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無障礙環境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長照資源 長期照護機構

老後有伴生活更有味—高年級銀髮宿舍

文/張馨方、資料提供/《想推薦給父母,自己也想住進去的「幸福安養院」》(高寶書版)、《還不錯的老後:他們這樣過生活》(四塊玉文創)

老後想住在哪?除了住在家裡還有什麼選擇?在高齡化浪潮下,安養院成為老後住居的選項之一。究竟安養院怎麼選、怎麼挑?住在裡面的人又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此外,奧地利薩爾茲堡的老人社會住宅,讓居民既能和同齡人相處,也可以和不同世代互動,這樣的住宅,也許是未來可以參考的方向。

能否自主選擇老後住所,是老後生活是否快樂的關鍵。能在家裡老去固然好,但住在規畫良好的安養院或老人住宅,也別有一番滋味。

老後有伴生活更有味

在國外有很多專門開放給年長者居住的社會住宅,例如奧地利薩爾茲堡就出現了新的支持照顧住宅,社區規畫以老人住宅為中心,四周則是年輕家庭租用的一般住宅。居住其中的年長者可以相互照應,也有社工關心,年長者也可以幫助年輕家庭看顧小朋友,增加世代間的互動,保有良好的社交生活。

如果想要住進安養院,應該如何挑選適合的安養院呢?一般社團法人收費安養院入住支援中心理事長上岡榮信以自身經歷,建議讀者可以從整潔度、空間設計、家具擺設位置,以及活動設計等面向來看。環境整潔是最基本的,其次是觀察整體的裝潢風格是否給人溫暖的感覺,空調的位置、家具的高低、浴室的設計也能看出安養院夠不夠細心。安養院安排的活動適不適合自己也很重要,可藉此看出安養院的價值觀和自己是否相同。

至於安養院內的生活又是如何呢?安養院住民黃育清說,以前很多人覺得住安養院就是被兒女遺棄,不然就是老邁無用;現在安養院裡卻多了不少「年輕」的面孔,有的才剛過65歲,更多是70歲的。住民們一起面對苦樂,平靜地過日子,因為有伴,即使有病痛也不害怕。這樣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幸福。

與年輕家庭共榮共存 奧地利新銀髮支持住宅

在台灣,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許多屋主不願將房子租給長者;另一方面,長輩如果失能,在所得有限情況下,想請居家服務也是項沉重負擔;若老夫老妻有一人失能,另一方成了主要照顧者,就形同被困於家中,以7、8旬甚至9旬的身體承擔能力來說,實在苦不堪言,造成悲劇的情況也時有所聞。

如果搬遷到機構去住,可能對機構每房人數和照顧方式、居住品質產生疑慮,在政府愈來愈無力興建公辦護理之家,提供老年完善的照顧需求下,老後住居與照顧的需求將會成為愈來愈嚴重的社會問題,屆時該怎麼辦?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9年4月號(NO.85)

分類
無障礙環境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家中長輩同住,必知的銀髮居家裝修重點

彙整編輯/Flora、圖片來源/六相設計、大湖森林室內裝修空間工程設計公司、興樺有限公司(費尼克斯 現代家具)、三洋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幸福空間】社會結構的演進,臺灣逐步邁向高齡化的社會,除了政府提升銀髮族的照護,並透過都更改善獨居老人的起居安全外,居家環境的設計,也必須依照生活型態的轉變與健康狀況考量,進而規劃妥適的生活動線。

寬敞、無障礙行進空間

隨著年齡增長、機能退化,高齡長者多有輪椅輔助需求,因此從玄關、走道及浴室,都須有讓輪椅移動的迴旋半徑,甚至臥房中也要預留未來看護小床的位置。而各空間需移除門檻,方便輪椅進出。

防滑安全設計

常聽聞高齡長者摔倒骨折的消息,加上修護力差,導致終生需倚賴枴杖或輪椅,因此居家環境中首重防滑安全問題,尤其在浴室空間,更容易因濕滑而滑倒受傷,建議使用止滑力較佳的板岩磚。

02_03_220_02_water.jpg(圖片來源/三洋窯業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扶手

前述提到浴室使用止滑地磚外,另外可在浴缸、馬桶牆面增設安全扶手,增加安全性外,也可輔助如廁及沐浴。而在活動區域牆面增設扶手,則能讓高齡長者更安心的在家中自由活動。

02_03_220_03_water.jpg(圖片來源/大湖森林室內裝修空間工程設計公司)

良好隔音

銀髮族易有失眠與淺眠的問題,因此須盡量加強窗戶與牆面隔音,才不致受外界干擾而無法安心入眠。

色調穩重淡雅、線條簡約雅致

在空間線條與色彩中宜簡不宜雜,透過柔和沉穩的色系選配,與乾淨簡潔的設計線條,讓銀髮族在舒適宜人的空間中,靜心生活。

02_03_220_04_water.jpg(圖片來源/大湖森林室內裝修空間工程設計公司)

家具選購重點

1.家具材料要環保、輕便

高齡長者因年事已高,抵抗力較差,因此在家具選擇上也要從健康角度考量,天然的木、竹及籐製家具,無過多的化學加工,有利於老年人的健康,而這些材料相對輕便,有搬移家具需求時,對長者也較無負擔。

2.家具設計要避免銳角

對反應及協調能力較差的長輩來說,難免在家中發生碰撞,減少銳角的家具可避免受傷的機率,從心理上也能帶給老年人安全感。

3.家具需高度適宜、軟硬適中

盡量讓家具靠牆而立,並降低櫃體高度,方便拿取物品,但也不宜過低需彎腰蹲低拿取,都會造成腰骨與膝蓋的負擔。而沙發或是床墊不宜過軟,對行動不便的長者而言,過軟的沙發及床墊在起身時會很吃力,若長期睡臥的話,會加重脊椎傷害。

4.家具要有靠背、扶手

有靠背、扶手的椅子,能減輕老年人脊椎與腰間的負擔,而扶手的設計能輔助起臥,減少摔倒的風險。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無障礙環境 達人專訪 長照知識

生命勇者 自由空間佈道者 唐峰正

作者:邱詩倢、黃冠禎

無障礙環境鬥士

唐峰正,人稱都市小飛俠。八個月大時因延誤就醫,成為小兒麻痺症重症患者。25歲獨自一人從嘉義到台北打拼,早期從事餐飲界的企劃工作。2001年起投入台北市低底盤公車推廣,從此和無障礙環境議題結下不解之緣。

創造自由空間,釋放你我的心

唐峰正董事長(以下簡稱唐董)在2004年開始籌備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FUDE (註一),但在當時很少人聽過通用設計,而且大眾對於關懷弱勢與寵物的非營利組織比較感興趣。但他不向現實妥協,在一年內跑了60家企業。最後好不容易獲得17家企業贊助,募集了560萬元資金,終於在2005年將 FUDE 籌備完成。

註一:FUDE 宗旨在推廣「通用設計」。通用設計,是以多數人(非獨厚身障者)的需求來設計空間或產品。主要有七原則:公平、彈性、直覺、明顯、容錯、省力、適當的尺寸及空間。

IMG_6537.JPG
這個單手可以使用的盤子和湯匙是商品化的作品之一

勤跑設計科系 透過比賽推廣通用設計

FUDE 成立初期以比賽推廣通用設計,唐董曾經在1個月內搭高鐵到全台15所大專院校,推廣通用設計和宣傳比賽。幸好皇天不負苦心人,第一屆比賽就高達600多件作品參賽,之後比賽也平均有四五百件作品。

用比賽來推廣通用設計的效果很好,現在國內設計科系已普遍將通用設計列為必修課程。可惜的是,比賽得獎作品設計水準雖然很高,但台灣市場規模太小且缺乏有效銷售管道,所以作品很難有效商品化。

IMG_6524.jpg
75cm的淨寬看似狹窄但足夠讓輪椅通過

這次不只考慮設計 也考慮市場

這幾年唐董把重心放在推廣「全齡住宅通用設計認證」,過去辦比賽的缺點是作品不易被市場接受。所以全齡住宅通用設計認證,在標章條例制定過程中就匯集產、官、學各界建議。

例如:無障礙設施規範中,廁所的出入口淨寬要有80cm,廁所裡的迴轉空間,直徑不小於150cm,但不會有民眾願意在家中設一間這麼大的廁所

所以全齡住宅通用設計認證,只要求出入口淨寬75cm,就是同時滿足輪椅族的需求和市場考量

IMG_6523.jpg
通用設計學院的中庭

從情境出發 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

2017年唐董獲得其建商好友連雲建築蔡副總支持,無償租借台北市南港區的一塊精華地段,協助成立「通用設計教育推廣學院」。之後不但民眾可以實際體驗感受通用設計的便利,在此也會規畫相關認證課程。

唐董帶採訪小組參觀空間時表示:「通用設計教育推廣學院,就是通用設計的孵化基地。希望結合各式各樣的產業,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串聯產、官、學的能量打造成一條傳遞鍊,共同落實通用設計。」並鼓勵大家用更包容的心來看待無障礙及高齡議題,運用通用設計讓你我的生活品質更上一層樓。

IMG_6499.jpg
通用設計學院內的攝影棚

對未來的藍圖

唐董未來除了想把通用設計推廣到對岸外,也夢想成立一間輔具界的 IKEA。他打算廣邀輔具各家大廠,在固定的場地設常態性的展示,讓每一個需要輔具的使用者一年365天,隨時可以實際感受輔具帶來的溫度。


以下是小編們與唐董的訪談摘要:

問 1. 請問您當初為什麼想成立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還有為什麼是教育而不是慈善或是其他基金會呢?

我一直以來都在推動「無障礙環境」,但我在公務部門服務時,體認到透過代議制度發聲是一種勞而無功的事。所以離開公務部門,開始籌組「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

至於為何是教育基金會,一是成立門檻較慈善基金會低,二是我們覺得藉由教育推廣通用設計是較扎根的做法。

IMG_6528.jpg
寫書法是唐董事長的嗜好之一,這張桌子也是通用設計產品,因為可以電動升降。

問2.  FUDE 早期主要透過辦比賽、論壇、國內外展覽來推廣通用設計,您覺得效果好嗎?還有你覺得最困難是哪個環節?

第一屆就有600件作品,作品水準也很好,有一些得獎作品拿去國外參賽,也有不錯成績。我們連九屆這樣辦下來,從沒人聽過通用設計,到現在變成設計系必修課程。所以透過比賽來推廣通用設計,我覺得效果非常好。

最困難的環節是把得獎作品商品化,因為台灣市場小,單一產品要談通路又更困難。公部門對於通用設計也不一定買單,讓商品化歷程幾乎就此止步了。

所以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找市場上符合通用設計原則的商品,來推廣給民眾。

34515.001.jpeg
紗窗的把手可以上下移動,方便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問3.  因為官網顯示比賽辦到第九屆就沒有繼續了,是因為現在找到更好的推廣辦法嗎?

辦完九屆後,每一屆參賽作品都非常地優秀,但礙於遲遲無法商品化的困難,因而決定暫時停止舉辦比賽。我們回歸初衷,回到「無障礙環境」議題的探討。

我們發現建築物高低差的問題依舊存在,因此決定換一個方式實現通用設計:用「通用設計蓋房子」,如此以來,好的設計進入你我的家中。每天用的到、看的到、體會的到,你知道、我知道、大家都知道,這樣也算是形成通路的另一種呈現。

IMG_6497.jpg
這個木地板的底層有軟墊,跌倒時有緩衝效果

問4. 請問「全齡通用設計教育推廣學院」會怎麼規劃呢?普通民眾可以報名學習嗎?還是限專業人士?還有會是怎樣的收費方式呢?

目前規劃是以產學合作方式推出一系列和通用設計相關課程,預計在今年09月15日開始授課,歡迎大家一起來上課。FUDE 是一不營利的單位,所以我們不會收費。我們的初衷是希望把「通用設計的教育」這件事做好,也有計畫以出版、影音製作的方式,推廣通用設計理念。

IMG_6491.jpg
這個柵欄可以加強冷氣的效果,也可以當成半開放空間的隔柵

問5.  關於「全齡住宅通用設計認證」,一個新推案要達到全齡通用宅標準,至少要符合36個條件。想請問你們是怎麼說服建商或是讓民眾買房子的時候會指名這個認證呢?因為這有點像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

這點倒不是問題,因為我們在一開始成立認證委員會時,就把業者納入考量。所以我們制定的規範暨符合通用設計原則,也考量到可行性和業者的利益。

而對於購屋者而言,全齡住宅通用設計認證過的房子,就是一間「住到老,不用敲敲打打的房子」,自然願意為了設計買單。

S__19619.jpg
小編群和唐峰正董事長合照
分類
無障礙環境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安全堡壘 無障礙居家空間設計

文/謝佩珊 照片提供/程敦顗

「家」是每個人最終的堡壘與避風港,但在家摔跤滑倒的經驗,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輕則瘀青破皮,重則危及性命。

現在在宅安老已逐漸成為趨勢,您為居家安全做好萬全的準備了嗎?

打造一個無障礙居家環境,讓您不僅活得安全舒適、活得好,也讓熟年生活更添保障。台灣已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再過不到9年的時間,也就是2026年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在面對銀髮族比年輕人多的未來社會,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食衣住行育樂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尤其是銀髮族的居家安全,住家的室內空間設計更是關鍵,特別是長輩行動能力和平衡感不若年輕人敏捷,經不起摔跤碰撞,再加上眼睛視力的退化,對空間與顏色的辨識度較弱。

因此,如何讓空間動線清楚、色彩對比鮮明與零高低落差,都攸關長輩的生命安全。這次我們邀請玉鼎集團室內設計師程敦顗,來與大家分享如何為銀髮族打造一個溫暖舒適又安全的居住空間。

打造安全無障礙空間 世代共居更安心

因房價高漲,加上高齡少子化的情況,近來不少成家的中壯年也選擇與自己的父母親同住,3代同堂的情況其實不在少數,而銀髮族、小朋友都是經不起跌倒碰撞的,在世代共居的空間設計,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程敦顗表示,在台灣的確有愈來愈多的客戶要求在做室內設計時,必須有無障礙空間的設計,尤其是跟父母同住的中年族群,這不僅是為了長者居家安全而設想,有時候也是為了年幼的子女。

比如室內出入口務求平整、避免設立凸出門檻、浴廁設立扶手等。她進一步解釋,所謂無障礙設施的概念,即是將環境中會對使用者造成不便的設施,透過設計改造後,使得生活在這個空間的人可以便利自在地運用。

談到無障礙起源背景,則要從歐美國家談起,丹麥在1960年設置了全世界第一個專為高齡長者及身心障礙者居住的集合住宅;1963年,瑞士制定了身心障礙者的專用住宅規格;美國在1968年首先制定了《建築無障礙法》。台灣則在2013年,將原本專為行動不便者所設計的設施或建築建物,更名為「無障礙建築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6月號(NO.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