。

最後讓我再多嘴一下,人的老化,不能只看實際的數字,而是要同時間注意身體器官機能,還有心靈的快樂與否,還是有很多長輩,雖然年事已高,但藉著良好的飲食習慣、健康的作息與運動,再加上和諧的人際關係,在老年的生活品質上相當好,希望大家及老寶貝們都可以朝這點邁進哦~

.gif

本文授權轉載自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輪椅靠背有多重要?看法拉利的桶狀座椅就知道

為什麼輪椅需要加裝背靠?

嘿!你現在坐著嗎?回頭看一下你坐著的是哪一種背靠?輪椅以外的椅子,不論是辦公椅、餐桌椅、汽車座椅,大部分都有一個比較硬的背靠,為什麼呢?因為好的背部支撐,才能使身體近端更穩定,讓肌肉能夠得到休息,不用消耗多餘力氣去維持身體姿勢,乘坐能夠更有耐力!

2

一般輪椅設計,只思考符合收納與輕巧的需求,背靠通常是軟軟的帆布製成,適合短期乘坐。就像我們國中時升旗坐的童軍椅一樣,坐太久,屁股、腰部會很不舒服!回頭再想,在輪椅上,往往是一次乘坐4-10個小時以上,如果沒有良好的背部支撐,將會坐得多辛苦!

3

硬背靠,就是一個可以穩定地支撐輪椅使用者的秘密武器,減少長期使用輪椅造成的上肢軀體變形,讓輪椅使用者能夠自然的撐起身體!

台灣市面上的硬背靠有很多種,目前比較常見為平面型,和另一種最近較夯的曲面適形。

4

平面型的背靠通常用於兒童族群,因為胸寬通常較窄且背部幅度較小。或是做為要外加多樣化的擺位配件的基底平面,本次我們先將焦點放在當紅炸子雞曲面背墊上吧。


提升乘坐舒適的好東西-曲面適型背靠!

目前較常被運用的曲面適型硬背靠主要是因為:

  • 符合人們背部的曲度,有效分散背部壓力,可以坐得更久更舒適。
  • 提供更多的支撐,乘坐穩定度升級。
  • 可以讓個案坐在輪椅上,直接就個案調整合適的深度和角度等,另外曲面適型背靠擁有嵌入式 吊掛系統的設計,讓適配更精確。
  • 目前市售背靠,都加入了快速拆卸,增加使用的友善度。

為什麼會說背靠是個好東西呢?來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這是一個買不起法拉利而研究起法拉利的辛酸故事:

5

6
法拉利跑車內的跑車座椅(所謂的桶狀座椅)

專門針對高速行駛的車身與人體動態而設計,特別加強了椅背及椅墊這兩個部分的包覆性(如輪椅上的胸部支撐、臀部支撐及H帶等),使乘坐者兩側的腰部/肩部以及背部能夠有良好的支撐性。

7

在急速過彎時有效的抗衡因側向加速度產生的離心力,讓駕駛人員能夠對車輛進行精確的操控。


大部分輪椅族都需要背靠的原因

我們回到輪椅使用者部分思考,使用者之所以需要用到輪椅,往往都是身體穩定度不佳的個案,就算只是維持坐姿,就已經要耗費不少力氣了!更何況還需要推行輪椅或在輪椅上操作其他工作,因此要減少力氣的消耗,必須要提升推行效能與乘坐的舒適度!

就如同跑車高速行駛過彎時,只要有了良好的背部的支撐,穩定軀幹,就能增加推行效能喔!所以說乘坐輪椅的使用者,有一個曲面背靠都是一個很合理的需求。好啦,說這麼多!曲面背靠也一定不只一種,總該來說一下挑選流程?

曲面適型「背靠」款式眾多,該怎麼選?

一般來說,當要買背靠的時候,會有A、B兩種情況,

A狀況:我想要買個新背靠,加裝在我現在正在使用的輪椅上面。

B狀況:我想要有新背靠加裝在新買的輪椅上,這兩種情況會產生不同的適配順序。

以台灣來說,最常見的情況是A,但比較正確的適配流程其實是B,你一定會想,為什麼?這兩種情況適配的順序差在哪呢?


背靠適配 3 步驟

8

簡單說,如果你先買了輪椅,再來挑背靠,那治療師我在幫你選背靠的時候,就需要先排除那一些你輪椅裝不上去的背靠之後,然後才能幫你建議啦。雖然這樣做也不是不行,但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買輪椅的時候要順便評估背靠喔

在弄懂曲面背靠要怎麼選擇的流程後,下兩篇,我們再來談兩個流程的進一步細節跟市場上背靠的秘辛喔!


下方提供背靠測量的相關影片,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觀看:

背靠高度這樣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輪椅坐不住只能五花大綁嗎?善用輪椅座墊和空中傾倒功能,立即提升照顧品質。

在治療室服務的時候,每天個案不同,但有個聲音卻是每天都有的。

當我說:「阿伯,我們從輪椅移過來復健器材上!」

此時“刷、刷、刷”的聲音此筆落得響起,不是悅耳的交響樂,而是一個在約束與解放來回的擺盪聲。

每當家屬跟我說:「老師,因為他會滑、因為他會往前倒、因為他會躁動、因為…因為…,所以把他綁起來,比較安全。」我都會在心中長嘆一口氣。是阿,有些老人或身障者,因為自理能力不高,所以需要用綁帶,將他們固定在輪椅上。但其實,他們雖自理能力不高,但意識約略還清楚的,在意識清楚下,身體被五花大綁著,如果是我,我大概也會無敵躁動吧

其實每位照顧者都很用心,但有時因為每天工作焦頭爛額,根本沒空再去了解新一點的照護知識。情急之下,就選擇了一個自認為最方便的照顧方式:約束帶就因這樣廣泛運用。但善用輔具就可以讓使用者或照護者,擺脫這「」和「」的約束。

2


「滑」怎麼解決:

為什麼會滑,簡單說就是坐不住。長期固定坐姿的輪椅使用者,坐骨和尾骨周圍的脆弱區域,如果沒有經常紓壓,就會麻就會痛,一痛,就要找出口。

坐在輪椅上沒有往後的空間,那就是一直往前發展的滑出去,此時我們可以先從坐墊來改善這個「滑」出去的距離

1. S曲面的坐墊:

大家的屁股都不是平面的吧!藉由順著人體曲線設計,平均分散壓力,改善乘坐舒適度,降低滑出去狀況,這是一個較簡易方法。但如果乘坐輪椅時間很長,或身體變形、骨盆歪斜嚴重,建議大家使用氣墊座來調整。

3

2. 輪椅坐墊:

市面上有許多牌子的輪椅座墊,依需求的不同,選購不同的座墊。但單就解決這件事,可挑選擺位調整性高、穩定性高的坐墊。

以下的比較表可以讓大家參考看看,想更了解氣墊座的資訊,可以閱讀 物理治療實驗室 PT KEN 的現在屁股不開花,全靠當年有了它:壓瘡與輪椅坐墊這篇文章,有詳細的介紹。

4


「倒」怎麼解決:

大家回想一下,當年入學新生訓練,你記得什麼?教官在講台上說的話,還是旁邊那女孩的微微一笑很傾城。

5
(圖片來源:網路)

哈哈,這些我都不記得,我只記得坐在坐墊面積比抹布還小的童軍椅上,度過了三小時,而那三小時如同過了三生三世一樣,十分痠痛阿。

其實童軍椅與輪椅的乘坐概念是相同,如果背靠支撐性與包覆性不佳,全身壓力又在屁股上,光HOLD住自己重心坐好,就已消耗了大半的體力了,當沒支撐又加上體力不佳,就會像我旁邊那同學,抗拒不了地心引力的召喚了。

6
(圖片來源:網路)

以下幾個藉由輔具功能的使用方式,可以解決部分的「倒」。

1. 曲面式背靠:

輪椅背靠可以依不同身形與症狀,靈活調整。一個適配的曲度 + 完善的支撐,就可以讓坐姿更穩定、更舒適,重點是,如果希望老人家自己多少推一下輪椅的話,那先坐穩了,推行的效率就可以大幅提升!

輪椅背靠有分胸廓支撐、骨盆支撐,詳細的介紹可以看我之前 這篇文章

7

然而,使用背靠可解決部分的使用者支撐問題,但有些可能因為經濟考量,或者,使用背靠還是抵不了地心引力的召喚,那就要利用輪椅上的功能來抵抗了。

2. 後躺、空中傾倒功能:

其實抗地心引力很簡單,道理就像拔河一樣。如果身體一直往前倒,那我們何不就用反方向的力量去牽制呢?例如說:

  1. 把背墊角度打開,身體往後躺,就不會再往前倒
  2. 身體呈現「翹起約5-10度」,使用者的臀部舒服地處在較低的位置、雙腿較高;這樣的重心位置,身體向後也可減輕往前滑落的問題。

對於身體更虛弱,或是經濟能力許可的使用者,就會需要綜合以上兩個方法,使用後躺與空中傾倒二合一輪椅 。另外研究指出,當後躺+空中傾倒大於等於45度且仰躺大於10度時,也有減壓效果! 讓久坐有個紓壓的方式。


結語

輪椅使用者與照護者兩者,不管是生理或心理,都是我們所關切的,輔具的運用,能減少壓力與勞力的付出,聽到多一點的笑聲,這也是輔具設計這些功能的最大意義。

最後提醒各位朋友,安全性考量,乘坐在輪椅上的使用者,都是需要使用骨盆帶固定的,這一條綁帶這可不能省阿~就如同上車要繫安全帶一樣嘿。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