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雅雲 物理治療師 (現於荷蘭進修MBA課程)
連續兩年都是在Reha Care展的最後一天趕到德國杜塞道夫Dussedolf,Reha Care是全球著名的復健醫療器材展之一,每年9到10月間舉辦,但每兩年舉辦的規模會比較大。去年2017屬於規模較小的一年,展出的輔具沒有特別讓我感覺驚豔的,今年擴大規模,真的需要多些時間才能好好走完。
Reha Care的門票其實很親民,單天入場是8歐,如果要聽其他workshop則另外購買,不過要注意大部分workshop仍是以德文說明,要確定是英文的再購買,入場門票還能抵德國境內火車及地鐵的交通費,所以對於一日往返德國的我十分划算。
在火車站直接問出橘色背心的工作人員,他就會告訴你搭地鐵U78的位置,搭到MESSE Nord出來就是展場了。
展場分為3/4/5/6/7館,在Reha Care的網路上或是下載app就可以查想看的攤位在哪個位置,事先做好功課,才能夠在茫茫攤海中找到有興趣的攤位。
最後一天通常是星期六,會有很多一般民眾前往購買輔具。
第三館是居家無障礙館也是最多攤位的館,光細看這一館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無奈時間不夠,只能針對性地看市場內比較不常見的輔具。
先不論這電動床的品質及耐用性,多了直立向外坐起的功能,使用者多了自主性、能夠面對面的跟人交流的尊嚴、雙腳著地部分承重、照顧者也能方便協助移位。
手部功能復健的整套系統,協助治療師更有效地協助病人上肢復健,病人能透得螢幕上的笑臉獲得立即的反饋來調整動作,治療師也能夠透過紀錄來了解病人的進步情況。分為手指、前臂、上臂、神經復健及心理練習(mental practice)等不同設備,亞洲地區也已經有診所引進使用。
Cybathlon,2016年由瑞士蘇黎世非營利單位發起,是三館的亮點之一。
Cybathlon透過使用者與科技輔具開發者合作參加競賽,能夠讓研發人員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也能讓一般大眾對科技輔具有更多參與及認知。
當天現場是兩電子手大廠在PK,關卡從日常生活穿衣、扣釦子等活動,到工作中使用工具的活動,最後還要像火焰大挑戰一樣通過電流急急棒的關卡。
裁判會隨時在旁邊觀察參賽者是否有代償動作的出現,像是前臂旋前/旋後的動作就是電子手沒有的功能,所以參賽者只能用肩膀動作代償,一名參賽者就在屢次嘗試將燈泡裝上檯燈失敗後,放棄這個關卡,這也是日常使用中常見到的狀況,電子手因為笨重及功能不如使用者預期,最後使用者反而選擇輕便的美觀手並且用好手代償動作。
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平台,讓研發者、使用者及一般民眾有更多機會相互交流。
法國的startup公司 Japet Medical
創辦人從零開始構想並與醫師討論,最後研發這款給下背痛病人復健訓練時穿戴的護腰,希望透過拉腰的垂直力量(distraction),讓病人在復健訓練時能避免引起疼痛,護腰能同時配合軟體的訓練program給予使用者阻力,訓練軀幹的穩定肌群;護腰內的sensory也能透過軟體內的遊戲,給使用者是反饋。聽起來是個不錯的概念,提供診所病人經治療師評估後使用。
今年也有許多虛擬實境的復健訓練設備,提供多感官之虛擬環境來增加個案活動動機,以及在現實生活上有所連結,增進訓練效果。
比較特別的是,設計給失智長者使用的虛擬實境腳踏車活動,透過google實境街景帶長者到他們所熟悉的環境,建構懷舊的環境增加活動動機,也能鼓勵他們分享回憶延緩失能。
這概念不錯,不過實際運用還有許多待加強的部分。像是畫面無法平順的推進,讓我覺得視覺疲乏甚至頭昏眼花;實際騎乘的速度及阻力也跟畫面不同步,少了影像回饋上的真實感。
COLLECTIE 服飾 http://www.beitbyjenn.nl/collecties/
kinetic-balance服飾 https://kinetic-balance.com
三館還有許多輪椅服飾、包包及雨衣等,由於最後一天,一般民眾都趁今天搶特價,所以只能遠遠觀望,輪椅的褲子強調臀部的耐磨性及舒適度,同時適應坐姿而加長褲長,口袋從原本的側邊改為前方,也有側邊拉鍊或是伸縮帶的款式方便穿脫,不僅對於輪椅族,義肢使用者也有這樣的需求。
簡單的靠背及帶狀設備就能夠讓銀髮族安心泡澡,個人覺得比起開門式浴缸跟懸吊設備來的更實用,長者也能自行獨立完成。
我很笨的問了英國老闆:歐洲也有人在泡澡嗎?我以為大家都習慣淋浴。才知道因為羅馬帝國的殖民,就是電影中的羅馬浴場,還是有許多地方到現在還有泡澡的習慣。
溝通輔具及視聽覺輔具在5館,6館有更多的行動輔具及汽車針對身障的改裝
這裡看到許多在台灣不常見但歐洲常在路上看到的行動輔具,像是在沙灘、水上或崎嶇不平的山路使用的輪椅。這家公司專門做輪子,可以裝置在一般輪椅上供崎嶇不平的路面使用。
我請他們經理坐在輪椅上讓我試推看看,果然在崎嶇不平的路上推起來還是十分費力。不過如果由旅遊景區購置來提供名眾臨時租用,還是很不錯的解決方案。
改良前臂拐及腋下拐會產生神經壓迫的問題,這家葡萄牙公司的手拐用整個前臂作為支撐,握力不足及手指截肢的使用者也適用。仔細一聊,才知道這也是台灣代工的產品,只是產品的定位屬於高端,所以台灣還尚未有公司代理。
另外也看到許多三鐵腳踏車及各式改裝腳踏車,仔細一看果然是荷蘭公司。我平時在荷蘭路上就常因百百種腳踏車而感到十分新鮮,還有各種外掛裝置載輪椅的、載狗、載小孩的;對荷蘭人來說,只要天氣允許,其他障礙都是可以克服的。
其他周遭的攤位就包含歐洲各地的無障礙假期及身心障礙者的活動社團。https://www.vanraam.com/en-gb/pedal-support
這家機械手臂公司提供各種工業、研究及輔具領域的解決方案,它的三爪手臂、手臂的活動度及切換模式的選擇都非常實用,示範者練習了三天就能靈活操縱粗細動作,掌握力量的調整;切換模式的按鈕在椅背上,示範者透過頭部撞擊按鈕來切換;活動範圍則能夠觸及至地面撿取掉落的物品,電力的來源只需連結電動輪椅的電源即可。
隨著政策的制定,二手輔具及輔具租賃也越受到關注,這家德國的清潔輔具設備品質自然不在話下 ,分為清潔病床的機型及清潔輪椅和其他輔具配備的機型兩種,唯一要考慮的只有不親民的價格了。
7館是運動中心,各式運動社團及表演都在這裡進行,在這充分體認只要在確認安全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權利在日常生活功能中獲得最大的自由;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因為他人的身體限制而拒絕讓他人參與活動,反而要想想如何透過簡單的器材、規則及環境的改善,讓更多人能夠參加。
例如保齡球館只要放置簡單的輔具提供租用,輪椅族或是手部肌力不足的民眾也可以和家族朋友一起活動。
台灣有不少公司參展,康陽也展出最新的樣機Buddy跟國際大廠一較高下,台灣有這種持續投入研發的公司令人感到驕傲阿,Buddy能夠跟隨使用者,就像隨身的好夥伴一樣,不用擔心出門在外耐力不足,外型也很時尚討喜。
體會到一天時間實在太趕,最後還是決定放慢腳步,開始認識朋友,聊聊輔具的國際局勢發展,每次的輔具展都是新舊朋友相逢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