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物理治療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未分類

輪椅搭曲面適型背靠,輔具展一次看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輔具展!今年的展覽,我和窩新的治療師建宏,一起進行了一堂「曲面適形背靠個別化調整分享」,探討背靠搭配輪椅時,容易遇到的障礙,還有怎麼解決。

坐姿擺位的五大目標,要解決的就是:

  1. 維持皮膚的完整性 (舒適/不產生壓瘡)
  2. 避免肌肉骨骼變形 (脊柱側彎/關節攣縮)
  3. 促進呼吸及吞嚥的功能
  4. 發揮最大的上肢功能 (近端穩定)
  5. 增加視野及社交互動

選用合適的背靠,能讓生活更輕鬆舒適,也提高活動效率。

要怎麼挑?直接到一年一度的輔具展現場來,其實是非常划算又便利的選擇。而且展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看到各家廠商的亮點產品。

2018-07-30 02.28.48


輕巧型電動輪椅 + 骨盆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骨盆深背型適合骨盆側向穩定度不足的使用者,維持身體保持在正中心的位置,並且避免脊椎側彎的狀況。駕駛電輪外出時,不用擔心行駛過顛簸路面、轉彎或大角度斜坡,會讓身體晃動。

*所謂的側向穩定度不足,又有分上半背部、下背部(骨盆)兩種差別。如果不確定「上背部與骨盆,我到底哪個較無力?」那麼非常推薦到展場來體驗實車,判斷自己操作輪椅時,到底是上背、還是骨盆的晃動較嚴重,在我最近的適配經驗中,電輪搭配背靠越來越多,代表國人對背靠的重要性越來越了解了(雀躍!)。

2018-07-30-02.30.49
輕巧型電動輪椅 + 骨盆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出去一整天,回家常常很累嗎?外出時,除了腦袋在思考、工作、辦正事,身體也在盡力幫助我們達成目的。高活動型手動輪椅的使用者,上身控制力好、喜歡有效率的操控性能,會有較多前後、左右的側向動作,這時就可以搭配胸廓支撐+淺背型,就如同照片裡面的示意搭配。

1532098420-165627741_n.jpg
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助推型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胸廓背型,提供中、上背部無力,需要較強支撐的使用者,「助推輪+大幅支撐」的提案,讓助推輪組協助更有效率的推行,同時身體的擺位也很穩定。對助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怎麼 輕鬆省力推輪椅

2018-07-30-02.34.43
助推型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可調淺背型 曲面適形背墊

高度的調整,可以橫跨32.5公分到50公分的背高可調型,能夠依據需求,同時兼顧足夠支撐以及推行不干涉。背高可調型,也再細分深背、淺背兩種,這一台追風金剛搭配淺背型展示。

其實背高選擇是一門有趣的學問,我一般會建議用 四步驟:選背高>選背寬>選深淺>安裝與試乘

之前也有針對背高,錄了一段介紹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輪椅必備!背靠怎麼選?第三步驟:深/淺背及骨盆/胸廓這樣選!

2018-07-30-02.36.13
可調淺背型 曲面適形背墊

手動輪椅跟電動輪椅,都可以搭配背靠?

只要有背墊管圓管的手動或電動輪椅,不限廠牌都可以搭配背靠。但如果像電輪上已經有沙發椅,那才不太適用。有了背墊管之後,就可以依據身形,選擇適合的背墊尺寸。

測量輪椅背墊管外管徑最左到最右的距離,就能選擇合適的背墊背寬尺寸,提供14”(35公分)-22”(55公分)可選,找到適合安裝背靠的背墊管,即可不須切割、鑽洞、拆除任何輪椅骨架上的物件,確保乘坐的安全。

關於安裝的技巧,你可以參考 輪椅背靠:背寬測量與安裝

以上是7/19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018 ATLife輔具展】展場熱騰騰的採訪與紀錄,只要上網登錄,就能免費進場,活動到7/22,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囉!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物理治療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居家照顧

什麼是擺位?為什麼重要?揭露牽一髮動全身的擺位

一般輪椅為了要收合方便,都是帆布型的椅面,但帆布軟軟的,無法長期的無法提供穩定的支撐。

(像下圖這個阿背,都吊床效應了…這是最常見、最便宜、也最不「適配」的輪椅。)

2018-07-23 14.23.20

此時,如果再加上乘坐者的「肌肉力量不足」、或是擺位輔具使用不當,那長期下來,骨盆就會易出現不對稱歪斜、脊柱側彎、或是軀幹某一邊傾倒的狀況。這是什麼意思呢? 白話文來說,就是會造成輪椅族的呼吸不順暢、內臟器官受到壓迫、或是眼睛無法平視向前…等等的症候群,不只是身體的功能受限,連日常生活功能都會影響。


追根究底來談談,為什麼無法維持良好的骨盆曲線?

比較常見的原因有三個,而且這三個原因經常互相影響。
一、乘坐者本身的疾病 (像是腦麻, 肌萎, 脊損…),造成他肌肉力量不足及肌肉張力異常;

二、輪椅座面無法提供穩定的支撐,或是久了產生變形及下陷;

三、擺位輔具使用不當,像是骨盆帶用錯了,會造成骨盆後傾前滑;還有側支撐如果不夠靠近身體,就無法維持身體在直立的姿勢…等等。

giphy.gif


那麼,什麼是擺位呢?

擺位就是對於無法獨立維持坐姿的人,提供必要的支撐,避免產生錯誤代償,進而引導運動控制的正常發展,及預防身體畸形或皮膚褥瘡的發生。一般來說,當骨盆能平且穩的接觸椅面,上面的脊椎才能維持正中直立,進而保持頭、肩膀、骨盆在同一直線上,以發揮最大的上肢功能。

1529656949-3350287079_n

正確的坐姿

其次,適當的背靠可以提供乘坐者良好的軀幹支撐,有良好支撐的軀幹才能提供好的肩膀和頭部控制;當然下肢適當的擺位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最後,除了不同目標下的理想坐姿會不同,還需考量個人的病症、體力、日常活動及環境等。舉例來說,一個已經脊椎側彎很嚴重且在學的肌萎個案,其理想坐姿,就會跟一個剛開始坐姿不良的居家銀髮族,很不一樣。


擺位輔具怎麼選

擺位輔具的選擇,會先從滿足最基本的身體功能開始,再依其他需求增加支撐功能,例如:坐墊、背靠、側支撐、膝內支撐墊或骨盆帶、胸帶等,來協助固定或提升坐姿穩定度。總之,所有適配的目標,是在提供最少但最關鍵的支持,讓使用者有最好、最舒適,及有效的功能表現。

1529902984-1641763884_n

以下是我在實務上所運用的正確擺位六大準則,提供給各位做個參考:

  1. 藉由穩定近端肢體來增進遠端肢體的功能。
  2. 維持良好的骨盆曲線。
  3. 若關節的活動範圍有限制,一定要配合。
  4. 抑制異常的動作,以促進正常的動作和改善功能。
  5. 用最小的支撐來達到既定的目標。
  6. 提供舒適。

(資料來源:讓我教您怎麼坐 / 包韻宜、陳麗蓉 著)


一個好的擺位

,可以促進身體的對稱性,使肌肉張力正常化,進而誘發動作功能發展; 幫助使用者不要產生身體變形,也可以讓已經變形的個案減緩惡化。此外,正確的擺位還可以提升坐姿的舒適度、預防骨骼肌肉的變形,及避免皮膚受損。

若忽略維持正確坐姿的重要性,除了身體功能受到影響外,也會造成日常生活功能受限,甚至減少了社交的機會與社群互動。

因此端正的坐姿很重要,而端正的坐姿就從骨盆正確的擺位開始。
1529900750-304586647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輪椅大輪小輪怎麼選?大輪比小輪穩,就是常犯的迷思之一

一般人對輪椅的印象就是一張有四顆輪子的椅子

,可是要買輪椅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還有大輪、小輪的區分,一旦選錯了,日常生活的麻煩一堆,還不能夠換!那要怎麼選才會正確呢?其實只要搞懂照護者與使用者的需求就簡單了!

首先,依乘坐者的上肢功能來選擇

,看乘坐者自己有沒有要推輪椅? 如果有,就需要選大輪(一般都是24吋的自推輪),輪子上面有手扶圈可以讓人坐著推。除了來去自如生活獨立之外,還可以維持體力,達到復健目的。如果沒有, 或是平常都由照顧者推行輪椅,那就可以考慮小輪 (14吋),比較輕,搬運方便。


除此之外,市場上存在有很多對輪子尺寸的迷思,以下就讓我來為大家解密:

1. 大輪比較穩?

誰說的? 影響輪椅穩定的關鍵,不在輪子的大小,而是在前後輪的軸距、及輪胎與地板的接觸面積啊。

一般小輪會後置一點,所以與前後輪的軸距較長,加上小輪多為寬胎所以接觸面積較大輪多,所以反而穩定性比較好。

但如果乘坐者體重比較重,或是推行的路面比較顛簸。那大輪有比較好的避震,推行相對省力,乘坐起來也相對較舒適。

hd7h3d3.png

2. 大輪比較划算?

這是挺恐怖的說法,因為划算這件事情,往往會讓人忽略了照護者所需要的便利性。其實,後輪的大小會影響移位的方便性。

後輪小的話,在移位的時候,輪子就不會擋在坐椅跟床之間,被照護者幾乎可以是在同個平面上側向移位。

1528855298-150568441_n.jpg
後輪比椅墊矮,方便側面平移

使用大輪的話,就算將輪椅扶手掀開,大輪還是超出了座椅的高度。在移位時很可能會擦撞到或是被輪子擋到,增加照顧者的負擔。

1528855302-1572764392_n.jpg
後輪比椅墊高,不利側面平移

3. 小輪輕巧好搬! 

介護輪重量較輕體積較小,收合及搬運較輕鬆,家中環境較特殊需要寬度較窄的輪椅,當然小輪就有它的優勢。

1528855296-2756727957_n.jpg
小輪攜帶方便

照顧者必須打破輪子愈大愈好的迷思,要從使用者及照顧者的需求出發。所以也不是大輪子一定好,還是要看使用的需求來決定才比較適合喔!

giphy.gif
門框比輪椅還窄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輪椅背靠」背寬量測與安裝

我已經有輪椅了!如果想要安裝背靠該怎麼做?

我提供一個選擇輪椅背靠的基本流程,給你參考:
.png

關於第一步,背靠背高尺寸怎麼挑選,這邊提供另一篇文章:高個用長靠背、短個用短靠背?輪椅背靠尺寸不是這樣挑的!

如果你已經選好背靠高度了!那麼就跟著本篇一起進入第二個階段「背寬量測與安裝」。


測量前準備

在開始前,你需要準備簡單的工具:一把捲尺和要加裝背靠的輪椅

量測輪椅背墊管間的距離

我們用下方這台輪椅來做示範,先量測輪椅背墊管左邊到右邊的距離,要記得要量到外管徑喔!
2
像這台輪椅量測出來是16.5吋,那我們就可以去找背靠產品後面的規格表
3

如圖16吋的背墊,透過左右調整後,可以安裝在16、17、18吋的輪椅上。

這時你一定會想,為什麼16吋不裝在16吋上面就好呢?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坐16吋輪椅的使用者,都需要使用16吋的背寬,一起看看下面圖片的身形:

4
(圖片取自網路)

以西洋梨型的身型來看,就有機會是乘坐17或18吋的輪椅,但是只需要16吋的背靠,所以最好是使用治療師在評估時,幫你量測的背靠背寬喔!


安裝背靠與調整

首先我們要先安裝快拆夾塊,所以找出背墊管上10cm左右的淨空空間,若你的背墊管上有後彎關節,請安裝在後彎關節的上方或是下方

 

找到安裝的位置後,將夾塊鎖上去,夾塊有方向性,可以從夾塊上的掛鉤長短來判斷,長的在下方,短的在上方。安裝夾塊完成後,要調整上面掛鉤的位置,這時記得,背墊下方須預留3-4吋的骨盆空間

.gif

調整完成後,將背墊掛上去,然後把夾塊以外的調整物件都鬆開。

請使用者坐到輪椅上面,特別注意坐時需抬頭挺胸,以最佳坐姿的身形做適配調整,調整完成後將所有的調整部件都鎖緊,接著請使用者坐在上面推行20-30分鐘

若是使用者沒有辦法推行,也請他乘坐上輪椅上20-30分鐘後,確認是否還有坐起來不舒服,或是需要調整的地方!設定完成後,建議使用兩星期後,再追蹤是否有需要微調的需求喔!

經過這篇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背靠有進一步的了解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萌萌站起來!站立式輪椅與身心復健

上集講到站立式輔具的好處之後,今天我想聊深一點關於「站立式電動輪椅」這個產品。

什麼人適合用站立式電動輪椅?

所有輔具的適用推薦,都是沒辦法一言蔽之的(這就是我們治療師存在的意義了)。想知道適不適合站立式電動輪椅,我通常會先問個案下面幾個問題:

  • 有無使用站立式輔具的禁忌症 (下面會提到)
  • 有無經過相關的站立訓練或復健,如果有的話,那基本上使用一般站立式輪椅就沒問題了;如果還沒訓練,那我在輔具挑選的時候就會再謹慎選擇 (繼續往下看)
  • 主要使用電動輪椅的環境為何?有無使用過電動輪椅的經驗?這個問題是為了要幫使用者選擇適合的輪椅底盤,看是要室內還是室外用、還有要前輪驅動還是中輪、後輪驅動 (如下圖)
(下)
前輪驅動 via GIPHY
(下3)
後輪驅動 via GIPHY

選擇怎麼站起來,是坐到站還是躺到站?

一般人從坐到站,不用一秒鐘;但長期使用輪椅,或是臥床的病患,可能會有「姿勢性低血壓」。簡單說,就是像我們蹲久了直接站起來,頭會暈一樣。也就是因姿勢大幅改變,無法順利啟動身調節血壓的機轉,就會出現頭疼、視力模糊、虛弱、甚至昏厥等症狀。這一類個案的站立訓練,需要漸進式的,讓血液可以隨著姿勢的變換,進行血液流量調節。

1. 從坐到站

一般的電動站立式輪椅都有的漸進式功能,比起站立架或站立桌的直接站立安全很多 ( 可以參考這一篇講站立架vs.電動站立式輪椅的文章 )。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個案都適合從坐姿緩慢的變成站姿的。

(下)4
via GIPHY

2. 從躺到站

,雖然很少見但也不是沒遇過。我的一個頸椎脊椎損傷個案,由於很久沒有進行站立訓練或復健,評估從坐姿轉到站姿,膝關節會承受過大的壓力,考量可運用類似醫院復健部站立床的原理,可以漸進從躺姿轉到站姿,價格偏高,但維持了長遠的健康狀態和照護者的便利,個案及家人都有正向的評價回應。

(下)5
從躺到站 via GIPHY

電動站立式輪椅選擇的眉角

在選擇的時候要十分小心注意它的「調整功能」夠不夠好;尤其是幾個支撐身體重量部位,像是頂膝、胸帶、和腿靠,因為如果支撐的地方不正確,就會造成站立時皮膚受到過多的壓力,或是關節受到不當的擠壓,尤其是腿靠。

分享我的個案調整經驗,膝支撐位置需要安裝在正確的位置,也就是膝蓋髕骨下方。另外,也需要評估生物力學補償功能,一般單純改變角度的站立式輪椅,膝擋會對膝蓋產生過大的壓力,背部與背墊間的位移也易產生剪力;有生物力學補償功能的站立式輪椅,站立時會自動伸長,大幅減輕站立後的膝蓋壓迫。

(下)6
腳踏板站立時會自動伸長

選擇電動功能

站立式輪椅的電動功能分在三個地方:第一個,當然就是電動站立了(廢話),第二個,就是動力底座,也就是你要選擇自己用手動推行輪椅,還是靠電動推行的站立式輪椅。第三個,就是其他的姿勢變換系統,像是後躺、或是空中傾倒之類的,通常是給需要在電動輪椅上坐比較久的個案,減壓用的。

還是覺得太貴怎麼辦

其實,站立式電動輪椅是有社會補助的。如果你是在職場上用得到,可以申請職務再設計;若是在學校會使用到,可以申請教育部或教育局的補助。市面上的輔具經銷商,有的也提供租借的服務。在考慮站立式電動輪椅的時候,建議不妨先租回來試用看看,再決定要不要長期購買。


使用站立式輔具的注意事項

最後還是要再囉嗦一次,要使用站立式輔具之前,一定要先經過治療師的評估,不適用站立式輔具的狀況,包含:

△ 下肢關節活動度已受限,無法伸展。
△ 嚴重姿勢性低血壓。
△ 下肢骨骼問題(人工關節手術後恢復期、關節不穩、骨骼變異)。
△ 嚴重下肢骨質疏鬆症。
△ 嚴重異常反射且無法經訓練減緩症狀。

新的科技問世,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儘管站立式輪椅在台灣仍然不常見,但期待,我們一直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物理治療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萌萌站起來!站立式輔具對身體的幫助

志玲姊姊的話,我們要聽。說到站立的好處,大概三天三夜也講不完,網路上也一堆文章可以爬,我就以物理治療的角度來看,簡單把好處分成三個部分。


1. 改善生理機能

我認為,站立最大的好處,是在「減緩骨質疏鬆」。

(上)2
(圖片取自網路)

一般電視上說吃鈣補鈣,但其實我們的骨頭並不是24小時都在吸收鈣質。骨頭它其實是在關節被壓迫產生刺激的時候,才會將血液裡面的鈣質吸收進去骨骼裡,這就是為什麼醫師都會說,運動才是減緩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

如果每天坐著、躺著不動,骨頭沒有受到刺激,久了當然就會骨質疏鬆,吃多少鈣片都很難有用。站立復健,會帶動下肢的關節活動,在壓迫的過程中,訓練骨頭的承重耐力,減緩鈣質慢慢自骨骼中流失速度,增加全身骨密度。

(上)6
via GIPHY

在我幫輪椅族復健的經驗裡,經常需要協助個案拉筋,減緩肌肉纖維化、關節僵直…等問題。但!你知道嗎?如果有骨質疏鬆,拉筋時骨頭就有。可。能。會。斷。裂。耶!那個隨時要爆發的「啪」的一聲,真的是我們治療師的最大夢靨!所以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骨質健康。

(上)3
(圖片取自網路)

2. 提升生活功能

因為站立可以提升的生活機能,就不用多說了。像是增加取物的能力(拿貨架、或書櫃上的東西)、提升生活的獨立自主性、工作更有效率…等等,都是站立可以帶來的好處。

另外,長期坐著不動,會遇到一些慢性疾病的困擾,比如:血管阻塞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統問題、心肺功能減弱、呼吸系統機能障礙…等等。站立伸展能讓腹腔內的器官不再彼此擠壓腸胃就有足夠的空間蠕動,減緩壓迫膀胱所造成的排尿、排便不易等現象。

(上)7
via GIPHY

3. 強化心理自信

輪椅族經常因為坐姿,而在人際互動上有些劣勢,在溝通的時候需要抬頭,減少了和他人的平起平坐,眼神接觸的機會。站立讓輪椅族與人對談時,視線可以平等,突破社交與人際關係經營上的先天障礙。


什麼是站立治療?

一般治療室裡面的站立復健器材,通常是長得像這樣的傾斜床或站立桌(下圖)。前者是用於受傷後,在姿勢性低血壓還未改善時的復健,或增加個案的重力外在刺激;

後者,比較適合自己稍微還可以站立,或是剛要重新訓練站立的個案。通常會由醫護人員協助將使用者攙扶起來,並將綁帶固定好,讓個案試著將身體挺直,不要東倒西歪。接著,會加入一些手部的動作,增加更多知覺或感覺上的刺激。

傾斜床、站立桌的好處是方便取得(站立桌價格在一萬元以內),但壞處就是一定需要旁邊有照顧者幫忙才能站立,所以比較適合復健前期,在醫院或治療室裡,搭配照護人員的協助使用。

但一旦患者已經進入每天居家復健的日常時,站立桌的使用上就比較吃力了,照護者每天要抬人起來復健,如果身材較瘦小,對體力負擔很大。


電動站立,自己來的身心復健

站立復健的另一種選擇,就是電動站立輔具。像是電動站立式輪椅,或是電動式站立桌,讓個案不需要依賴看護和家人的協助,自己就可以自己練習站立。

「自主站立」這一點對照護生活非常重要,因為當案主可以自己操作輔具的時候,照護者就不需要隨時在旁邊待命,扶著患者上上下下,自主站立可以大幅的降低照護者身體負擔。另外,個案自己也不會因為需要一直麻煩別人,而降低自己想做復健的意願和頻率。

(上)8
via GIPHY

雖然電動站立輔具有很多好處,但目前的價格,還是相對的昂貴;而且,在選擇的時候要十分注意它的「調整功能」夠不夠完整;尤其是幾個支撐身體重量部位的調整,像是頂膝、踏板和胸帶,因為如果支撐的地方不夠適配,就會造成站立時皮膚受到過多的壓力或是關節受到不當的擠壓。


使用站立式輔具的注意事項:

要使用站立式輔具之前,一定要先經過治療師的評估,不適用站立式輔具的狀況,包含

△ 下肢關節活動度已受限,無法伸展。
△ 嚴重姿勢性低血壓 (簡單說,就是像我們蹲久了直接站裡來,頭會暈一樣)
△ 下肢骨骼問題(人工關節手術後恢復期、關節不穩、骨骼變異)。
△ 嚴重下肢骨質疏鬆症。
△ 嚴重異常反射且無法經訓練減緩症狀。

志玲姊姊,站起來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啊!但站起來之後,好處真的很多。下一集,我們將深入為大家介紹「站立式輪椅」。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