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吞嚥照護食?
什麼是吞嚥照護食?吞嚥照護食是專門為有吞嚥困難的人所設計的飲食。
人因為年紀,或者某些疾病,吞嚥能力可能產生障礙,這時,就需要調整食物的形態與質地,讓有吞嚥困難的人方便進食,並藉由進食訓練吞嚥才能夠獲得人體所需的營養並維持機能。
因中風、或車禍腦傷影響到吞嚥功能的人,頭頸癌切除口腔器官的病人,肌力下降導致吞嚥功能退化的年長者、重度帕金森氏症患者、重度失智症患者,甚至咀嚼困難者,都可能在某段期間,或長期間需要這種吞嚥照護食。
< [>所以,有吞嚥障礙的人不是不能吃,而是吃的食物都必須要特別花工夫處理。
什麼時候需要吞嚥照護食?它有什麼優點?
台灣的長照機構中,使用鼻胃管的人所占的比例高達94%,但日本只有11.6%,德國只有6.6%。最新研究也指出,使用鼻胃管同樣也 會有吸入性肺炎的風險,誤吸的可能性並不會因此降低。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由口進食,無論對身體或生活品質,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一旦發生吞嚥障礙,最好盡速請語言治療師開始進行吞嚥復健,並依照治療師建議給予適合質地的食物,以幫助吞嚥功能恢復,並避免因進食量過少引起可怕的肌少症及免疫下降問題。
吞嚥照護食的優點:
1.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吞嚥是人體很重要的功能,人一天吞口水的次數大概有六百次,如果吞嚥功能退化,就算只吞口水也有可能會嗆到。這樣即使不進食,也還是會引起吸入性肺炎,可見保持吞嚥功能的重要。
訓練吞嚥,最好的方法就是持續吞嚥。用適合的食物,讓有吞嚥障 礙的人自行吞嚥進食,就是維持吞嚥功能最好的方法之一。
2.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不進食,一般最常使用的解決辦法就是改 吃營養補充品。可是非天然食品與天然食品中營養素的生體利用率是有差別的,且非天然食品也較欠缺對人體十分重要的植化素。光吃營養補充品不吃天然食物,很容易營養不均衡、免疫力下降,又導致其他的問題產生。
3.好消化,較不易引起胃食道逆流:吞嚥照護食雖然仍然是流質食物,但濃稠度要較管灌飲食高很多,較不易引起胃食道逆流;且胃液不會被過多的水份稀釋,好消化,營養密度也高。
4.刺激五感,讓認知機能不退化:大腦機能用進廢退,進食是一項需要同時運用五感的複雜活動,多管齊下,可以刺激大腦活化。食器和料理的顏色、共餐者的表情,可以刺激視覺;進食的聲音、照顧者的話語,可以刺激聽覺;料理的香味、人的氣息,可以刺激嗅覺;料理的溫度、食物進入口中的觸感、食器的觸感,可以刺激觸覺;料理的滋味可以刺激味覺。單單做到能由口進食這件事,就已經是一種很好的認知復健。
該選擇哪種吞嚥照護食?一定要知道的吞嚥五階段
會導致吞嚥障礙的原因很多,所以依據個人情況,吞嚥障礙也有很多不同的症狀。為了預防誤吸,並且找到適合的吞嚥照護食質地,幫助判斷是吞嚥過程中的哪個階段出現障礙,我們一定要先了解吞嚥的五個階段。吞嚥,是從眼睛看到食物,一直到把食物經口送進胃裡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如果有任何階段出現障礙,都可能有不同狀況的吞嚥困難。
1.認知期:在進食之前,經由視覺、味覺、觸覺和過去的經驗認知食物,並判斷要吃多少量,及以何種方式進食的時期。
2. 準備期:食物進入口腔,口腔感受到有食物進入,會雙唇緊閉,不讓食物或液體掉到嘴外,然後開始進行咀嚼,用牙齒切斷食物、磨碎,舌頭攪拌成食團。如果是液體,則舌頭會捲成杯狀包住液體。
3.口腔期:食物形成食團後,舌頭會左右移動並向上頂住硬顎,後方的軟顎向上提升,咽喉收縮,提起舌根肌肉,用一連串的動作將食團後送到舌根,並啟動吞嚥反射。
4.咽喉期:吞嚥反射開始時,硬顎會上提並後縮蓋住顎咽,防止食物進入鼻腔,讓食團進入咽喉。跟著喉部會閉合、會厭軟骨同時會往前移動蓋住氣管入口,不讓食物誤入氣管。最後環咽括約肌開啟,讓食物從咽部通過進入食道。
5.食道期:食團經食道進入胃中。
吞嚥是大腦、神經和肌肉一連串的協調和動作下發生的行為,發生在不同階段的障礙,會導致不同狀況的吞嚥困難。例如不認得食物不知道要吃,或是口唇無法緊閉造成食物容易流出,或者無法吞嚥,或容易誤吸引發肺部感染等等。這種時候就要視狀況提高對食物的認知、或是改變進食的姿勢、或改變食物的稠度和質地,幫助安全吞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