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老人家不願意配戴助聽器除了經濟考量外,還有一大原因是認為,助聽器是耳聾的人才需要的,而且戴了之後顯得自己更老了,或是戴助聽器後可能聽力退化更嚴重。
不戴助聽器聽力會越退化
根據研究,不管是何種聽力減退,語言辨識度都會逐漸下降,也就是說會越來越難理解別人說的話,而且聽神經也會因為沒有接受足夠刺激,而越來越退化。
研究發現,老人家從聽力開始退化到想配戴助聽器的時間,約六至八年,若加上「刻意」排斥助聽器,往往聽神經辨識語言能力下降的更快。為了能讓老人家接受「助聽器」,我會建議用「聽力減退」代替「耳聾」的說法。
助聽器外觀分類
助聽器因外觀形狀之不同,可大致分為:
-
口袋型:外型類似隨身聽,有一條外接的耳機線塞入耳內。
-
眼鏡型:是為耳道閉鎖患者設計之骨導式助聽器,將聲音經由乳突骨傳入內耳。
-
耳掛型:其電路是置於弧形的外殼中並置於耳後,藉一條軟管,將聲音傳入耳中。若是聽障兒童,為增進語言學習能力及課業之需求,可使用FM調頻助聽系統,搭配口袋型或耳掛型。
-
耳內型:又稱「全耳型」,是戴在耳廓內,可加裝「電話線圈」的裝置,以免接電話時產生吱吱叫的聲音。
-
耳道型:使用者手部靈敏度要好,又可分為一般耳道及迷你耳道型。
-
深耳道型:是目前最小型的助聽器。
助聽器電路技術分類
助聽器以電路技術設計之不同,可分為:
-
線性電路助聽器:使用線性電路,較傳統。
-
壓縮型助聽器:除可擴大聲音外,也可抑制,過大聲音,維持使用者之舒適度。
-
電腦程控式助聽器:可和電腦連接,根據個人的需求來設計,並且當聽力有變化時,可再重新設定。
-
數位式助聽器:可分為多種不同頻率,再分別以數位技術每秒取樣或調整聲音數萬次,所以又被稱為「自助的助聽器」,為現今音質最佳的助聽器技術。
選配助聽器,不是越小越隱密越好
必須考量使用者的聽力程度、聽力圖型、生活及工作環境或社交需求、外觀考量、年齡及手部靈活度等因素,來訂製符合個人需求的助聽器。
至於助聽器補助
政府有一定的流程及條件,可以先到區市鎮鄉公所請教流程,或先去大醫院耳鼻喉科做聽力檢測,然後請教醫師及聽力師聽力數值。
只要鑑定且診斷需要配戴助聽器的患者,雙耳聽力皆損失在五五至一一O分貝之間,可以補助兩耳助聽器,而優耳(好耳)聽力損失在五五至一一O分貝之間,且劣耳聽力一一O分貝以上,則補助一隻助聽器給較好耳配戴。低收入戶單耳最高可補助一萬元,雙耳可補助兩萬元,非低收入戶者單耳可以補助五千元,雙耳可以補助至一萬元,算下來也不無小補。
聽障程度分類
聽力值的單位是分貝數(dB),正常聽力值是在 25 分貝以下,換句話說,聽力值越高表示聽力越差。針對聽力障礙,耳鼻喉科學會的定義跟殘障鑑定標準不大一樣,所以經常造成患者的抱怨。
例如患者右耳是 20 分貝,左耳是95 分貝,耳鼻喉科醫師會說這患者右耳正常,左耳全聾,可是去申請殘障鑑定時,因為優耳(好耳)是 25 分貝,即使左耳全聾,還是未達到殘障鑑定標準之輕度聽障。
本文節錄自: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眩暈、耳鳴、鼻過敏、咳嗽、打鼾
作者: 劉博仁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本文經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