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達人專欄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脊髓損傷朋友教會我「背根神經切除術」:手上有把槌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開著電動輪椅賣彩券的阿秋

,是一位頸髓、胸髓都有受傷的脊髓損傷患者,46歲的年華只比我大上2歲。每次有輔具的問題她總是直接找我處理,同是三峽鶯歌的鄉親吧!土親人也親!

「主任、主任…」聽到電話那頭的聲音,我就知道任務來了。
「主任,有沒有什麼轉移位的方法啊?你要教我!林大哥最近腰椎開刀,我不好意思一直讓他抱了!」基於專業上對她能力的了解,我立馬傳了我的教學影片 坐姿平移轉移位法

阿秋一直以來受到下肢張力的干擾

,坐姿都沒辦法很穩定,之前剛受傷在醫院復健訓練了幾個月,因為這個原因,學不會獨立坐姿平移轉移位,總是在位移過程,張力一來,上半就坐不住,倒下去。

2年多前我幫他評估時也是這樣說:「你下肢張力太強啦!比較難,繼續練習技巧進步了,或許就可以自己轉移位。」

我當時評估給她一片比較小的移位滑墊,主要是讓照顧者幫她坐姿平移。因為我心裡知道,阿秋想學會自己移位,應該很有難度。

「主任,我看你影片裡藍色大片的移位板我可不可以用用看?我想自己移位,林大哥開刀,我不好意思再麻煩他了!」

j8dh23d1.png
椅用移位板

我對她的貼心很感動,但是我的專業判斷讓我更加務實。

「應該沒那麼簡單喔,你不要以為大片一點就可以,我會帶去給你試試,不過你要不要試試移位機。」

「移位機!買不起啦!」我們連線的資訊系統讓我知道阿秋是低收入戶

「哈哈!就知道妳會這樣說,剛好最近有進來一台二手移位機我幫妳留了,評估合適就媒合給妳,完全免費!」我自己也很得意這麼高效率的安排。

這一天,阿秋開著電動輪椅和林大哥一起出來,迎接正在門口停車的我。他們看到我手上那片期待中的藍色大片移位板,眼睛一亮說:「對啦!我就是要試試這個!」

「我也有帶移位機的吊帶喔!也可以試試。」當時我的心裡,根本不太相信阿秋用了這片藍板子就可以自己移位。

興奮的阿秋馬上開著電動輪椅到床邊,塞入移位板,奮力的移動臀部。才不過幾秒鐘的光景,我驚呆了!阿秋成功了!之後又來來回回了幾次,真的都沒問題啊!

「妳!妳!怎麼突然進步那麼多!」我驚訝的有點口吃。

「我之前腳的張力很強,都坐不穩。上次褥瘡住院開刀植皮,醫師要我整天趴,但是下肢張力讓我沒辦法趴,醫師就要我做背根神經切除術,開完刀就可以趴了,後來我就發現我坐得也比較穩,就想來挑戰看看轉移位。」

我深吸一口氣,全身覺得打了個寒顫

天啊!這麼有效!幾年前復健了幾個月,都突破不了的瓶頸,困擾了許多脊損個案的下肢張力問題。以前的我只會期待個案更積極努力,鼓勵個案繼續加油,之後就會有進步。但是今天竟然是為了要趴著治療褥瘡,做了背根神經切除術,竟然效果如此的好,而且整個過程更像是個歪打正著。


這件事讓我很有感觸

當時做背根神經切除,可能只是想讓阿秋可以趴著治療褥瘡;而身為治療師的我,總是只想藉著訓練,來克服個案的下肢張力。專業人員都有自己各自的盲區,自限的思維。

下次再看到脊損的朋友,下肢張力太強影響轉移位功能,除了繼續鼓勵他努力訓練之外,是不是應該也讓他找醫師評估背根神經切除術的可能性!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說:「手上有把槌子,看什麼都是釘子。」今天的我又學到了一課。


延伸閱讀:馬斯洛的鎚子(Maslow’s hammer)和 「專業沉淪」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零抬舉轉移位分五招 考慮站、坐、躺三種姿勢及水平路徑是否清空 就不怕選錯招了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楊忠一陪你「暸」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零抬舉政策(No Lift Policy)

先進國家的照顧體系中,對於失能者的照護提出 No Lift Policy 的觀念,從字面意義可以得知,是要照顧的過程避免人力的抬、抱…等動作,在台灣翻譯為零抬舉政策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推動團體。他們讓一套安全照護觀念在台灣生根萌芽,使社會各界注意照護者應該避免的職業傷害,被照護者應預防二次受傷,雙方權益都應受到重視及保護,No Lift Policy在歐美先進國家甚而立法保障。


怎樣在照顧過程零抬舉呢?主要掌握三大原則:

原則一: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最優先)

轉移位方式的選擇應盡量鼓勵病患活動,以維持其獨立性為最優先原則,澳洲護理聯盟 No Lift Policy 2006。

能站就要站起來轉位,站不起來就坐姿移轉位,連坐都坐不穩才能躺著移位,這便是功能最大發揮原則,才能確保被照顧者有足夠的活動參與。

原則二: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

要達成零抬舉的目標,還有一個方式就是直接平移,那就不需要升降、抬起的動作。這個需要周遭環境的兩點配合

1.平面路徑可淨空

常見轉移位路徑的阻礙有輪椅、洗澡便盆椅的扶手、輪椅突出的後大輪,造成側向平行轉移位的阻擋。因此建議使用利於轉移位設計,扶手、靠腳可拆掀的輪椅以及利於轉移位設計的洗澡便盆椅高椅背可仰躺的輪椅也建議後輪勿突出椅面,才能方便個案在仰躺姿勢下平移轉位。

2.平面路徑高度可接近

病床與輪椅、洗澡便盆椅、洗澡床…等轉移位的標的,彼此高度必須接近。一般最容易達成的方式就是使用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便可以隨時配合輪椅、洗澡便盆椅的高度做調整。或是在購買時,特別挑選高度接近的產品。

原則三:以機械取代人力抬舉

被照顧者無法站起,而且環境狀況又無法水平移動,那就必須使用垂直升降的方式。站立式移位機以機械動力協助被照顧者站起,而懸吊式移位機則取代人力攜抱,垂直吊起移位。


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團隊合作

,參考相關文獻,研製 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從民國99年開始至今已歷經4版。此流程圖正是遵循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3大原則,引導轉移位策略的選擇。

流程圖藉由個案是否能夠維持坐姿,以及是否能夠站立,兩個能力參數做區分。能夠站立者只能選擇站立方式移位;可以維持坐姿者則盡量以坐姿方式移位,無法維持坐姿者才在仰躺姿勢下轉移位,符合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

018.零抬舉的轉移位 分5招 教你怎麼看圖選
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

流程圖也說明平面路徑若是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建議使用坐姿平移、仰躺平移的方式轉移位,符合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原則

可以維持站姿,但能力無法站起則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協助;無法維持坐姿的極重度失能個案,或是平面路徑無法淨空、高度無法接近的狀況則使用懸吊式移位機,符合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原則


轉移位五招!!!

理論上說來,人體移位時的姿勢不外乎站立、坐姿、仰躺,因此歸納出坐姿站立法、坐姿平移法、仰躺平移法;再加上有站立式移位機、懸吊式移位機兩種以動力機械的方式,因此可總結出五種零抬舉的轉移位策略

1.坐姿站立法

被照顧者先坐起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站立起身後再轉動、跨步,移位至目的地後再坐下的方式。照顧者過程中建議使用移位腰帶提供協助,可以有效地節省力氣,並且有效地預防跌到。

若是被照顧者只能站立,但是無法跨步,建議使用移位轉盤,讓無法跨步的被照顧者,轉位過程身體避免被扭轉,舒適度亦大大提升。

2.站立式移位機

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對被照顧者來說也是一種坐姿站立法,只不過站立式移位機可以提供機械動力的協助,避免照顧者工作傷害。

須提醒的是,站立式移位機的使用限制:被照顧者必須有基本的軀幹控制能力,下肢構造也要能夠承重。上述的限制條件也有一併呈現在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之中。

影片.手動站立式移位機

影片.電動站立式移位機

3.坐姿平移法

無法站起的被照顧者,先坐起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不需站起直接移動臀部到目的地。使用坐姿平移法被照顧者需要一定的坐姿控制能力,上肢也要能夠協助支撐平衡。

既然是平移方式,平面路徑必須可以淨空、高度可接近。坐姿平移法可以運用的輔具有移位板、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利於轉移位設計,扶手、靠腳可拆掀的輪椅,以及利於轉移位設計的洗澡便盆椅。

複習 選對輪椅 轉移位竟然可以不用「抱」!此集影片詳細說明坐姿平移法的操作方式。

影片.坐姿平移轉移位法

4.懸吊式移位機

無法維持坐姿的被照顧者極重度失能,轉移位完全依賴,使用懸吊式移位機,可以大大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被照顧者可以維持坐姿,但是因為移位平面路徑無法淨空、高度無法接近的狀況,也可以利用懸吊式移位機克服。

影片.懸吊式移位機

5.仰躺平移法

無法維持坐姿的被照顧者極重度失能,轉移位完全依賴,若是輪椅,便盆洗澡椅可以仰躺、傾倒,且轉移位的側向路徑沒有阻礙,那便可以在仰躺姿勢下平移轉位。

常見阻礙是:高背仰躺輪椅的扶手雖然可以拆掀,但是後大輪突出造成阻礙。事實上高背仰躺輪椅的使用者多半重度失能,已無法自推輪椅,實在可以選用介護小輪的輪椅,以利於水平路徑的淨空。

仰躺平移法可以運用的輔具有 全身型移位滑墊、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可仰躺、傾倒型輪椅,以及可仰躺型的洗澡便盆椅或可傾倒型的洗澡便盆椅。


總結

轉移位的方式有坐姿站立、坐姿平移、仰躺平移、使用站立式移位機、使用懸吊式移位機等5種方式。零抬舉政策(No Lift Policy)強調:個案功能最大發揮、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3大原則。

因此個案若可以維持站立,便應使用坐姿站立法轉移位;個案只是力氣不足無法站起,則可以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協助;若坐姿平面路徑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選用坐姿平移法;個案若已無法維持坐姿則建議使用懸吊式移位機以取代人力攜抱;個案無法維持坐姿,但仰躺平面路徑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建議仰躺平移法。

正確的策略搭配轉移位輔具的使用,可以達到個案訓練的效果、提高轉移位安全、降低工作傷害的發生。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腳受傷用腋下拐杖,用錯比用對的還多,你知道嗎?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你一定看過人家用腋下拐杖吧!

你相信嗎?在台灣腳受傷的骨科病患,使用錯誤的比正確的還多喔!如果你想要證明,很簡單,找一家大醫院的中央走道,待上1個小時,簡單統計一下就知道了,當然,你必須要先知道腋下拐杖的常見錯誤,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017.腳受傷用腋下拐杖用錯的比對的還多你知道嗎

錯誤一 該用不用:應該用腋下拐杖的人 卻用了助行器

助行器雖然提供比較好的穩定度,但是走路時每步只能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所以行走速度、效率遠不及於腋下拐,而且腋下拐還可以爬樓梯,因此建議平衡能力比較好的使用者應該用腋下拐。

建議標準是:一隻腳受傷,但是可以只用好腳,扶著穩定的家具跳著走的個案,就應該建議用腋下拐。

錯誤二 少用一支:應該用2支腋下拐杖 卻只用1支

如果其中一隻腳不能支撐體重,那必須要使用2支腋下拐杖。因為你必須要用2隻手才能試圖取代1隻腳的力氣。你可以試著做個人體實驗,一般人可以輕鬆的只用一隻腳半蹲、站直10下以上,但是即使你用2隻手,支撐體重上下10次也是非常吃力的。兩側同時使用腋下拐杖,走起路來比較對稱,行走效能也比較高。

錯誤三 沒超過:應該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卻只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

許多人學習腋下拐杖都直覺地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擺盪到拐杖著地的位置就停止,這樣反而浪費力氣作煞車,造成步態停頓、不順暢,非常可惜。應該要學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的步態技巧,這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行走速度與效率。

你可以觀察到許多小兒麻痺患者,即使一隻腳完全沒有力氣,靠著一對腋下拐杖也可以走路接近正常人的速度,臉不紅、氣不喘,靠的就是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秘訣。所以我們一般年輕人一隻腳稍微骨折,實在沒有道理要旁人幫忙推輪椅啊!

有些人動作能力不佳,就是學不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步態技巧,那就建議直接使用助行器,這樣會更安全。

使用腋下拐杖卻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那行走速度、效率其實跟助行器一樣。既然速度、效率一樣,那腋下拐杖反而穩定性較差,這時當然選擇更穩、更安全的助行器才對。

錯誤四 沒一起:拐杖應該與患肢一起動作,卻分2段動作

患肢如果可以稍微踩地板承重,那使用腋下拐杖就會用3點式步態(3-point gait),就是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一次3個點承重分散的方式,許多初學者會拐杖先出,然後患肢才跟上,這當然可以是階段性學習的方法,但是提醒,最後目標要能夠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這樣速度、效率才會高。

錯誤五 錯拿患側:拐杖應該拿在健側邊 卻錯拿在患側邊

患肢開始鼓勵承重,這時就可以只用1支腋下拐杖,應該拿在健側。許多人錯誤的拿在患側,因為總想要用拐杖取代患側,其實不是…。鼓勵承重這一時期,拐杖是要幫忙而非取代,拿在健側力學上才會平衡、穩定;相反的,拿在患側走路身體明顯搖晃、不穩、效率差。

影片.腋下拐杖5大錯誤


正確應該怎麼做呢?

  1. 拐長度距離腋下約3指幅,握把手肘彎曲20度
  2. 患肢不承重期,用2支, Swing-through 擺過
  3. 患肢輕度承重期,用2支,3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4. 患肢鼓勵承重期,用1支,拿健側,2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5. 爬樓梯 好腳先上、壞腳先下(口訣:好腳上天堂、壞腳下地獄)注意:都是好腳用力,不是靠拐杖用力上下樓

影片. 腋下拐杖行走、爬樓梯 方式示範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賺10萬 精選問答集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問題一:什麼時候要開始在浴廁做防滑、裝扶手?

回答: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 分級2時,就要開始預防跌倒,因此需要在浴廁做防滑設施、裝扶手和坐著洗澡。

分級2的個案已經沒辦法跑跳,地面稍微不平坦就怕跌倒,而浴廁濕滑,沐浴如廁又多坐下、站起、跨浴缸、跨門檻…等相對危險動作。浴廁是家中最容易跌倒的地方,家中有分級2的家人,強烈建議應該裝設扶手、做好防滑。

一般人多半是站著洗澡,但是強烈建議分級2的家人坐著洗澡,因為站著的姿勢跌倒風險大大增加,長輩也容易在洗澡時發生暈眩、姿勢性低血壓。

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2
分級2功能示意圖

問題二:我會小心「扶牆壁」注意安全,可以嗎?

回答:不行!扶牆壁讓你以為安全,其實更危險!

許多長輩為了省錢或是嫌麻煩,想說平常小心一點就好,反正浴室很小間,四周都有牆壁可以扶。這是非常危險的想法!

你可以自己做個小實驗,突然滑倒的時候,手即使扶著牆壁也完全沒有用,照樣跌倒。這是因為,在力學上,突然滑倒的瞬間,我們需要的是拉力。而牆壁只提供你推力,扶手提供的拉力才能讓你穩住、不跌倒。


問題三:浴廁扶手怎麼裝?

A3. 可參考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和找輔具中心評估。

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 中有關於浴廁扶手的建議,雖然這個規定主要是針對公共建築物,但是規範的精神是要讓最大範圍的人使用,因此非常有參考價值。以下提供浴缸旁、馬桶旁的安裝建議圖示。

正確的安裝扶手,會讓使用者覺得很順手,這樣自然在移動過程就會很直覺的抓握在上面,才能進一步預防跌到。

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3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4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5


問題四:地板防滑怎麼DIY?

回答:強烈建議使用各種防滑貼 DIY,即知即行

坊間五金店有賣各種防滑貼片、貼條、浴缸防滑膠墊…等,安裝容易,效果也不錯,強烈建議購買後,遵照說明書的建議方式使用。下面提供一些常見的材料。

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6
防滑貼片
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7
防滑貼條
016.浴廁做防滑、裝扶手怎麼幫你 賺10萬 Q&A8
浴缸防滑膠片

問題五:為什麼做防滑、裝扶手可以賺10萬?

回答:長照給付中,防滑措施每處修繕給付額度 3000元,扶手每 10公分給付額度 150元,可動式扶手每支給付 3600元,重點是成功預防跌倒的代價至少10萬!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分級2的個案就建議要裝扶手、做防滑,這個分級的個案或許還沒達到長照給付的失能標準~CMS分級≧2 ,也就是說可能沒有補助。

但是想想,防滑可以簡單DIY,扶手簡單安裝也並不昂貴,甚至也有各種簡單用吸盤、黏膠、直接放置方式的扶手,但是只要在長輩跌倒的瞬間發揮了作用,一次至少幫你賺10萬啊!你說是不是?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一休和尚有說過:想站起來,要先低頭!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知道嗎?其實一休和尚就教過我們就起來的技巧

那一天,護理之家的照顧服務員阿蘭學會了一指神功的翻身、坐起協助技巧,很快的,中風的阿三伯進步很多,比較容易的右邊已經可以完全靠自己翻身坐起,只有左邊還需要阿蘭幫忙用一指神功。

今天,來巡迴的物理治療師大讚阿蘭的一指神功了得!也鼓勵阿三伯的努力。

物理治療師看到阿三伯坐在床邊沒有靠背、沒有扶手都可以坐得很穩,物理治療師眼睛一亮,檢查一下阿三伯的下肢關節角度,

物理治療師:「關節角度還不錯!沒有攣縮、變形,阿三伯你會走路嗎?」

「哪有辦法走路,不行啦!」阿蘭、阿三伯都異口同聲

物理治療師拿出2輪助行器,也先幫阿三伯先穿好移位腰帶,阿三伯雙手抓好助行器,物理治療師略為協助引導,阿三伯一用力竟然就站了起來。

這一幕實在太驚奇,機構的護理師、其他照顧服務員也都圍了過來看。

「我們明明都試過,阿三伯明明就站不起來啊!」、「阿三伯,你是不是平常都欺負我們,自己都偷懶」、「治療師,你一定是幫他很多力氣」…大家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

物理治療師這時清了清喉嚨,大家瞬間安靜下來,「這個祕訣 一休和尚就有教過喔!」

卡通一休和尚106集【誰是大力士】中,一休和尚發揮機智與大力士比力氣,只用了一隻手指就讓大力士站不起來。

他的祕訣就是,人想要站起來身體必須先低頭向前,而一休的手指擋住大力士的額頭不讓他向前,所以自然大力士就站不起來了呢!這部分正是許多照顧者常見的錯誤喔!


站起來要先低頭前彎

秘訣一:拐杖、助行器要略向前

長輩想要站起來可能需要扶持拐杖或是助行器、欄杆等等,我們協助的時候,要讓這些輔具向前一些,讓長輩可以順利的把身體重心向前,這個非常重要。你自己可以試試看,如果助行器太靠近,你會發現其實非常非常難站起來喔!

秘訣二:腳要向後收

站起來的時候腳的位置也非常重要,腳應該稍微往後收,這樣身體向前的時候,重量會自然帶到腳上,這樣會誘發下肢自然用力;相反的,你也可以試試看,腳如果太往前根本站不起來。

秘訣三:不是向上拉,是向前帶

協助長輩站起的時候應該用移位腰帶,要注意的是,協助的方式不是直直向上拉,而是引導長輩的身體向前,讓身體的重心轉移到腳上,所以向前的引導比向上拉的力量更重要,向前引導後,長輩的力量真的不夠,我們可以協助向上拉一點,但是如果發現長輩真的站不起來,那就不要勉強。

015.一休和尚有說過,想站起來 要先低頭2
協助站起 正確vs.錯誤 (謝佩臻物理治療師繪製)

好多會走路的長輩都被低估了

提醒:不用靠就坐得穩+腳伸得直的長輩很有機會

如果長輩沒有靠背的支撐,可以安全坐在床邊,或是你觀察到長輩坐輪椅可以輕鬆離開椅背,表示上半身已經有基本的平衡控制。

這時,如果下肢關節狀況不錯,沒有孿縮變形,那就很有可能可以站立行走。大致上是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分級3 的長輩的功能狀況。


真的假的?人走路,腳竟然不必用力!?

其實人類走路是非常高效率的活動,你有沒有發現,行走的時候,我們會利用關節伸直卡住,所以幾乎不太需要用力。但是,如果腳伸不直那就必須半蹲走路,那就非常吃力了!

所以說,長輩只要下肢關節角度正常,即使下肢無力,我們只要略為幫忙他站起來之後,常常也可以走上好幾步喔!這常常非常振奮人心,讓長輩、家屬都很有信心呢!這是治療師的秘訣喔!


2輪助行器免抬起是關鍵

許多長輩即使站了起來,但是因為站不穩、怕跌倒,緊緊壓靠著助行器,所以跟本沒辦法抬起助行器向前,2輪助行器免抬起、不會翻、不嫌慢,的特性,讓許多本來以為不會走路的長輩也能開始行走,使用正確的附輪助行器,或是支持更多的步態訓練器,真的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影片.想站起來 要先低頭 原來成功也是


總結

今天,物理治療師讓大家驚奇的秘訣是什麼?

首先,物理治療師觀察阿三伯坐在床邊沒有靠背、沒有扶手都可以坐得很穩,表示上半身已經有基本的平衡控制,然後他又檢查了下肢的情況,發現關節角度還算正常,所以大膽推測阿三伯可能可以走路,他選用了2輪助行器有一定的穩定度,行走時又不須抬起。

然後,物理治療師適當的把2輪助行器略向放、引導阿三伯的腳向收、然後利用移位腰帶引導阿三伯身體向,阿三伯的力量有些不夠,物理治療師才幫忙向上拉一些幫忙他。

稍微站直以後阿三伯反而覺得容易了一些,雙手壓在助行器上也幫忙不少,2輪助行器讓他完全不用抬起,只要向前推就可以跨步行走,阿三伯開始有信心了,他大聲的跟大家說,一個月以後他要自己走去花園,去做呼吸治療(你懂的…)。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助行器加上這個後,有夠穩不會翻、不用抬不嫌慢、腰不痛手不痠!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你知道輪轉俠嗎?

他的任務是幫助行器加上2個輪子,讓用助行器的長輩可以走得更穩、更輕鬆、不用抬起、腰不痛、手不痠…

014.助行器2
一般無輪助行器
014.助行器3
輪助行器

助行器加2個輪子,有夠穩不會翻

很多人還以為有輪子會滑,其實2個輪子的助行器不會喔!因為只有前面2個是輪子,後面會剎車,反而往前推的時候2個輪子的助行器會平移而不翻倒,相反的,無輪助行器反而有翻倒的風險喔


助行器加2個輪子,不用抬不嫌慢

長輩因為能力不足、害怕,所以常常會重壓在助行器上,我自己擔任治療師的經驗,常常要幫病患重心轉移,然後再很技巧性地幫他把助行器向前抬,一弄不好就會翻倒真的很困難,甚至我還記得,我實習的時候,練這個技巧練了許久

正因為這樣訓練很困難,所以很多長輩因為抬不起助行器就放棄走路,實在非常可惜,如果使用2輪助行器你會發現:只要一定的力量向前推,2輪助行器就會往前平移而不翻倒。

在腦性麻痺的兒童訓練輔具中,一定都是用有輪子的助行器,而且就是先從2個輪子開始,這個是每個兒童物理治療師都知道的事情啊!


使用無輪助行器的走路方式是:

  1. 抬起助行器向前
  2. 一腳跨步
  3. 另一腳再跨步

1.2.3. 三拍子的方式行走,如果使用2輪助行器,因為不用抬起,所以從1.2.3.變成只要2.3. 從三拍變兩拍,走路效率高、速度快,而且不急促,步態流暢更接近正常人走路的生物力學。


助行器加2個輪子,腰不痛手不痠

助行器不用抬起,手幾乎不需要用力當然手不痠

抬助行器的時候腰也要用力喔,就像搬貨一樣,現在不用抬了,當然腰不痛,甚至長輩還可以持續把上半身重量依靠在上面,幫忙腰部分散力量。

許多腰痛的長輩使用了以後,甚至說腰痛還減輕許多呢!不信你試試看!我們同事家中的長輩都明顯的感受到,是真的喔!


助行器 加輪管、煞車 配件介紹

輪管有分大輪小輪,小輪比較適合室內平坦,大輪比較可以應付崎嶇路面,後面立柱也有各種配件提供自動煞車、穩定摩擦效果。

014.助行器4
小輪適合室內平坦
014.助行器5
大輪較可應付崎嶇
014.助行器6
直接用原本橡皮墊,行走阻力最大
014.助行器7
彈簧自動煞車器,下壓立即煞車
014.助行器8
滑輪自動煞車器,下壓立即煞車
014.助行器9
專賣網球配件,室內不刮地板、降噪音
014.助行器10
雪橇耐磨塊
014.助行器11
四輪型助步車,雙手操控煞車,使用者認知、手功能要能安全控制

影片. 輪轉俠講解 助行器 加輪子


總結

今天輪轉俠,在養護中心裡面巡邏,看到一位拿著無輪助行器走路的阿公,他馬上喊出了變身口號:

助行器加輪子,有夠穩不會翻。不用抬不嫌慢,腰不痛手不痠

變身為輪轉俠後,立馬要幫阿公換上輪管,可是阿公、家屬和機構的人員都有疑惑,怕輪管會滑,危險!

於是輪轉俠馬上開始示範,並且讓阿公、家屬與機構人員都陸續體驗後,大家都開始瞭解了這口號的意思。

輪轉俠評估阿公的行走能力還不錯,平時除了在機構室內行走,有時也會走到外面的庭院曬太陽,所以他幫阿公選擇了大輪配件+滑輪自動煞車器,也幫阿公重新調整了助行器的高度,大約是手腕關節線的位置。

都調整好了之後,大家都發現,阿公走路走得更順、更穩,因為這樣阿公更願意走路,也走得更多、更遠,阿公還笑著說,以前走久了會開始腰痠,現在不會了呢!

輪轉俠今天很得意…輪轉俠可能會出現在你身邊喔!


真實故事
2011年日本311地震發生海嘯,相信大家記憶猶新,災後日本物理治療學會(JPTA),寫信向台灣物理治療學會求助,希望台灣能援助他們助行器,當時信件是用英文寫"walker",台灣物理治療師們馬上開始募集各地可以提供的助行器數量,還記得,當時可以捐助的二手數量大約八十多組,若不夠再購買,於是胸有成竹的答應日方,日方當然立馬表示感謝,然後進一步提供需要的"walker" 的圖片,我們一看傻眼!!他們要的都是有輪子的助步車啊!而我們台灣長輩都是在使用沒有輪子的助行器,後來是購買整貨櫃的助步車捐助日方。這個事件讓我很衝擊,後來就立志要推廣這個觀念,輪轉俠想必也是…

補充

腦性麻痺GMFCS-3 的孩子剛開始訓練走路,都一定是使用有輪子的助行器,幫助了無法抬起助行器的孩子,也避免翻倒的危險,若是都用無輪助行器,可能許多孩子至今都還不會走路呢!

輔具中心有幾次經驗,接受芬蘭交換學生實習,一講到助行器,芬蘭學生總是說,他們從來沒見過沒有輪子的助行器,至少都是2個輪子,後來許多國外廠商朋友也都這麼說。還有我和我們同事,一出國到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會在路上狂拍使用輔具的人(職業病),我們發現在先進國家完全拍不到有人使用無輪助行器喔!

我還開玩笑說,如果拍到1張跟你買100 元,哈哈!當然你不可以自己帶出國去拍喔!

還有如果你一定要抬起方式使用,例如遇到非常崎嶇的路面,帶輪助行器也是可以跟無輪的一樣,每步抬起使用喔!

帶輪助行器可以說是完勝就對了啦!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