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教人學會開電動輪椅,靠這招「與龍共舞」 !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什麼功能情況的人適合使用電動輪椅 ?

首先個案須有操控電動輪椅的認知能力,與視知覺,依照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 建議分級如下 (圖示說明)

分級3:
個案行走必須使用助行器,推輪椅移動十分辛苦,中長距離當然需要電動輪椅的協助。

分級4:
個案必須使用步態訓練器才可能行走,甚至推輪椅也都要他人協助,電動輪椅當然不可或缺。

分級5:
個案軀幹、頭部控制都有困難,許多個案可能很難操控好電動輪椅搖桿,若是有訓練的可能,這時就需要 特殊控制系統的協助。

1529245483-2124309537_n.png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與輔具使用

幾歲建議開始使用電動輪椅 ?

1. 分級3的個案建議12歲開始考慮

分級3的個案還具備行走能力,可以自行移動,12歲以前積極復健訓練,多半還沒有電動輪椅的需求,但12歲以後,生活圈子開始變大、獨立需求大增,開始需要更高效率、更快速的移動方式,便需要電動輪椅的輔助。

2. 分級4、5的個案建議盡量早

分級4、5的個案沒有行走的能力,部分腦性麻痺個案甚至推輪椅都有困難,生活中的移行幾乎完全依賴他人,電動輪椅是他們唯一可以獨立移行的輔具。因此只要開始有操控電動輪椅的基本認知、視知覺,就應該建議及早訓練。

許多爸媽怕太早用電動輪椅,孩子未來不會走路。其實分級 4,5 的個案使用電動輪椅可以建立視知覺空間感,培養獨立性、自信心,增加社會參與、與人互動的機會,因此強烈建議動作訓練、電動輪椅訓練同時進行,你會發現這2種訓練可以相互推進,讓孩子更進步、更快樂、更有自信。

1529246418-2442359053_n.png
腦性麻痺發展年齡曲線與輔具使用

操控不好電動輪椅,怎麼辦 ?

1. 擺位很重要

軀幹要能穩定,手部才能發揮功能,才能控制好電動輪椅,尤其是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分級4,5 的個案,坐姿平衡能力不佳,好的擺位才能有穩定的控制。

所以正確的輪椅擺位是第一要件,第一次練習時常常沒有自己的電動輪椅,那就要先選擇適合的款式,盡量調整,否則會造成個案、家屬信心的打擊,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2. 找出搖桿黃金位置

為因應多數使用者,電動輪椅的搖桿多半在右邊扶手前方,如果使用者左手功能較好,就應該更換到左側。有些個案手部操作域受限,扶手前方並非最佳操控位置,那就必須配合調整。

個案已經操控困難,不應再屈就搖桿的位置。應該找出有限的操作域中「最輕鬆操控的黃金位置」,才能最有效的控制、有最大的進步空間。如果評估後發現個案的手部已經很難操控,那就要進一步考慮下肢、下巴、頭部…等,其他部位操作的可能性。

3.與龍共舞訓練法 (上面的影片)

電動輪椅操作不良時會有危險,除了找空曠場地外,協助者應該隨時在搖桿旁。發生危險狀況時,立刻將個案的手撥開,電動輪椅就會自動煞車。許多人以為在後面拉住電動輪椅減速,但是因為動力強大,這樣根本無法停下,十分危險要特別注意。

電動輪椅訓練過程總會遇到困難路段,個案技巧無法通過,這時協助者可以解開離合器,以推行方式通過。協助者也可以直接操控搖桿,在旁邊駕駛電動輪椅,這個技巧需要練習,建議協助者先空車 (個案未乘坐) 自我訓練。

當協助者已經能夠在旁邊操控好電動輪椅,就可以進一步給個案「觸覺引導」,進一步訓練個案的操控技巧。「觸覺引導」的訣竅在於不要抓太緊、協助的位置適當的遠離搖桿,要引導個案自己做出動作,盡量不要依賴引導員。引導過程適時給予口語提醒、視覺提示,也會非常有幫助。

觸覺引導技巧比較難以掌握,建議可以找一位朋友,請他閉上眼睛、手握搖桿,而你在旁邊用觸覺、口語的方式引導。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在你的引導下,朋友即使閉上雙眼也可以安全繞過各種路障。當朋友可以藉由你的觸覺、聲音安心操控電動輪椅,那就表示你的技巧有進步了 ! 這個技巧我們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與龍共舞」。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牟寒仲的特製輪椅分享 達人專欄

善用粗大動作分級 挑選適合的輪椅和其他輔具

我在訂製輪椅這一行工作六七年有了,最常聽到案家說:

「輪椅不是都一樣的嗎,看不出那裡不同啊?」
「這麼多廠牌,這麼多型號,那一台才適合我用啦?」
「什麼!還有分size喔,那買大一點的,比較舒服又划算啦!」

會問這些問題表示他們有需求卻沒有先去當地的輔具中心接受全面的評估

在評估的過程中,治療師會建議失能者生活上所需要的協助與輔具,不只是輪椅。能有專業人士聽你訴說遇到的難題,並建議解決方法,多好。絕對勝過道聽途說,自己亂搜尋google的未整理資訊。要是買到不合用的輔具不但傷荷包,更有可能傷身啊。

我們來談談輪椅有那些種類,透過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可以更清楚的溝通跟描述。


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

這是一個把你的行動能力粗略分為五個等級,它不但可以方便 溝通/描述 現況,並且可以預測康復的順序。看看自己落在那一級裡,適合這級的輪椅也許就是你所需要的。

第一級:如果你可在平坦地面上跑跳

我想你還不需要使用輪椅。

第二級:假如你可在平坦地面上輕鬆行走,但在不平坦地面上行走相當吃力

你可能開始需要使用柺杖雨傘之類的東西幫忙穩定身體。或是為了效率與安全,短暫的借用輪椅。如,急診室、婦產科。有時,有認知功能障礙的孩子/長輩,在外出時,為了照顧者方便掌控他們的行動,會用輪椅,以免一轉身人就不見了。

第三級:當你自己走需要扶著穩定的東西,或是需要扶著別人才能走

不論是因為意外受傷、開刀、不適暈眩、或外出無法久站的患者,來到這個級別,雖然還有一點行動能力,但為了安全,我還是建議開始自己擁有一台輪椅。短期(3-4個月)的話,也可以用借用/租賃 的方式,各地輔具中心會有租賃/二手回收轉贈的服務項目。

簡單型的輪椅市面上很多,現在比較受歡迎的大概都是輕量化的設計。因為越輕的輪椅,照護者就不需要花太多力氣來搬動輪椅。收納也比較小巧。但我要提醒的是,要輕又穩固才安全,你可以參考台灣品牌又有外銷世界的輪椅品牌。

第四級:如果你無法跨步行走,但坐在椅子上可以大略維持坐姿

來到這個級別,代表你已經不能藉由站姿來進出椅子了。這時,生活上會有很多情境是需要移入跟移出輪椅的,如:上/下床舖,上廁所進馬桶,開車進入駕駛座(是的,不良於行仍然是可以開車的)。不論是要靠別人攙扶坐進去,或是要自己挪過去,當然能夠自己來最好。

你會發現,輪椅的扶手跟踏板會是個阻擋你移位的障礙物,它像圍牆一樣擋在你跟目的地之間。此時,您需要一台特殊設計以方便「移位」的椅子,它的扶手跟踏板支桿可以後掀/外旋或移除,沒了這擋路的東西,乘坐者/照顧者就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從前向/側向進出輪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級別的失能者為了生活品質跟移動優雅,是該考慮輕量型的電動輪椅,這樣活動就更自由了。

另外有一種高活動型輪椅,它就像是輪椅界的公路車,或是汽車界的跑車。超級建議想要自己靠手力推行輪椅的人試試,它通常是各大廠商的指標性產品,集該廠所有技術精華於一身,務求車體活動靈活,輕量,配合高訂製/調整性,擁有多樣個性化的選配,非常建議所有喜歡自主移動的輪椅朋友試試。

人的身材體型百百種,受傷失能後的需求重點也不儘相同,這時高調整機能型的輪椅因應而生。這種輪椅它的調整性更高、多樣化的座寬座深,可配合身型作座高、背高、背靠角度、扶手高、輪子大小、後輪重心、輪距等調整,適合的範圍更廣泛了,從學齡兒童到青少年,從受傷初期預後不明朗,到久病關節變形的輪椅使用者,務求達到因人而異的境界。

第五級:當你坐在普通椅子上,會東倒西歪,無法維持坐姿

家人或朋友來到這個級別,就會需要高背輪椅。一般輪椅的椅背只到肩膀附近,而高背輪椅會多出一截延伸到頭頂的頭靠加枕頭來支撐上半身重量。可以想像按摩椅的形像,只是輪椅加上了輪子。

這型輪椅因應需求,大多會有姿勢變換的功能,大略可分為二種,躺跟翹。以前輔具中心評估高背輪椅的一大重點是要看你的身體狀況去躺/翹二擇一,現在終於有二合一又價格合理的產品出現,不用再煩惱吃魚還是吃熊掌了。在進行介紹之前,配合下面的圖片,試著了解躺/翹的動作不同處

3分鐘3
(左圖是翹,右圖是躺)

空中傾倒(Tilt-in-Space) : 髖關節角度維持不變   /  後躺(Recline) : 髖關節角度改變

有了基本概念後,怕大家睡死,下篇我再來聊聊三種高背輪椅的介紹小知識。


本文授權轉載自 牟寒仲的特製輪椅分享

分類
達人專欄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想解決失能問題 你不能不知道「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每篇5分鐘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方便您利用片段時間、隨時學習


一天春嬌的爸爸中風住院

急忙的她找你詢問,出院以後要怎麼照顧、要準備什麼輔具、可以申請什麼長照服務…。你很想幫忙,可是問來問去就只知道,春嬌的爸爸中風、腦血管阻塞、住在醫院、不會自己走路、生活上很多需要別人協助…,你一一問春嬌關於進食、如廁、行走、沐浴...等生活功能,急忙的春嬌開始有些回答不出來,跟你雞同鴨講…,怎麼辦?

其實,一般沒有經驗、沒有專業訓練的家屬,對於失能病患的細節功能描述是很不精確的,記憶也很薄弱,這時候你需要的是「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它可以快速的確認失能病患的功能層級,避免雞同鴨講。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

已經在長照2.0的評估中廣泛的被運用,它把人類的粗大動作能力分為五級 :

  • 第一級: 可以在平坦地面上跑跳

這一級的狀況可以說是幾乎接近正常,或許有些失智症狀,可能需要預防走失

question_1_2_level1.jpg

  • 第二級: 可以在平坦地面上輕鬆行走,但是在不平坦地面上行走相當吃力

第二級失能狀況比較輕微,大部分生活功能還是可以自理,但是需要注意【預防跌倒】,可能需要拐杖的協助,戶外遠距離可能需要輪椅,家中相對危險處安裝扶手,沐浴時建議坐姿使用沐浴椅…等。

question_1_2_level2.jpg

  • 第三級: 自己行走需扶持穩定物,或需透過他人扶持才能行走

第三級的長輩已經無法放手走路,行動能力開始受限,輪椅可以說是必須要的輔具,但別忘了! 只要提供適當的四腳杖、助行器或助步車並配合旁人安全協助,長輩還是可以安全走路的,這時長輩要多鼓勵起來行走切勿整天坐輪椅,避免因為過度的保護而造成長輩現有功能加速退化。question_1_2_level3.jpg

  • 第四級:無法跨步行走,坐在一般靠背高度有扶手的椅子上可以大略維持坐姿

這時的長輩已經重度失能,即使有旁人協助也無法跨步,所以生活中上下床到輪椅的轉移位都需要人和轉移位輔具的幫忙,這時的長輩可能長時間躺在床上、坐在輪椅上,坐姿耐力差的長輩,輪椅可能需要高椅背可仰躺/傾倒功能;如廁、沐浴也需要有輪子的便盆椅推送。第四級的長輩復健訓練時需要站立架、步態訓練器…等較特殊的訓練器材方能安全輕鬆的進行。

question_1_2_level4.jpg

  • 第五級:坐在一般靠背高度有扶手的椅子無法維持坐姿

第五級已經是極重度失能,連頭頸部都無法控制,坐在一般輪椅上容易下滑、左右歪斜,因此必須使用高椅背可仰躺/傾倒功能的輪椅,此狀況的長輩長期臥床,為提供姿勢轉換建議使用電動病床,為預防褥瘡建議使用氣墊床,完全依賴下,照顧者協助轉移位非常吃力建議使用移位滑墊、懸吊式移位機等移位類輔具。

question_1_2_level5.jpg

現在,你瞭解了「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之後,你要怎麼幫助春嬌呢? 你可以先問春嬌一個關鍵問題: 「現在您父親是否可以被扶著走幾步呢?」,如果可以那表示春嬌的父親至少有第三級,如果他說放手也能自己走那就是第二級,如果春嬌說不行,那你再問: 「現在您父親坐在一般輪椅上是否可以自己坐穩坐好呢?」,若是可以自己坐好,那春嬌的父親是第四級,如果不行那就是第五級。「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讓你只要快速地問2個問題,就可以確認失能者的失能狀況,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除了長照2.0以外,輔具家 ATHOME 也是運用「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來快速確認失能者的輔具需求,想想看!「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在你的生活中還可以怎麼運用呢?

後記 :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竟然有人做成 LINE 貼圖  只能說強大啊!!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3005512

1519270369-1412843624_n.png

1519270402-3224173650_n.png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週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文 !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 讓我們共同學習 !
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

分類
針對民眾的活動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近期活動

照顧者應知的輔具移轉位技巧

以下是我參加「輔具移轉位技巧實作班」的學習心得

這次敝公司翻轉醫療和強生醫療儀器共同舉辦了這個課程,我是我們公司的負責端。雖然我們已經成功開了不少課,但這堂課還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1. 學生難招到我每天都喊不要不要的 (我本來以為會超好招生的,但結果是連廣告費都賺不回來)
  2. 我以為我很懂輔具了,但上完課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原因最後會提)。
  3. 學員課後評價超過9分 (滿分10分) 是翻轉醫療辦過的課程裡,評價最高的一個班。

以下是我坐在台下聽課的真實感受,你相信的話,就期待我們下次開課。不信的話,就當我是老王賣瓜。上課所使用的輔具,都屬於醫療器材級別。礙於法規限制,所以我不會在文章中提到輔具的型號和名稱、照片上的LOGO也會遮掉,也沒有幫任何品牌背書。上課教的技巧,各品牌的移轉位輔具都適用


課程由強生醫療創辦人李巧彥(李姐)開場,她因為買不到適合她父母的輔具,憤而從開刀房儀器跨足到長照輔具。這個部分我們之前就採訪過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篇

9IMG_3943.jpg
講師介紹粗大動作分類系統

如何依據被照顧者的需求選擇輔具,就要從粗大動作分類系統(GMFCS)介紹起:

  • LEVEL 1:平地跑跳沒問題,爬樓梯不需要扶手或支持物。
  • LEVEL 2:可以平坦地面行走,但不平坦的地面相當吃力,爬樓梯時需要扶手或支持物。
  • LEVEL 3:行走需要扶著支持物,或是透過他人扶持。
  • LEVEL 4:無法獨立跨步行走,但坐在有椅背和扶手的椅子,可以維持坐姿。
  • LEVEL 5:即使坐在有椅背和扶手的椅子,也無法維持坐姿。

怎麼從粗大動作分類挑選輔具,我之前就介紹過了,想多了解的人可以看這篇


LEVEL 3

因為 LEVEL 1、2 用到的拐杖、助行器、助行車、普通輪椅,使用起來太簡單,所以這堂課就沒提。直接從協助 LEVEL 3 的被照顧者,從「床上起身並沿床邊坐起」說起:

  1. 將被照顧者的雙膝屈起。
  2. 扶著被照顧者的肩膀和髖部,誘發被照顧者自己轉側身。
  3. 誘發被照顧者的腳往床下放,同時一手扶著被照顧者的背引導出力,順勢讓被照顧者坐起。
10IMG_3943.jpg
扶著髖部誘發動作

如果被照顧者坐在輪椅上屁股往下滑時:可以先讓他(她)的背向前傾(簡單講就是鼻子超過膝蓋),再透過自己雙手撐住扶手的力氣,將自己骨盆往椅背靠近。

12IMG_3943.jpg
靠雙手的力量,將骨盆往後挪

雖然使用上述的技巧,可以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但對於 LEVEL 3、4的被照顧者,「自立支援」是更好的方法。


自立支援

所謂「自立支援」就是透過照顧者支援,達到被照顧者自立的方法。被照顧者發揮殘餘的能力,除了可以減緩衰退的速度外,也活得更有尊嚴,連帶好處是照顧者也比較輕鬆。

不過自立支援也有以下缺點:

  1. 說話的口氣和動作要溫和親切,不然可能會被當成是頤指氣使的惡照顧者。
  2. 要等被照顧者自己慢慢完成動作,會比較花時間。( 但等日後被照顧者可以生活自立,就節省照顧者的時間了。)

「從床上起身並沿床邊坐起+自立支援」誘發步驟就會變成:

  1.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自己將雙膝屈起,照顧者可同時用雙指在被照顧者膝窩處輕輕施力往上提,引導被照顧者完成動作。
  2.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轉側身,照顧者可同時用雙手的雙指在被照顧者肩膀和髖部輕輕施力,引導被照顧者完成動作。
  3.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自己把腳放到床下,同時手撐住床面或扶手出力,將身體撐起。照顧者一樣可以用雙手的雙指在膝窩和肩膀輕輕施力,引導被照顧者完成動作。

將屁股挪回正確坐姿+自立支援」誘發步驟就會變成:

  1.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用雙手扶著輪椅扶手
  2.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將身體離開椅背,可用雙指輕輕推被照顧者的肩膀引導
  3. 口頭鼓勵被照顧者雙手和雙腳出力,將屁股往後挪。照顧者可以用雙指輕輕把被照顧者的膝蓋往後推,引導被照顧者完成動作。

另外還有一招很厲害:用雙手的雙指引導被照顧者轉動肩膀,然後屁股就真的會自己挪進椅子裡。這招很難用文字說明,你到現場體會才會知道有多神奇。


LEVEL 3 的被照顧者走路的時候:可以穿著移位腰帶,走路時由照顧者抓著,萬一快要跌倒時,照顧者可以把被照顧者拉往自己身上靠。照顧者自己也可以穿,被照顧者走路的時候可以抓著。

11IMG_3943.jpg
學員體驗穿移位帶

LEVEL 4

LEVEL 4 的被照顧者會碰到的新問題是:床、椅子、馬桶座間轉換位置,除了可以徒手搬運外,用移位帶(款式很多)、移位轉盤、輪椅用轉位板、站立式移位機會更安全和省力。

8IMG_3943
腋下和小腿各用一條移位帶協助移位
7IMG_3943.jpg
腳踩的是移位轉盤
6IMG_3943.jpg
綠色的是輪椅用移位板
5IMG_3943.jpg
站立式移位機
4IMG_3943.jpg
電動的站立式移位機,照顧者站在被照顧者旁邊,一手搭著背一手操作儀器,可以讓被照顧者感覺安心。
0IMG_3943.jpg
懸吊式電動移位機,有些品牌是被照顧者可以自行操作。
123IMG_3943.jpg
如果想上下樓梯,又沒有電梯、爬梯機、樓梯升降(椅)機或樓梯擔架時,移位帶是個折衷的好方法。

LEVEL 5

LEVEL 5 的被照顧者無法維持坐姿,大部分用水平的移位方式。下圖使用移位滑墊移動被照顧者在床上的位置:

  1. 用翻身的方法將移位滑墊放在被照顧者身體下 (如果你連翻身的方法都不會,那你還不趕快報名)
  2. 將被照顧者膝蓋拱起來,以減少接觸床上的面積
  3. 一手抓肩膀一手抓臀部,將被照顧者上下左右滑動到適當的位置
1IMG_3943.jpg
移位滑墊可以減少移動被照顧者時的阻力

另外如果要將 LEVEL 5 的被照顧者帶離床上,可以借助移位滑帶移位板特製輪椅特製輪椅需要滿足以下三點,這樣被照顧者移位時的空間才暢通:

  1. 椅背和腳可以打平
  2. 扶手可以挪開或掀開
  3. 輪椅的後輪不會比坐墊還高
2IMG_3943.jpg
LEVEL 5 被照顧者的水平移位,需要移位板、滑帶、特製輪椅、護理床搭配使用。

水平移位的步驟:

  1. 用翻身的方法將移位板放進被照顧者背後
  2. 將一條移位滑帶穿過被照顧者膝窩再往上挪,直到繞過髖部。另一條穿過頸部再往下挪,直到繞過胸前。
  3. 照顧者身體靠在床沿,同時拉兩條移位滑帶,直到被照顧者靠近床沿。( 照顧者要貼近床沿,萬一拉太大力,還有身體可以擋著被照顧者,不讓他(她)掉下床。)
  4. 將輪椅推至床邊,將椅背和腳靠打成水平,並調整椅座稍低於臀部位置,再鎖上輪椅煞車。
  5. 調整電動床水平和床頭高度,使其略高於輪椅平面。
  6. 同時拉動兩條移位滑帶,將被照顧者滑到輪椅上。
  7. 將移位帶以約45的角度,抽離被照顧者身下。

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再來就要借助移位機了。因為 LEVEL 5 無法維持坐姿,所以吊袋至少要能將被照顧者從頭部到大腿整個包覆。如下圖:

3IMG_3943.jpg
零徒手搬運是未來的趨勢

我的課後心得

因為我身兼課程的合作廠商和學員身份,先說我當學員的心得:

上課時學員輪流當照顧者和被照顧者,當被照顧者時可以體會任人擺佈的心情,等輪到自己當照顧者時,自然更能以同理心對待被照顧者。一個微笑、搭肩膀或身體靠近被照顧者的小動作,都能讓被照顧者感覺溫暖、安全和尊重。而當照顧者時,可以實際練習輔具的移轉位技巧,許多動作沒有教練從旁指導,真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課程安排從 LEVEL 3、4、5 逐一講解和演練,即使是一般家屬也跟得上進度。 除了移位機價格較高之外,其他移位輔具都是一般家庭買得起的。不過話說回來,若考量長期使用所節省的人力、物力、財力,移位機其實也不是那麼高不可攀。

另外如果被照顧者身體狀況滿足條件,政府也都有補助。那為什麼不善用移轉位輔具,來增加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彼此的安全和尊嚴呢?

14IMG_3943

至於身為合作廠商的心得:

雖然我有十幾年輔具零售經驗,台灣、日本、德國、韓國、深圳、香港看過不少輔具展,也寫了不少文章、教了不少課。但是跟強生公司相比,我接觸的家屬沒有他們多。因為他們堅持到府評估和教學,所以更能從客戶端獲得反饋。有許多輔具使用上的小撇步,也都是透過客人反饋獲得的。上過這次的課後,讓我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以上都是我自賣自誇啦,以下來聽聽其他學員的感想。


學員課後心得一

這位吳小姐是台東馬偕醫院的護理師,她專程自費從台東飛到台北上課。她的心得開頭有一段沒拍到,她是這樣說:

我們因為工作上的需要,要常常搬運病人。台東很多體重比較重的病人,所以我們在搬運方面也覺得很吃力。我覺得上這個課,可以藉由輔具幫忙,減少一些工作傷害,讓職業生涯比較長。


學員課後心得二


學員課後心得三

.jpg


看完以上心得,如果您還願意花3000元來上這堂課,請幫我填這個表格。如果填表的人有達到開班人數,我們就考慮再開班。不然這次賠錢開課已經夠讓我受了 >”<

分類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從粗大動作分級選擇移轉位輔具

所謂粗大動作是指:頭頸部、軀幹、四肢等大肌肉的動作。相對的是手、眼的細動作(手臂、手掌、手指、嘴唇、顎、舌頭、眼皮、眼球)。

LEVEL 1:平地跑跳沒問題,爬樓梯不需要扶手或支持物。
這個階段尚無需要行動輔具協助,可能需要預防走失的輔具,如:衛星定位器、手錶。

111.jpg


LEVEL 2:可以平坦地面行走,但不行坦的地面相當吃力,爬樓梯時需要扶手或支持物。這個階段的重點是:預防跌倒。常見有手持式移位輔具 (單手拐、K型拐、腋下拐、前臂拐)、洗澡椅、止滑設施、防跌褲。

1-13.png

走路越不穩的人,需要底面積越大的手持式移位輔具。但是底面長度大於樓梯間距的輔具(大的K型拐和助行器),就不適合上下樓梯時使用。

使用腋下拐主要靠手臂力量支撐身體,若長期重壓腋下,可能造成臂神經叢損傷。建議可以改用前臂拐,前臂拐還有一個好處:不用時可以掛在手臂上。當你上廁所時,不用擔心像腋下拐沒地方放,或是掉到地上。


LEVEL 3:行走需要扶著支持物,或是透過他人扶持。常見有手持式移位輔具(助行器、助行車)、輪式移位輔具(輪椅、便器洗澡椅)、移位腰帶。

3.png

輪椅千萬不能當助行器用,當跌倒的時候,推輪椅和使用助行器的施力點如下圖箭頭。助行器會穩如泰山,輪椅剛好又沒有防傾桿或是防傾桿往上翹,就會因為槓桿原理而翻覆。

.jpg

使用輪式助行器比普通助行器輕鬆和安全。


LEVEL 4:無法獨立跨步行走,但坐在有椅背和扶手的椅子,可以維持坐姿。常見輔具有:輪椅、電動輪椅、步態訓練器。

444.png


LEVEL 5:坐在有椅背和扶手的椅子,無法維持坐姿。常見的移轉位輔具有:高背輪椅(仰躺、空中傾倒、便於移位功能)、移位墊/帶/板、移位機(站立式、懸吊式、軌道式)、傾斜床、便器洗澡椅、爬梯機(上下樓梯時用)。

555.png

下圖依被照顧者身體狀況選擇移轉位方式:

2016_01_21_153741.jpg

以上是轉移位輔具的選擇方式,簡易操作方法請參考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