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物理治療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李信志 居家、社區復能治療師

復健之路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是沒有想要變好的動機

在從事全職居家復健治療師的過程中,看到許多家庭中的爺爺奶奶,沒有想要復健或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動機,甚至連食物都吃不太下,而家屬總是希望治療師能夠用專業的角色給予壓力,看看爸爸媽媽是否比較願意聽話,能夠有機會多多活動身體,維持現有的生活功能。但爺爺奶奶想要聽的,真的是專業的建議嗎?

沒有復健意願的病人

其實對治療師來說這種是最棘手無力的狀況,有一身專業知識及復健技巧,但卻無法打動患者想要變更好的心,不想動就是不想動,明明有能力更好卻放任這些機會流逝。

生病過後能力下降是必然的,但大部分都是可逆的。例如骨折,只要透過正確訓練就可以恢復到手術前的狀況。但爺爺奶奶心中或許找不到那訓練的理由了…我年紀已大,練好了要做什麼呢?為什麼要做這些運動?肌力變好了然後呢?

自尊心被打破的那一刻起

李爺爺過去是德高望重的學校校長,也有許多年教書的經驗。但是罹患疾病以後不良於行,開始慢慢不說話了,和家人間的互動也越來越少。常常就是一張撲克臉坐在家中聽音樂,連走路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在過去還曾經想過只是生病,好了就能回去學校教課吧?但是學校也因為年記大了,不太可能讓李爺爺回去教書。於是生病讓自己變得無用的循環就出現了,就算身體好了也不能教課那幹嘛訓練呢?

問自己三個問題

一本探討生死的著作《就算明天將說再見,也要給今天的花澆水》中提到,面對癌症末期的患者,我們都要慢慢引導到三個問題:

  1. 我究竟為何而活?
  2. 我想怎麼樣度過剩下的人生?
  3. 我該為自己做些什麼?

到了這個歲月這個身體狀態,或許就可以靜下來好好思考這些問題,這是人生的最大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找不著答案,那麼應該很難找到那復健的理由吧。

生命中最重要的資產是關係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紹到藍區,那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聚落。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就是社會互動以及和他人的關係。像沖繩這種信仰及互動密切的城市,居民的平均壽命也比較長。

我們不妨鼓勵長輩抬起頭來看看身邊,身旁的子女孫子總是在替自己操心、煩惱,全家人因為自己生病鬧得不可開交,分開多年的太太因此回來探視卻不願意交談,這種種不圓滿的關係都會大大降低生活品質。

其實在生命無時無刻,每個人都有他們可以盡的任務。以爺爺奶奶來說,和子女關係融洽是獨一無二的使命,此時抱著這樣的心態認真復健,帶給子女們的溫暖動力是耗之不竭的!


作者:李信志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104銀髮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