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安全照護全書 3min讀後心得筆記

雖然老化是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但是如何老的健康與生活自立,就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了。

這本是「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寫的書,全書強調安全照護重要性和具體做體,是兼顧理論和實際的長期照顧指南。被照顧者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品質,照顧者可以省時省力和降低受傷風險。而且作者很佛心的把教學影片都公佈在youtube上,大家就算不買書也一定要學習正確觀念和動作。

這本是「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寫的書,全書強調安全照護重要性和具體做法,是兼顧理論和實際的長期照顧指南。被照顧者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品質,照顧者可以省時省力和降低受傷風險。而且作者很佛心的把教學影片都公佈在Youtube上,大家就算不買書也一定要學習正確觀念和動作。

小編把本書推薦給:提早替未來做準備的壯年、有長期照護需求的家庭和醫療、護理、復健、社工、保險相關從業人員。這本是小編目前最推薦的書,書中圖文並茂,讓你快速了解長照和輔具實際運用面,不像其他書跟你說一堆老人化多嚴重的屁話。購買連結


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率的照護方式:

1. 減少照顧者和被照護者的傷害

照護中很多抱、抬、搬等移位的動作,不僅會讓照護者肌肉痠痛、骨骼受傷,也可能造成被照護者瘀青、跌倒、插管被扯掉等傷害。許多先進國家都已立法明文規定:除非情況危急,否則禁止任何徒手搬運動作。

2. 缺乏照護人力:

因為勞動環境、薪資、福利、升遷機會不佳,即使每年考試合格的護理人員有6400人,但是實際投入職場僅3800人。根據勞委會統計,目前通過看護90小時訓練者有88500人,但截至2012年底投入職場的,不到培訓人員的四成。衛福部表示,台灣照護人力短缺至少三四萬人。

即使現在台灣靠20萬外籍看護補足人力缺口,大多是來自東南亞,近年來東協崛起且台灣薪資停滯,降低人力輸往台灣的誘因。又其中八成外籍看護來自印尼,印尼政府已多次表示,或不善印尼移工在台的工作條件(提升工資、限制工時和提供宿舍),將於2017年停止對台輸出人力。

3. 超長照顧時間:

台灣老人接受24小時醫療照顧平均達15年(歐美國家才3年),又其中大部分時間呈現臥床狀態,平均臥床7.3年。

4. 高齡化和少子化:

台灣在1993進入高齡化國家,預估在2018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超過20%)、2060年老人高達39%,也就是每2.5人就有一個是老人。現在已經人力不足,想必未來情況只會更嚴峻。


老人症候群首要預防跌倒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70歲以上老人每年跌倒機率約32~34%,若是導致髖關節骨折,一年內死亡比例高達20%。最常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和臥室,最常跌倒的時間是清晨和黃昏。

熟齡生活品質的維繫端視走路、活動、移動能否確實做好,並降低行動風險,避免跌倒發生。預防跌倒十招:

  1. 簡化居家環境維持走道通暢
  2. 室內光線充足,床邊設置夜間照明燈
  3. 年長者下床時應先坐在床緣,再扶著起身走動
  4. 活動空間盡量安排在同一樓層,減少上下樓梯機會
  5. 地面保持乾燥預防滑倒
  6. 挑選輕便防滑的鞋子
  7. 穿著合身的衣褲,避免被過寬鬆的衣褲絆倒
  8. 若步態不穩須使用助行器輔助
  9. 藉由規律運動或按摩,預防關節僵硬無力
  10. 調整床墊、坐椅和常用物品放置高度

善用輔具促進健康提升安全

任何可以協助人更安全而高效率完成日常工作的工具,都可以視為輔具。所以輔具不是殘疾的象徵,隨處可見的眼鏡就是一種輔具,甚至有人會戴起無鏡片眼鏡當成身上的造型配件。但是若被照顧者思想保守,以下方法可以勸使他們使用輔具:

  1. 適度隱瞞價格
  2. 柔性勸說、詳細說明使用效果
  3. 製造使用環境
  4. 讓他們親眼看到不使用的負面效果
  5. 選購漂亮、新潮的外型的輔具
  6. 請有使用經驗的前輩勸說和示範
  7. 用正面成功案例鼓勵

No-Lift Policy (NLP)

意指「不徒手搬運病患規範」,是一套符合人體工學的安全照護政策與方法,有些先進國家甚至立法強制執行。另外從研究報告來看,即使徒手搬運照護訓練或雙人操作也無法降低照護人員受傷率

對照護人員來說徒手搬運造成的肌肉骨骼傷害是最大的職業傷害,對被照顧者而言徒手搬運造成恐懼、緊張、不適、自尊受損,甚至受到二次傷害。

安全照護七要訣:

  1. 想:想好規劃。評估被照顧者身體機能,選擇正確移位方式並規劃動線。
  2. 幫:1.請被照顧者幫忙:誘使被照顧者幫忙出力,將復健結合於日常生活中。2.若被照顧者超過照顧者1/3體重,就需要請他人協助。
  3. 輔:善用輔具,同時搭配無障礙空間和通用設計規劃
  4. 近:讓被照顧者盡量靠近照顧者,兩人距離越近越省力
  5. 動:跨大雙腳間距,如馬步、弓箭步。跨步方向要與轉位移動方向配合。
  6. 姿:姿勢正確如腰背挺直、雙手相扣
  7. 體:善用體重協助推、壓等動作

聘用外籍看護相關

這部份請大家參考小編之前的文章即可:如何申請準備資料相關法律規定


輔具申購流程和補助內容

這部份請大家參考小編之前的文章即可:輔具分類名詞解釋暨申請流程篇個人行動輔具篇預防壓瘡輔具住家及其他場所之家具及改裝組件個人照顧及保護輔具溝通及資訊(視覺)篇 、居家生活和飲食輔具溝通及資訊 (聽覺、警示、信號) 溝通及資訊(發生、面對面、電腦)矯具及義具身體肌肉平衡訓練和語音血壓機。如果你覺得難懂,也可以考慮免費課程


安全照護輔具、居家輔具介紹 (部分有上youtube小編就不贅訴了)


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就是在設計時考慮不同類型使用者,不僅失能、身障、老年人、婦幼甚至一般人適合使用。通用設計導入,能促使障礙者和失能者參與社會,不因環境因素被迫自我侷限。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提出通用設計七項原則:

  1. 公平使用
  2. 彈性使用
  3. 簡單與直覺使用
  4. 明顯資訊
  5. 容許錯誤
  6. 省力原則
  7. 適當尺寸

日本Tripod設計公司中川聰先生再提出三項附則:

  1. 具耐久性,可以長久使用
  2. 品質好且外觀設計精美
  3. 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為什麼居家生活需要導入通用設計?

平均台灣每天2位年長者因摔傷而導致死亡,其中有40%發生在自家中。意外發生四大主因:

  1. 居家地板濕滑
  2. 衛浴設備不良
  3. 缺乏安全扶手
  4. 室內照明不足

優質住宅五大考量:

  1. 考慮水平移動方便性:廁所、寢室、大門、起居室、廚房、餐廳盡量維持在同一樓層且沒有高低落差。
  2. 考慮垂直移動方便性:如果需要在不同樓層移動,則須加裝扶手或是家用電梯。
  3. 重視日常生活操作方便性:將日常生活空間盡量設在同一空間。
  4. 重視設備與器具操作的方便性:重視門把、窗戶、水龍頭開關、蓮蓬頭、馬桶、浴缸、廚房設備的高度與便利性。
  5. 考慮緊急意外事故的因應和避免:需設緊急通報鈴、照明、火災警報器、防滑地板與扶手

延伸閱讀:住家及其場所之家具及改裝組件補助2016大阪醫療展通用居家輔具篇


打造醫院、機構零徒手搬運環境

  1. 改善照護者的工作環境,預防職業傷害。
  2. 保護被照顧者,避免二次傷害。
  3. 預防老人跌倒
  4. 協助機構實施傷害預防計畫

以下怎麼導入和一般民眾比較沒關係,所以就不贅訴了。

作者: 幸福醫療服務 周本正 藥師/長照管理師

「幸福醫療服務」是一家解決長照問題的社會企業,憑專業知識和數據分析的能力,致力改善長照家庭的生活品質。主要業務為成人奶粉、營養補充品、生活輔具、醫療器材、長照書籍批發零售,也提供衛教諮詢、醫療器材出租、輔具補助申辦協助。

翻轉醫療:致力於長期照護知識推廣,定期舉辦長照專業人士交流研討會和民眾衛教課程,以期長照服務在台灣能永續發展。

在〈失能安全照護全書 3min讀後心得筆記〉中有 2 則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