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飲食營養

喝咖啡會動搖骨本?

撰文/春霓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再忙也要跟你喝一杯咖啡!

咖啡儼然已是最流行且必須的飲料之一,坊間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帶動起一股喝咖啡的潮流,但咖啡是否會引起骨質疏鬆?

婦女因更年期雌激素分泌快速下降,造成骨質流失增加,提高骨質疏鬆的風險,然而要減緩骨質流失需要適度的日照、足夠的運動以及飲食中足夠鈣質的攝取,但還有哪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速鈣質的流失?

維持體內的鈣質平衡

腸道吸收的鈣質大部分進到骨骼中儲存,骨骼是活的組織,終其一生持續進行破壞與重建的過程,骨骼透過蝕骨細胞分解舊的骨組織,而造骨細胞於原處形成新骨,使骨骼新陳代謝。

正常的情況下,造骨細胞合成新骨與蝕骨細胞破壞舊骨速度一致,使骨質總量得以維持,如果日常飲食中鈣質攝取量不足,身體就會從骨骼移出鈣質進入血液以維持血鈣濃度、保持各器官正常運作,但同時也造成骨質流失,久而久之骨骼就會變得脆弱,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年輕時,造骨細胞的作用優於蝕骨細胞,因此骨骼蓄積,屬於骨質增加階段,約在25~30歲時達到最高峰,此時的總體骨質量稱為顛峰骨質量,此階段約維持10~15年,然後逐年向下遞減。

維護骨本,在飲食上除了攝取足量的鈣質(成人建議攝取量1000毫克/天)以維持骨量外,還須避免其他會促進骨質流失的因素。如過多的蛋白質攝取,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尿鈣排泄,又高蛋白質食物通常磷含量也高,磷過多會引起骨鈣流失,所以蛋白質需適量攝取(0.8~1.2公克/公斤體重);過多的鹽分攝取也會增加尿鈣流失,研究指出,成年女性每多攝取1公克的鹽,骨質會增加1%的鈣質流失。此外,抽菸與過量飲酒也都是加速骨質流失的危險因子。

令人又愛又恨的咖啡

有不少報章雜誌報導喝咖啡會導致骨質流失、不利於鈣質吸收,咖啡一直被認為是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但到底喝咖啡是否會引起骨質疏鬆?

咖啡因會增加鈣質由尿液中排泄,又咖啡裡的草酸、單寧酸等會降低腸道對鈣質的吸收,但這不代表會造成骨質密度失衡。瑞典一項針對6萬多名更年期女性,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一日飲用4杯(200毫升/杯)以上咖啡者,其骨密度顯著較1杯者低,而骨折發生率未見增加;但研究人員Hallström等人的研究發現,中老年女性若鈣質攝取不足(<700毫克/天),咖啡因一日攝取量>330毫克者其骨折風險顯著高於<200毫克者。即更年期女性,過多咖啡攝取與骨密度減少有關,若鈣質攝取不足,過多咖啡因的攝取則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但在年輕女性的研究未有一致的結果。

女性停經後因雌性激素下降使得骨質快速流失,才是導致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且國人鈣質攝取量普遍不足,約建議量的6至7成,建議更年期女性最好控制咖啡的飲用量並從飲食中加強鈣質攝取,另外足夠的運動、適度日曬,才能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國內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以不超過300毫克為原則,消費者可善用咖啡因含量標示,含咖啡因的包裝飲料以每 100毫升所含咖啡因的毫克數標示;現煮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受咖啡豆品種、來源、沖泡技術、機型差異等因素影響,咖啡因含量變動較大,以紅、黃、綠標示區分咖啡因含量:

  • 紅色代表每杯咖啡因含量200毫克以上
  • 黃色代表每杯咖啡因含量100至200毫克
  • 綠色代表每杯咖啡因含量100毫克以下。

臺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王郁雯營養師建議愛喝咖啡的朋友,可選擇添加牛奶的拿鐵或卡布奇諾,牛奶富含鈣質,可彌補身體流失的鈣質。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脹氣、便秘,和骨質疏鬆有關聯嗎?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更年期一到,身體感覺沒有從前輕盈,常常半夜熱潮紅、心悸,有時候甚至失眠、情緒起伏大,就連腸胃也在作怪,時不時感到腹脹、便祕,不僅自身不舒服,連身旁的家人也都受到波及。

不過,聽說這些症狀,和骨質疏鬆大有關係?如果是真的,兩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聯呢?

images_2018_01_11_14_02_15_55_water.jpg

慢性骨折 壓迫神經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指出,骨質疏鬆是更年期女性常見的問題,如果不好好保養、控制,將來因為跌倒骨折,或是慢性骨折的機率就相對提高。

可怕的是,骨質疏鬆並沒有症狀,許多人都是到了一定的年紀,不小心跌倒骨折時,才發現骨本已嚴重流失。在生活中看似「正常」的小毛病,例如腰痠背痛、彎腰駝背等有可能是因為骨密度下降,導致腰椎處骨頭裂開、壓迫神經,使腰背時常感到痠痛。

黃中瑀醫師補充,又如脹氣、便秘,事實上也是因為慢性骨折,壓迫到神經,進而擠壓到腸道,產生不適症狀。可見得,骨密度的下降,與更年期後的各種「疑難雜症」,是有直接關聯性的。

images_2018_01_11_14_02_15_44_water

針灸、穴道有效嗎?

那麼,平常按哪些穴道,或是請醫師針灸哪個部位,可預防骨鬆呢?

黃中瑀醫師說明,其實不管是穴道按摩或是針灸,主要的目的是要放鬆周邊的神經肌肉,舒緩不適,骨質疏鬆是一種老化過程,不可能100%杜絕。但平常可以搭配中藥材的服用,增加鈣質吸收效果;必要時配合西醫的復健,飲食上維持均衡的營養攝取,就可減緩骨質流失。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致命的元凶!6種常見的肺病共病症

撰文/林玫妮、製圖/吳紘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所謂共病症,即患者主要疾病外,與其他已存在的病症,交互影響所產生的疾病症狀。例如:糖尿病人同時患有高血壓,兩者在代謝與平衡的作用裡若控制不當,腎功能惡化就必須洗腎。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呼吸道疾病科主治醫師黃建達醫師強調,當呼吸道氣流阻塞,引起心肺功能和氣體交換的障礙,就有可能導致全身系統性的反應。

針對肺阻塞,常見的共病症主要有下列6種:

◆ 第一種:肺癌

  1. COPD患者罹患肺癌機率,較正常人高出3至4倍。

  2. 吸菸的肺癌患者中,有12%患有COPD。

03_03_64_02_water

◆ 第二種:心血管疾病

  1. 吸菸不只會破壞肺部功能,同時也會引起系統性的慢性發炎,而心血管疾病即為體內慢性發炎的反應。

  2. 心衰竭與COPD共病,是造成急性呼吸道衰竭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 第三種:胃食道逆流

  1. 同時患有COPD與胃食道逆流者,因食道長期發炎使肺部受到影響,容易乾咳、呼吸困難。

  2. 需特別小心肺部纖維化,一旦惡化存活率甚至低於肺癌。

◆ 第四種: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

  1. 研究發現COPD的病人,患有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的機會較高。

  2.  COPD本身是一種慢性發炎,與代謝症候群亦有相對的關聯性,在治療的時候需特別注意,不可忽略。

03_03_64_03_water

◆ 第五種:肌肉萎縮與骨質疏鬆

  1. 長期咳嗽,胸肌部位肌力變差,質量與密度也跟著減少。

  2. COPD患者因易喘,運動量間接減少,使骨質快速流失,平衡感亦會受到影響。

◆ 第六種:憂鬱症

  1. 久咳、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無法改善,長時間下來生活品質變差。

  2. 生活不再像以往舒適,身心受到折磨,各種負面情緒出現。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對抗骨折!從搶救骨質密度開始

撰文/陳軒凡、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的雙磷酸鹽類藥物,竟和牙口的健康大有關係,治療前,多與醫師溝通,才可對症下藥,安全提升骨質密度。

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的

即是在於減少骨折,因此,臨床上許多的藥物治療效果,也多圍繞在這項重點進行設計。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指出,目前臨床上的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大致分成3大類,分別是破骨細胞抑制藥物、造骨細胞刺激藥物,以及造骨刺激與破骨抑制的混合藥物。

03_03_93_02_water.jpg

破骨細胞抑制藥 雙磷酸鹽類是主流

在治療骨鬆問題的用藥上,常見的治療機轉之一,在於藉由藥物,改變破骨細胞在骨骼上所進行的活動,以減緩骨質流失。馬偕醫院藥劑部教學組組長張雅惠指出,破骨細胞抑制藥物的種類很多,這類藥物包括荷爾蒙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以及患者最常聽到的雙磷酸鹽藥物。

雙磷酸鹽藥物是目前治療骨質疏鬆,防範骨折的主流藥物。詹鼎正院長指出,這類藥物不但可適用停經後婦女,男性骨鬆患者也可使用。

以雙磷酸鹽類藥物來治療骨鬆,有口服與針劑兩種。張雅惠組長進一步解釋,由衛服部核准的口服雙磷酸鹽藥物,常見為一週吃一次;而針劑注射則有分三個月一次與一年一次的靜脈注射。

03_03_93_03_water.jpg

雙磷酸鹽類抗骨鬆 遵照醫囑才安全

有些骨鬆患者,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之後,會出現如噁心嘔吐、胃酸逆流等腸胃不適症狀。張雅惠組長提醒,為了降低此類藥在口服的副作用,通常醫生會建議患者,若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必須空腹喝一大杯開水吞藥、不咬碎;且在服藥後半小時,必須保持上半身挺直,以避免出現藥物灼傷食道的副作用。

對於長期臥床、無法流暢吞嚥藥物與直立上身的患者,若必須以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骨鬆,則可選擇以針劑方式注射治療。詹鼎正院長表示,無論使用何種雙磷酸鹽類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確保口腔衛生。建議至少每6 個月,就定期到牙科去檢查口腔與清除牙結石,在防治蛀牙與牙周病之餘,也能順便監控,是否發生顎骨壞死的問題。

骨鬆患者在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時,若有拔牙、植牙等侵入性手術的需要,張雅惠組長提醒,口服藥物建議先至少停藥3個月,再進行手術;而若是使用針劑者,建議打完針半年後再進行治療。牙科治療後,務必等到傷口骨完全癒合,再恢復原本骨鬆用藥,以徹底防堵藥物衍生的副作用。

張雅惠組長指出,臨床上對於骨鬆的治療,醫界普遍認為雙磷酸鹽類藥物是安全且有效的,患者只要遵守醫囑服用,不必太恐慌它造成的副作用。而詹鼎正院長引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的防治指引」指出,服用雙磷酸鹽類製劑若超過5年,對於是否繼續用藥或換藥,醫師必須審慎評估。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運動訓練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飲食營養

吃素的高齡者 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相對提高 運動+植物性鈣質,給你好骨力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隨著年齡增長,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也逐漸提高,平常能做些什麼或吃些什麼,來補充鈣質、維持骨骼的穩健度呢?

03_04_174_02_water.jpg

吃素者 補充植物性鈣質

隨著大家對養生意識的抬頭,許多人將飲食習慣改為「素食」,認為不吃任何肉類多吃蔬菜,即可避免疾病的纏身。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說明,其實素食者在營養學上,就是一種「偏食」,許多人體應該得到的均衡營養都攝取不到。

因此吃素的人,老年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相對提高,建議多補充蛋奶類或是豆漿、黃豆、芝麻等植物性鈣質,填補無法從肉類中攝取的養分。

03_04_174_03_water.jpg

每天日曬30分鐘

不過,想從食物上獲得100%的鈣質來源,成效仍然相當有限。因此,建議每天要曬太陽30分鐘,藉由紫外線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

在中醫的觀點裡,一日之計在於晨,利用清晨6點多的時候,到外面散步,這時的太陽剛升起來,沒有午後地表反射的熱能與髒空氣,最適合從事一些簡單的小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外丹功等。

黃中瑀醫師提醒,如果已有骨質疏鬆的情形,就盡量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以免骨折。如果是年輕人,輕微的骨折需要6到8週的時間來痊癒;當骨折發生在高齡者身上時,必須搭配西醫注射針劑,也要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才能痊癒,所以在運動時要特別注意,量力而為,避免發生骨折。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中醫智慧:對症防骨鬆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更年期後,許多女性朋友最擔心的,莫過於骨質疏鬆的發生。當骨密度不足,未來只要一個不小心跌倒,就很容易骨折,衍生更多生活不便,讓人十分懊惱。

因此,從年輕時存好骨本,落實骨鬆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現在,讓我們聽聽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如何運用中醫藥理保持高密度骨本。

03_04_172_02_water.jpg

骨密度最佳之時:30歲

黃中瑀醫師強調,老化是人類自然的歷經過程,我們能做的,只有減緩、減輕老化的程度,換得較好的生活品質。而骨頭最健康、密度最高的時候,約在30歲左右,過了之後便會逐漸減弱,到更年期時,會開始大量的流失。

中醫提出的「女七男八」(點我看,何謂「女七男八」?) ,女性49歲、男性64歲開始更年期,與西醫所界定的男女更年期時間其實所差不遠。黃中瑀醫師指出,骨質疏鬆已經是不分男女,屬於全球性的重要議題,雖然中西醫的表達方式不同,但基本的概念、理念仍有一定方向。

03_04_172_03_water.jpg

補腎,促進鈣質吸收

骨密度的健全,與人體的荷爾蒙分泌息息相關,前面提到30歲時是骨骼最健康的時候,因為此時的荷爾蒙最為健全。黃中瑀醫師補充,中醫強調補腎,這裡的「腎」代表著整個內分泌系統,並不是指腎臟,因此,將內分泌系統顧好,協助鈣質得以吸收完全,讓消化道、神經系統等順暢流通,進而預防骨質疏鬆。

食療方面,例如山藥對人體的消化系統,就有不錯的保健效用;藥材部分可定期服用黨參、龜粄、鹿膠、肉蓯蓉、巴戟天等,促進荷爾蒙的分泌與新陳代謝,即可促進鈣質補充的吸收率,但黃中瑀醫師提醒,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些中藥材,最好還是先就診確認體質,再由專業中醫師開藥,不要聽信偏方到藥房自己抓,以免產生其他不必要的後遺症。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