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問我該怎麼挑輔具?雖然功能、設計、材質、品質、售後服務…等等都很重要,但是我覺得適合使用者最重要!怎麼知道適不適合使用者,當然不是到店裡試用就夠了。傻孩子,你怎麼知道使用者適合的,不是沒在店裡展示的那些呢?
這篇不是要取代專業評估,而是提醒大家在挑選輔具時要以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點。另外還有一點:你想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請相信專業 好嗎 ><
以下用基本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DL)來跟大家說明,就是評估能不能聘請外籍看護用的那個表格。若被照顧者有使用輔具,則以輔具使用之下的情形評估之:(我知道沒有照片不知道輔具長什麼樣子,不過有些輔具屬於醫療器材,放照片可能被視為非法廣告,所以晚點再補上輔具的插畫)
1、進食:吃飯時是否需要協助?
□ 10分:
(1) 可自行取食眼前食物
(2) 吃完一餐
(3) 合理時間內吃完
(4) 自行穿脫輔具
□ 5分:
(1) 要幫忙切食物、弄碎 (2) 要先幫忙穿脫進食輔具
□ 0分:
(1) 灌食 (2) 只能嘴動,手不會舀(需人餵食)
用餐輔具我覺得比較平價的是這家OO輔具,至於怎麼挑選要看使用者缺乏哪部分身體功能,這部分由醫師或治療師評估後推薦比較適當。
2、移位:從床上坐起及移位到椅子(或輪椅)上,是否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 15分:
(1)可自行坐起、移位,並回到原位
(2)若使用輪椅,包含自行煞車、移開踏板
(3)沒有安全上顧慮,不需有人在旁監督
□ 10分:坐起及移位過程中需些微協助
(如:輕扶以保持平衡,或提醒,或因安全顧慮需有人在旁監督)
□ 5分:可自行獨立坐起,但由床移位到椅子上時,須1人大量的肢體協助
□ 0分:需人協助才能坐起,或需兩人幫忙扶持才可移位
0分:如果被照顧者需要協助才能從床上坐起,可以使用居家護理床。若被照顧者無法自行翻身或坐起,或是於壓力處已經有(或將來可能有)褥瘡,就要考慮在居家護理床上再加上一張氣墊床。
註:如果居家護理床上再加上氣墊床,護理床的護欄就顯得太淺,可以把護理床的床墊換成薄床墊。(如果氣墊床直接放在床架上,氣墊床容易破損。)
0~15分:照顧者可使用移位腰帶、移位板、旋轉盤、移位機(居家少用),協助被照顧者從床上移位到輪椅上。如果選擇腳靠可以外撥的輪椅,被照顧者上下輪椅時可以更靠近椅座,加強安全性。選擇扶手可掀、後輪是中輪或小輪的輪椅,搭配可調整床面水平高度的居家護理床(三馬達或三手搖桿),以利被照顧者在床和輪椅間平行移位。
註:輪椅座位離地高度一般約47~50cm,居家護理床如果沒有調整床面離地高度功能,各廠牌約離地53~57cm。
3、如廁:上廁所過程中(包括到馬桶、穿脫衣物、擦拭、沖水),是否需要幫忙?如何幫忙?
□ 10分:(1)可自行上下馬桶(2)穿脫衣物且不弄髒(3)使用後擦拭清潔(4)不需有人監督安全(5)若使用便盆,包含自行取放及清洗
□ 5分:只需協助保持平衡,整理衣物或使用衛生紙
□ 0分:需人協助
可在馬桶兩側安裝扶手,安裝位置約距馬桶中線35公分,這樣使用者才好施力。垂直於牆壁的扶手,下方應該有支撐柱,以免受力過大而從牆壁脫落。如果馬桶的一側靠近牆壁,可以在牆上安裝L型扶手方便起身和坐下。
使用馬桶墊高器增加馬桶的座高,降低使用者坐下和起身的負擔。如果馬桶墊高後,使用者覺得這個坐姿不易排便,可添購馬桶腳蹬,坐馬桶座上腳踩腳凳,營造適合排便的身體姿勢。
不方便從臥室走去廁所者,可以在房間裡準備便盆椅,便盆椅通常可以調整座高。記得在便盆椅裡的便桶內裝一些水,這樣便桶會比較好清潔。
4、洗澡:洗澡是否需要協助?
□ 5分—可自行完成盆浴或淋浴
□ 0分—需別人協助或監督才能完成盆浴或淋浴
浴廁最重要就是防跌,可安裝扶手、乾濕分離、地板噴止滑劑或止滑貼。洗澡時起身、蹲下都有可能暈眩,用洗澡椅坐著洗澡比較安全。附輪的洗澡椅,被照顧者可以坐著洗澡和進出浴室、臥室,選購時要注意門和走廊的寬度夠不夠。(除非是專門洗澡用的輪椅,否則不建議把輪椅當洗澡椅用,因為容易生鏽和發霉)
另外有長柄梳、洗澡刷、洗腳刷可以協助被照顧者自己洗澡。若是被照顧者非在床上洗澡不可,可以使用床上沐浴組合。
5、平地走動: (a) 是否可以在平地走50公尺以上?需要人協助嗎? □ 15分: (1) 使用或不使用輔具(包含支架、義肢、無輪之助行器),可行走50公尺以上 (2) 並可起立/坐下 □ 10分:需稍微扶持或口頭教導,即可行走50公尺以上 (b)是否可操作輪椅或電動輪椅(包含轉彎、進門、接近桌子、床沿)? □ 5分:可以操作輪椅 □ 0分:操作輪椅需要幫忙,或行走時需大量扶持,或無法行走
常見的行動輔具有拐杖和助行器,R型助行器有兩階,可以協助使用者從坐著站起來。有輪的助行器使用時因為不用將助行器整個抬起來,所以對手無力的使用者比較輕鬆。助行器加上有四個輪椅、手煞車和椅座就成為了助行車,這樣使用者走累了還可以坐著休息一下。
輪椅除了要考慮使用者在床和輪椅間移位需求(上面第二項說過了),還要考慮到外出、乘坐時間、坐姿擺位、特殊疾病、照顧者、已經使用的輔具,所以可能一個人需要的不止一台輪椅:
(1)外出:輪椅椅背可折,較好收進車子的後車廂。後輪中輪或小輪,也比較輕巧好攜帶。(但後輪越小,越不適合顛頗的路面)
(2)乘坐時間:若使用者乘坐時間較長,躺式輪椅、空中傾倒輪椅藉由後仰功能,讓背部也分擔部分體重。或使用輪椅坐墊來分散臀部壓力,也可以減少壓瘡發生。
(3)坐姿擺位不正:可藉由輪椅坐墊調整坐姿,輪椅頭靠、安全帶來加強身體穩定性。
(4)特殊疾病:腳裹石膏或是腳容易水腫需要平舉,就需要有骨科腳功能的輪椅。認知障礙者有可能突然從輪椅上站起來,可能需要突降式腳踏板和離位煞車設計。(日本有這樣的輪椅,台灣還沒有進口)
(5)照顧者:如果輪椅椅背有煞車鎖功能,這樣照顧者就不用頻繁彎腰操作手煞車,可以降低照顧者的負擔。
(6)搭配其他的輔具:如果輪椅搭配輪椅坐墊,原本的扶手高度就可能太低,此時就可以考慮可調整扶手高度的輪椅,或是自行找柔軟的東西墊在扶手上。
6、穿脫衣褲鞋襪:是否需人協助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
□ 10分:
(1) 可自行穿脫衣褲鞋襪(義肢、支架),包含有必要時之繫緊、綁帶子、扣扣子等
(2) 合理時間內完成
(3) 可使用輔具
□ 5分:在別人幫忙下,可自行完成一半以上動作
□ 0分:需別人完全幫忙
有穿襪輔助器、穿衣桿、長鞋拔、鈕釦拉鍊輔助器、彈性鞋帶等等可以協助著裝。
註:以上藍色的項目,滿足1~2項為輕度失能,滿足3~4項為中度失能,大於5項為重度失能。若符合長照2.0收案資格,可能可以使用居家照顧、居家復健、居家護理、居家或機構喘息服務、送餐、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輔具補助、日間照顧、緊急救援通報(限獨居老人)…等服務。
7、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手、梳頭髪、(刮鬍子)是否需要幫忙? □ 5分:可自行完成上列所有項目,且不需監督 □ 0分:需協助才能完成上列項目
8、上下樓梯:請問您(您 )上下樓梯一層樓是否需要協助? □ 10分:可自行上下樓梯(可抓扶手或用枴杖) □ 5分:需稍扶持或口頭指導或監督 □ 0分:無法或需大量協助
使用四腳拐或K型拐時,要注意樓梯的深度不比能拐杖底面還小。如果完全無法上下樓梯可以考慮爬梯機、安裝樓梯升降椅或電梯。
9、大便控制:是否曾發生大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否需人協助處理? □ 10分: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用塞劑(軟便劑) □ 5分:(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塞劑(軟便劑)時需人幫忙 □ 0分:需人協助處理 10、小便控制:是否曾發生小便失禁的情形?(若有)失禁頻率為何?是否需人協助處理? □ 10分:不會失禁,必要時會自行使用並清理尿布尿袋 □ 5分:(1) 偶爾會失禁(每週不超過一次) (2) 使用尿布尿袋時需人幫忙 □ 0分:需人協助處理
通常使用尿布、尿壺、便器、尿袋。
通常申請健保的居家護理、長照2.0的服務和外籍看護工都需要用到以上的巴氏量表。不過弔詭的是:如果個案因為使用輔具而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就拿不到政府這部分的福利,那是不是都給別人照顧不要自立就好?
另外如果您想對居家護理床、氣墊床、輪椅、輪椅坐墊的採購、銷售、補助申請有更深的了解,或是想跨入長照領域,可以報名輔具經營基礎班、轉移位輔具實務操作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