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泌尿排泄

別懷疑!男性也有更年期障礙

彙整整理/李晏晨、摘自/《憂鬱症?不,你只是男性荷爾蒙不足:睪固酮讓你生龍活虎》(堀江重郎著/新自然主義)、圖表來源/新自然主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關於女性更年期障礙,我們經常聽說。所謂女性更年期障礙,就是女人在閉經期間,因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影響自律神經而引發種種不適症狀。其中以抱怨熱潮紅、多汗、盜汗、心悸、頭暈目眩、起立性眩暈等症狀最多,還可能伴隨情緒焦躁、惶惶不安、失眠、感到了無生趣等精神症狀。

更年期障礙的表現因人而異,有些女性對此幾乎無感,卻也有重症的人臥床不起。對於45歲上下到50多歲的女性而言,更年期障礙是極為切身的問題,電視媒體和報章雜誌對此議題也十分關注,所以民眾都具備了相關知識,也知道該如何因應。

「當女人還真辛苦!」且慢,男人可別說得好像事不關己,因為男性也有類似女性的更年期障礙。只是,大家對男性更年期的認識普遍不足,即使出現症狀,也鮮少有人聯想到:「會不會是更年期障礙?」何況男性的「更年期障礙」還有一個不同於女性的決定性差異。

女性更年期障礙定義在閉經前後的五年之內,期間雖然有長有短,不過都屬於這十年內發生的暫時現象。而儘管個人症狀的程度有別,只要更年期過去以後,症狀便隨之消失。

反觀多數的男性更年期障礙,都伴隨有男性荷爾蒙減少的「疾病」;不但如此, 完全不加以治療的靜待時間過去,症狀也不會自己改善。

男性更年期症狀

03_04_213_02_water.jpg

男性荷爾蒙自我檢測量表

03_04_213_03_water.jpg

最近總覺得提不起勁、倦怠無力、特別疲累、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為小事唉聲嘆氣、容易煩躁焦慮,或是工作難以進入狀況、腦筋不再靈光、意外失誤連連……。

你有這些惱人的症狀嗎? 還是面臨「小弟弟」早晨不再起立、性欲減退等問題。這些症狀往往會被人以「年紀到了就會這樣」、「一定是累過頭」等的理由搪塞過去。

不過它們卻有可能是男性荷爾蒙裡的睪固酮減少,所顯現的徵兆。

請回答以上問題,按照症狀的嚴重程度加以圈選,最後加總分數。

總得分26分以下為正常,27至36分為輕度症狀,37至49分屬於中度症狀,50分以上為重症,有必要前往醫療機構接受診治。

男性荷爾蒙的數值多寡,只要前往泌尿科等醫療院所抽血檢驗即可得知。

無論如何,都請先在紙面上完成前一頁的檢測量表。這份檢測量表也實際使用在醫師的臨床治療,總得分26分以下為正常,27至36分屬於輕度症狀,37至49分為中度症狀,得分超過50分的人,必須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診治才好。讀者們請先掌握自己在這份量表裡的實際狀況。

不過,單憑檢測量表的內容還不足以通盤涵蓋所有問題,有些部份仍不能據此妄下判斷,量表只可做為參考依據。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泌尿排泄

更年期情緒失調,正確調適不用怕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約莫45歲過後,更年期的症狀就會陸續出現,造成女性朋友們感受到各種生理不適與心理困擾的現象特別明顯,常常燥熱、頭痛、失眠、情緒起伏大,令身邊的人無法招架。

而男性朋友的症狀雖然沒有女性明顯,但同樣也會因為荷爾蒙減少的關係,亦有自律神經失調、心悸、頭痛等情況發生,有些人甚至注意力與記憶力也會變差。

不要排斥看醫生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醫師指出,當有類似更年期症候群的狀況出現時,最好還是到醫院檢查確認一下荷爾蒙的指數,若指數偏低,醫生便會開立荷爾蒙的相關藥物,以緩解相關生理不適的症狀。

女性因較容易有情緒上的問題,若有需要也可以到身心科門診,由專業醫師提供診療建議,協助與家人的溝通以及不良心情的緩解。

02_03_200_01_water.jpg

夫妻間要多相處

雖然有人說,退休後和另一半相處,常有「相看兩相厭」的感覺。但是,許正典醫師強調,夫妻本當就是生命共同體,應該多和對方相處,找到互相存在的價值,大家總說「老伴」,老了就是要有一個伴,人生的下半場才不會無聊、無助。

況且和另一半的相處若改善了,心情也會較為舒暢,自然就能減輕更年期所帶來的煩悶與焦躁情緒了。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更年期後胃痛的3個原因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明明沒有特別吃什麼,仍然常常感到胃痛、胃脹或是食慾不佳,甚至還伴隨著噁心、想吐的感覺,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在更年期過後,若是時常感到胃部不舒服,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3種常見的原因

臺大醫院新竹分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政霖表示,到了一定的年紀,胃部如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功能會逐漸下降,但若長期出現不適的症狀,主要有下列3種因素:

1.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由於已發生或為了預防中風和各種慢性心血管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或是長時間因骨關節疼痛服用止痛藥等情形,會降低胃黏膜對於胃壁的保護力,使得胃酸更會腐蝕胃部,造成潰瘍甚至出血情情,臨床上常有上腹部痛、食慾下降、打嗝、噁心、黑血便等症狀。

2.腸胃蠕動變慢:

隨著年齡增長,腸道蠕動的速度會逐漸變慢,若又有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導致腹脹或便祕。

3.癌症影響:

最可怕的莫過於癌症的影響,年長者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當腹部有不明疼痛、解黑便、貧血、且症狀持續未改善,就應立即就醫追蹤、確診,若有必要則安排胃鏡配合切片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03_03_51_02_water.jpg

從平常食慾觀察

謝政霖醫師補充,還可以從食慾來觀察胃部健康。如果長期食慾不佳,甚至吞嚥上有困難,出現嘔吐症狀,多為上消化道(食道、胃)的問題,此外有些慢性病若控制不良,如心臟衰竭、慢性肺部疾病和情緒問題等都有可能促成食慾不佳,日常生活中應多加以留意,不可小覷。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別懷疑!男性也有更年期障礙 來看看「男性荷爾蒙」自我檢測量表

彙整整理/李晏晨、摘自/《憂鬱症?不,你只是男性荷爾蒙不足:睪固酮讓你生龍活虎》(堀江重郎著/新自然主義)、圖表來源/新自然主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關於女性更年期障礙,我們經常聽說。所謂女性更年期障礙,就是女人在閉經期間,因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分泌量減少,影響自律神經而引發種種不適症狀。其中以抱怨熱潮紅、多汗、盜汗、心悸、頭暈目眩、起立性眩暈等症狀最多,還可能伴隨情緒焦躁、惶惶不安、失眠、感到了無生趣等精神症狀。

更年期障礙的表現因人而異

,有些女性對此幾乎無感,卻也有重症的人臥床不起。對於45歲上下到50多歲的女性而言,更年期障礙是極為切身的問題,電視媒體和報章雜誌對此議題也十分關注,所以民眾都具備了相關知識,也知道該如何因應。

「當女人還真辛苦!」且慢,男人可別說得好像事不關己,因為男性也有類似女性的更年期障礙。只是,大家對男性更年期的認識普遍不足,即使出現症狀,也鮮少有人聯想到:「會不會是更年期障礙?」何況男性的「更年期障礙」還有一個不同於女性的決定性差異。

女性更年期障礙定義在閉經前後的五年之內,期間雖然有長有短,不過都屬於這十年內發生的暫時現象。而儘管個人症狀的程度有別,只要更年期過去以後,症狀便隨之消失。

反觀多數的男性更年期障礙,都伴隨有男性荷爾蒙減少的「疾病」;不但如此, 完全不加以治療的靜待時間過去,症狀也不會自己改善。

男性更年期症狀

03_04_213_02_water.jpg

「男性荷爾蒙」自我檢測量表

03_04_213_03_water.jpg

最近總覺得提不起勁、倦怠無力、特別疲累、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為小事唉聲嘆氣、容易煩躁焦慮,或是工作難以進入狀況、腦筋不再靈光、意外失誤連連……。

你有這些惱人的症狀嗎? 還是面臨「小弟弟」早晨不再起立、性欲減退等問題。這些症狀往往會被人以「年紀到了就會這樣」、「一定是累過頭」等的理由搪塞過去。

不過,它們卻有可能是男性荷爾蒙裡的睪固酮減少,所顯現的徵兆。男性荷爾蒙是否減少,以下三項可做為辨別的重點。

請回答以上問題,按照症狀的嚴重程度加以圈選,最後加總分數。

總得分26分以下為正常,27至36分為輕度症狀,37至49分屬於中度症狀,50分以上為重症,有必要前往醫療機構接受診治。

男性荷爾蒙的數值多寡,只要前往泌尿科等醫療院所抽血檢驗即可得知。

無論如何,都請先在紙面上完成前一頁的檢測量表。這份檢測量表也實際使用在醫師的臨床治療,總得分26分以下為正常,27至36分屬於輕度症狀,37至49分為中度症狀,得分超過50分的人,必須盡快到醫療機構接受診治才好。讀者們請先掌握自己在這份量表裡的實際狀況。

不過,單憑檢測量表的內容還不足以通盤涵蓋所有問題,有些部份仍不能據此妄下判斷,量表只可做為參考依據。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提升男性荷爾蒙的3大祕訣

彙整整理/李晏晨、摘自/《憂鬱症?不,你只是男性荷爾蒙不足:睪固酮讓你生龍活虎》(堀江重郎著/新自然主義)、圖表來源/新自然主義、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睪固酮對於男性的身體、精神、腦部健康乃至生活形態等各層面,都發揮至深的作用,如果說睪固酮決定了男人的一生,應該不為過。要提振睪固酮的濃度有兩大途徑:一是前往醫療機構接受專業診治,二是過著睪固酮喜愛的日常生活。

祕訣1︰適度運動

提升睪固酮濃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平時多活動肢體。運動能刺激肌肉,製造睪固酮。

運度可分為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兩者都可以提振睪固酮濃度。不過,有一種運動並不適用,那就是跑馬拉松。馬拉松選手的睪固酮濃度普遍偏低,因為這是一種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而運動過度就會消耗睪固酮。

無論是運動過度或努力過頭都不好,適度運動最理想。從事馬拉松或其他非常高強度運動的人,如果事後感到強烈的疲勞感久久不能復原,建議最好測量一下自己的睪固酮濃度。

03_04_218_02_water.jpg

祕訣2︰與朋友結伴行動

祕訣1鼓吹大家多運動,一個人運動當然也行,不過若是可以從事棒球或足球等「團隊運動」,那麼提升睪固酮濃度的作用就更大了。

睪固酮濃度一提升,自然會強化對所屬團隊的向心力。這就是為什麼體育社團出身的人,對於自己所屬隊伍或社團都懷抱強烈的歸屬感,從學校畢業後仍然經常團聚,或是為學弟妹的比賽加油打氣。

企業偏愛採用體育社團出身的人,未嘗不是藉此篩選出睪固酮濃度較高的人。而這與睪固酮濃度高的人具有「領導力」也或許不無關係。這裡所指的「領導力」,不僅是對他人發號施令而已,他們在強調自我主張之餘,也同樣關照自己所屬組織的發展。

祕訣3︰紓解壓力

壓力是睪固酮的大敵。

我們都知道自己應該盡可能過著遠離壓力的生活,然而身處現代社會,想要完全避開壓力猶如天方夜譚。工作煩惱、人際糾葛或是自己的健康問題等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抱著壓力過生活。能夠克服壓力,在社會中勇敢做自己,睪固酮就會源源釋出。

03_04_218_03_water.jpg

所以說,以「勇敢面對壓力」為前提,盡可能的引導自己放輕鬆,才是務實的做法。所謂「放輕鬆」,就是「安定交感神經,提升副交感神經」。每個人放輕鬆的方法不同,沐浴和睡眠則是對多數人都有效的方法。沐浴不要草草了事,隨便洗三分鐘戰鬥澡交差;在浴缸裡悠哉泡個澡,洗去一日的疲憊,是療癒身心的大事。至於睡眠的要領,稍後會有詳細說明。其他像是伸展運動、芳香治療、指壓按摩、瑜伽、坐禪、冥想、聽音樂、森林浴等,都是常見用來自我放鬆的方法。

沉浸在自己的興趣嗜好中廢寢忘食,也具有很大的放鬆效果。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活動肢體竟然也能放鬆身心。一般而言,運動會提升交感神經,但是運動後,副交感神經會轉而居於主導優勢;步行、慢動作伸展、輕度拉筋都是值得推薦的運動。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飲食營養

預約健康下半生 從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開始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45歲後,身體漸漸出現各種更年期症狀,擔心長年累積的飲食習慣,會對身體造成威脅。特別是習慣了大魚大肉,不會特別忌口者,一到了更年期,勢必要在飲食上做一定的調整;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營養師張維浚,以六大類食物做分析,建議一天各類的攝取量,保障每天身體應得的營養。

images_2018_01_09_16_40_29_34_water.jpg

六大類食物 每日基本攝取量

第一類:全榖根莖類

一般泛指的米飯、麵條、小麥;地瓜、芋頭、馬鈴薯、玉米等,提供豐富的醣類與部分蛋白質,與維生素B、纖維素,是熱量的主要來源。
張維浚營養師說,糙米、紫米及胚芽米等全榖富含纖維,可幫助腸胃蠕動,營養價值更勝白米飯,對身體健康幫助更大。★營養師建議:每天至少一餐食用全穀類的主食

第二類:豆魚肉蛋類

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也是重要的能量來源。主要食材為,黃豆、豆漿、豆腐、魚類、蝦類、海鮮類、豬肉、雞肉等各種肉類、雞蛋、鴨蛋等。★營養師建議:每餐至少1種以上

第三類:低脂乳品類

提供人體所需的鈣質與蛋白質,如牛奶、優酪乳、奶酪等都是屬於此類食品。★營養師建議:每天1~2杯低脂牛奶

第四類:蔬菜類

補充人體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通常深綠色、深黃色的蔬菜,內含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會比淺色的蔬菜多。

張維浚營養師表示,蔬菜營養素的攝取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至少吃一碗半的蔬菜份量,可以多幾種也沒關係,像絲瓜、冬瓜、茄子、葉菜類的蔬菜,質地較軟,更容易讓高齡長輩咀嚼,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建議:每天食用一碗半的份量

第五類:水果類

水果主要補充人體的維生素、礦物質與部分醣類,舉凡蘋果、橘子、芭樂、香蕉、西瓜…種類繁多。

關於吃水果,張維浚營養師特別提到,許多人因為牙口不好,會選擇將水果直接打成果汁做飲用,但打汁後,水果會產生氧化作用,營養成分大幅降低,也不能因為想攝取到充足的營養,而加入更多水果,會造成水果分量攝取過多,影響血糖變化。建議若真的咀嚼上有困難,將水果磨泥或切成薄片也可以。★營養師建議:每人每天兩個女生拳頭大小的份量

第六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提供人體脂質的補充,如平常烹調的食用油和綜合堅果類,如:瓜子、核桃、花生、芝麻等屬於此類。

張維浚營養師提醒,平常烹煮時的油類避免動物性油脂,避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營養師建議:每天約半湯匙的量

images_2018_01_09_16_40_29_00_water.jpg

從現在開始 改善飲食的小秘訣

當然,一時之間要從原本的飲食習慣來調整,是有相當的難度,對此張維浚營養師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可先從一些小地方開始慢慢改善,例如有乳糖不耐的人,在泡牛奶時,試著泡淡一點,本身腸胃容易不舒服的人,則可先從喝調味乳開始,刺激性比較不會太大。

除了均衡的飲食外,不外乎就是要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有空就多到外面走走,爬山、散步,維持人體的機能,也是保有健康的重要之道。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