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未分類

社區安寧完善、照顧休假有補助 借鏡歐洲照顧經驗

文/張馨方、蘇曉晴

當社區、居家安寧逐漸成為時勢所趨,我們的照顧體系與人力素質能否跟得上這樣的發展脈動?令人憂心!除了發展社區照顧,如何支援家庭照顧者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也許北歐、荷蘭和法國的經驗,可為台灣長照指引方向。

居家安寧不安寧?從北歐看台灣—社區安寧總體檢

推動社區安寧照顧,是許多醫療界人士的主張,也是國際趨勢。所謂社區安寧,是指以往多半在醫院安寧病房度過的日子,可以回歸到社區;因為離開大醫院可以減少感染,也不需要在病房的環境終了,更有人味。

至於為何採用社區一詞而非說在家(亦稱在宅或居家)安寧?

其實社區安寧包含在家安寧,但不只侷限在家,因為有的國家在社區裡設有安寧醫院,有的社區健康中心有規劃安寧房,還有的是在距離住家很近的護理之家和照顧住宅,都規劃有安寧照顧功能與空間,然後才是完全在家。

 

其實,如果有健全的照顧體系與素質優良的人力,以上資源是可以視情況交互彈性運用的,挪威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挪威的醫學中心通常會組織一個巡迴團隊,包含醫師、專科護理師等人。當病人出院前,照服員會先來參加小組會議;病人返家後,這個小組會到病人家中與家庭醫師碰面。家庭醫師一定要出席這項會議,接手後續照顧,並與原始團隊保持聯繫。

在台灣,這種居家安寧的理想正在發展中。比起在大醫院過世,這可能是個更好的做法,更何況台灣醫院病房有限,不像丹麥有17家安寧醫院,可以提供多數病患安寧善終。

一例一休實施後 照顧人力大考驗

但要在社區或在家安寧,要有維持生命徵象的設備、穩定照顧人力,通常至少要有居服員和居家護理師。至於這種日子會持續多久,很難說,大家都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在住家與醫院間來來回回,即使已經決定選擇安寧照顧,還是可能會辛苦很久。

除了基本安寧照顧,還要考量是否能更進一步滿足病人臨時提出特別期待,像是在荷蘭,就曾經有把病人連床一起載到海邊去欣賞風景的案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