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家天使 居家照顧 心理健康

當失智症長輩行為或情緒異常時如何處理?

上一篇跟大家說到失智症長輩異常行為發生的誘因,這篇則是要跟大家聊聊,當發現失智症長輩出現行為異常時,身為家屬或是照顧服務員的你,究竟該如何處理呢?以下提供一些處理方式給你參考。

非藥物的處理方式絕對當長輩發生異常行為時第一處理原則,主要是針對長輩的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服進行安撫。

尤其當失智症長輩無法正確表達自己的不舒服來源時,更需要家屬或照顧者的細心與耐心。

正確的非藥物處理方式應當包含以下幾點:

  1. 一定要辨認清楚是否長輩本身過往就有問題行為或是易怒,要跟其他疾病或原因導致的行為異常區分開來
  2. 明瞭導致行為異常的原因以及長輩異常時的表現
  3. 可以將長輩帶至長輩較熟悉、舒適或是較安全的環境。
apartment bed bedroom chair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處理訣竅

  1. 檢查長輩個人是否舒服:檢查長輩是否有疼痛、飢餓、口渴、便秘、膀胱脹滿、疲勞、感染和皮膚紅腫。
  2. 避免直接去否定長輩或是跟長輩爭吵事實的真相:舉例來說,如果長輩突然提起已經死去多年的親人,不用特別去提醒那個輕人已經過世,相反的,我們可以說:『XXX是一個很棒的人,我希望能夠認識他。』之類的話。
  3. 可以找尋方法轉移長輩注意力:照顧者當面對長輩情緒時,可以多點耐性,並採用支持性的方式陪伴長輩,並尋找轉移長輩注意力的機會。
  4. 製造一個安穩舒適的環境:避免長輩所處環境出現噪音、雜亂物品或其他干擾物(電視、電腦)。
  5. 可以讓長輩適度的休息:如果長輩疲累,可以讓長輩休息片刻,但記得別讓長輩在白天睡太久,很容易造成長輩作息日夜顛倒。
  6. 要營造一個長輩可以安全生活的環境
  7. 找尋長輩行為異常背後的原因,並且記錄下來。
  8. 可以嘗試各種解決辦法,或是尋求其他相關失智症團體的協助。
assorted medication capsules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Pexels.com

使用藥物治療

當使用非藥物治療沒有取得很好效果時,也可以尋求相關的醫療協助,但要記住藥物可以治療長輩部分的異常行為,但不可以單靠藥物治療,其他非藥物的處理方式還是要持續進行。

千萬不要相信來路不明的藥物或偏方,請一定要先詢問自己的主治醫生或是專業藥師。

使用藥物治療原則

  1. 一定要清楚使用藥物的風險跟療效:這點很重要,每一個藥物都有它好跟不好的地方,有時要在使用藥物的風險跟療效之間做個取捨。
  2. 針對單一核心的症狀進行治療:有時候解決了長輩的核心症狀,也可以拾得其他症狀改善。像是使用某些抗憂鬱藥物可以讓長輩睡得比較好。
  3. 先從低劑量、單次使用開始嘗試,並且持續注意長輩是否有產生藥物副作用的情形:所有藥物使用一定都有副作用,尤其長輩本身如果已經在使用多種藥物時,副作用的產生原因會更複雜,因此家屬與照顧者一定要提高警覺心。

參考資料:

  1.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2. Alzheimer’s Association:Treatments for Behavior

分類
近期活動 專業人員教育訓練

105年度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課程推展計畫」 長期照護專業人員 Level III 整合性課程訓練

105年度衛生福利部委託辦理「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課程推展計畫」
長期照護專業人員 Level III 整合性課程訓練  課程簡章
一、依據105年度衛生福利部委託本會辦理之「長期照護專業人力培訓課程推展計畫」需求說明書辦理。
二、目的:配合繼續教育理念與專業進階能力發展,著重以跨專業團隊學習、跨區域
服務體系資源運用,以增進專業間整合協調能力。
三、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四、承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
五、合辦單位: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國泰醫療財團法人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澄清醫院、郭綜合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六、訓練規劃:每一梯次為24小時(三天)課程。
七、辦理日期、地點:
螢幕快照 2016-10-20 13.57.13.png
八、參加對象:
(一) 完成Level I以及LevelII訓練之現職於長期照護領域之各類專業人員
(包含醫師、護理人員、物理治療師/生、職能治療師/生、營養師、藥師/生、呼吸吸治療師、社工師/員
、語言治療師)。
(二) 若為本年度完成Level I或LevelII尚未拿到證書者,為確保您考試通過符合上課資格,請開課單位開立考試通過證明,未能提出佐證者,視同無法報名。
(三) 照管專員、照管督導請勿報名,另有規劃照管專員第三階段訓練並另行通知。
螢幕快照 2016-10-22 19.36.30.png
分類
長照知識

不可不知的「長照 2.0」明年即將上路

以下是由衛福部提供的簡報檔,做得還蠻精美的。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05-21%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06-34%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07-12%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08-59%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09-50%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2-57%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3-28%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4-03%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4-35%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5-06%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6-18%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6-58%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7-37%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8-11%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8-43%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19-49%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20-16%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20-29%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09-09-21-20-50

分類
推薦書籍

失能安全照護全書 3min讀後心得筆記

這本是「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寫的書,全書強調安全照護重要性和具體做法,是兼顧理論和實際的長期照顧指南。被照顧者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品質,照顧者可以省時省力和降低受傷風險。而且作者很佛心的把教學影片都公佈在Youtube上,大家就算不買書也一定要學習正確觀念和動作。

小編把本書推薦給:提早替未來做準備的壯年、有長期照護需求的家庭和醫療、護理、復健、社工、保險相關從業人員。這本是小編目前最推薦的書,書中圖文並茂,讓你快速了解長照和輔具實際運用面,不像其他書跟你說一堆老人化多嚴重的屁話。購買連結


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安全、更有效率的照護方式:

1. 減少照顧者和被照護者的傷害

照護中很多抱、抬、搬等移位的動作,不僅會讓照護者肌肉痠痛、骨骼受傷,也可能造成被照護者瘀青、跌倒、插管被扯掉等傷害。許多先進國家都已立法明文規定:除非情況危急,否則禁止任何徒手搬運動作。

2. 缺乏照護人力:

因為勞動環境、薪資、福利、升遷機會不佳,即使每年考試合格的護理人員有6400人,但是實際投入職場僅3800人。根據勞委會統計,目前通過看護90小時訓練者有88500人,但截至2012年底投入職場的,不到培訓人員的四成。衛福部表示,台灣照護人力短缺至少三四萬人。

即使現在台灣靠20萬外籍看護補足人力缺口,大多是來自東南亞,近年來東協崛起且台灣薪資停滯,降低人力輸往台灣的誘因。又其中八成外籍看護來自印尼,印尼政府已多次表示,或不善印尼移工在台的工作條件(提升工資、限制工時和提供宿舍),將於2017年停止對台輸出人力。

3. 超長照顧時間:

台灣老人接受24小時醫療照顧平均達15年(歐美國家才3年),又其中大部分時間呈現臥床狀態,平均臥床7.3年。

4. 高齡化和少子化:

台灣在1993進入高齡化國家,預估在2018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老人超過20%)、2060年老人高達39%,也就是每2.5人就有一個是老人。現在已經人力不足,想必未來情況只會更嚴峻。


老人症候群首要預防跌倒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報告,70歲以上老人每年跌倒機率約32~34%,若是導致髖關節骨折,一年內死亡比例高達20%。最常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和臥室,最常跌倒的時間是清晨和黃昏。

熟齡生活品質的維繫端視走路、活動、移動能否確實做好,並降低行動風險,避免跌倒發生。預防跌倒十招:

  1. 簡化居家環境維持走道通暢
  2. 室內光線充足,床邊設置夜間照明燈
  3. 年長者下床時應先坐在床緣,再扶著起身走動
  4. 活動空間盡量安排在同一樓層,減少上下樓梯機會
  5. 地面保持乾燥預防滑倒
  6. 挑選輕便防滑的鞋子
  7. 穿著合身的衣褲,避免被過寬鬆的衣褲絆倒
  8. 若步態不穩須使用助行器輔助
  9. 藉由規律運動或按摩,預防關節僵硬無力
  10. 調整床墊、坐椅和常用物品放置高度

善用輔具促進健康提升安全

任何可以協助人更安全而高效率完成日常工作的工具,都可以視為輔具。所以輔具不是殘疾的象徵,隨處可見的眼鏡就是一種輔具,甚至有人會戴起無鏡片眼鏡當成身上的造型配件。但是若被照顧者思想保守,以下方法可以勸使他們使用輔具:

  1. 適度隱瞞價格
  2. 柔性勸說、詳細說明使用效果
  3. 製造使用環境
  4. 讓他們親眼看到不使用的負面效果
  5. 選購漂亮、新潮的外型的輔具
  6. 請有使用經驗的前輩勸說和示範
  7. 用正面成功案例鼓勵

No-Lift Policy (NLP)

意指「不徒手搬運病患規範」,是一套符合人體工學的安全照護政策與方法,有些先進國家甚至立法強制執行。另外從研究報告來看,即使徒手搬運照護訓練或雙人操作也無法降低照護人員受傷率

對照護人員來說徒手搬運造成的肌肉骨骼傷害是最大的職業傷害,對被照顧者而言徒手搬運造成恐懼、緊張、不適、自尊受損,甚至受到二次傷害。

安全照護七要訣:

  1. 想:想好規劃。評估被照顧者身體機能,選擇正確移位方式並規劃動線。
  2. 幫:1.請被照顧者幫忙:誘使被照顧者幫忙出力,將復健結合於日常生活中。2.若被照顧者超過照顧者1/3體重,就需要請他人協助。
  3. 輔:善用輔具,同時搭配無障礙空間和通用設計規劃
  4. 近:讓被照顧者盡量靠近照顧者,兩人距離越近越省力
  5. 動:跨大雙腳間距,如馬步、弓箭步。跨步方向要與轉位移動方向配合。
  6. 姿:姿勢正確如腰背挺直、雙手相扣
  7. 體:善用體重協助推、壓等動作

聘用外籍看護相關

這部份請大家參考小編之前的文章即可:如何申請準備資料相關法律規定


輔具申購流程和補助內容

這部份請大家參考小編之前的文章即可:輔具分類名詞解釋暨申請流程篇個人行動輔具篇預防壓瘡輔具住家及其他場所之家具及改裝組件個人照顧及保護輔具溝通及資訊(視覺)篇 、居家生活和飲食輔具溝通及資訊 (聽覺、警示、信號) 溝通及資訊(發生、面對面、電腦)矯具及義具身體肌肉平衡訓練和語音血壓機。如果你覺得難懂,也可以考慮免費課程


安全照護輔具、居家輔具介紹 (部分有上youtube小編就不贅訴了)


通用設計

通用設計就是在設計時考慮不同類型使用者,不僅失能、身障、老年人、婦幼甚至一般人適合使用。通用設計導入,能促使障礙者和失能者參與社會,不因環境因素被迫自我侷限。1987年美國設計師羅納德.麥斯提出通用設計七項原則:

  1. 公平使用
  2. 彈性使用
  3. 簡單與直覺使用
  4. 明顯資訊
  5. 容許錯誤
  6. 省力原則
  7. 適當尺寸

日本Tripod設計公司中川聰先生再提出三項附則:

  1. 具耐久性,可以長久使用
  2. 品質好且外觀設計精美
  3. 對人體和環境無害

為什麼居家生活需要導入通用設計?

平均台灣每天2位年長者因摔傷而導致死亡,其中有40%發生在自家中。意外發生四大主因:

  1. 居家地板濕滑
  2. 衛浴設備不良
  3. 缺乏安全扶手
  4. 室內照明不足

優質住宅五大考量:

  1. 考慮水平移動方便性:廁所、寢室、大門、起居室、廚房、餐廳盡量維持在同一樓層且沒有高低落差。
  2. 考慮垂直移動方便性:如果需要在不同樓層移動,則須加裝扶手或是家用電梯。
  3. 重視日常生活操作方便性:將日常生活空間盡量設在同一空間。
  4. 重視設備與器具操作的方便性:重視門把、窗戶、水龍頭開關、蓮蓬頭、馬桶、浴缸、廚房設備的高度與便利性。
  5. 考慮緊急意外事故的因應和避免:需設緊急通報鈴、照明、火災警報器、防滑地板與扶手

延伸閱讀:住家及其場所之家具及改裝組件補助2016大阪醫療展通用居家輔具篇


打造醫院、機構零徒手搬運環境

  1. 改善照護者的工作環境,預防職業傷害。
  2. 保護被照顧者,避免二次傷害。
  3. 預防老人跌倒
  4. 協助機構實施傷害預防計畫

以下怎麼導入和一般民眾比較沒關係,所以就不贅訴了。

台灣長照資源地圖 小編3min心得筆記

這本書主要介紹台灣現行長期照護的方式

,大多是以故事或案例的方式呈現,透過故事除了可以了解現行政策外,還可以察覺不足或是麻煩的地方。不過礙於篇幅限制,小編的心得筆記盡量用條列式呈現,佐以小編搜尋到的相關資料。

失能或失智,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才發生。無論照顧父母、子女、兄弟或夫妻,每個人都需要事先了解身邊有哪些資源」。小編把本書推薦給:每位民眾、尤其是醫療相關、社工、保險相關從業人員。

檔案 2016-8-29 下午1 16 54.jpeg
衛福部的長照服務資源地圖APP

另外小編推薦給大家「衛福部的長照服務資源地圖」,可以查詢各縣市的長照資源和聯絡方式,也有APP可以下載喔。


台灣長照資源地圖:長期照顧實用指南

  • 作者: 陳清芳、林芝安、劉惠敏
  • 出版社: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5/30
  • 語言:繁體中文

心理調適篇

  1. 失能不是老人的專利,青中壯年估計約佔失能人數的四成。
  2. 學習與疾病共處
  3. 長期照顧不只是照顧,還不能忽視長期
  4. 長期照顧是全家人的責任
  5. 照顧家人前要先顧好自己

出院準備服務

「出院準備服務計畫」針對渡過急性期、病情穩定但還需要醫療照顧的病人。包括:出院時仍需戴著鼻胃管、尿管、氣切管、傷口的會者,以及植物人、中風癱瘓、呼吸器依賴、需長時間住院或門診復健、行動不便、自我照顧能力不足,有時也包含一些準備著養護機構、日間照顧機構的患者。

在這項計畫當中,必須有病歷摘要、用藥與護理紀錄,以及出院後的照護計畫,例如:復健指導、營養諮詢、門診追蹤、後續檢查,甚至提供居家護理、告知保險及社福資源資訊、轉介長期照顧管理中心。


商業保險

醫療險:

  • 不論意外或疾病,只要是醫師認定的必要性治療,且有住院事實,即在保障範圍內。給付採日額或實支實付。

意外醫療險:

  • 只有因意外引起而受傷,經醫師認定為必要性的醫療行為,才有給付

長期看護險的理賠條件兩者之一 (需超過90天觀察期)

  1. 食、衣(穿脫衣服)、住(起床)、行、浴、廁這六個能力中有三項無法自己完成。
  2. 罹患器質性癡呆(老年癡呆,阿茲海默症),無法分辨時間、場所(空間)、人(親人),而需要他人看護。

扶險理賠條件:

  • 因疾病或意外導致的殘廢,通常需符合殘廢表等級6以上 (殘廢有11個等級,數字愈小通常代表較嚴重)。

外籍看護

  • 申請外籍看護的條件(三者之一)?
  1. 特定身心障礙 (重度平衡機能障礙、重度智能障礙、植物人、重度失智症、重度自閉症、重度染色體異常、重度先天代謝異常、其他先天缺陷重度、精神病重度)
  2. 年滿80歲巴氏量表60分以下
  3. 未80歲巴氏量表30分以下
  • 如何聘雇外籍看護?
  1. 初聘:找外籍看護工仲介公司
  2. 續聘:外籍看護工仲介公司或使用勞委會的「直接聘雇系統」。

居家式服務

  • 居家照顧:由居家照顧服務員 (又稱居服員、看護、護佐) 到患者家裡提供照顧服務
  1. 家務及日常生活照顧服務。
  2. 身體照顧服務。
  3. 在護理人員指導下執行病患照顧之輔助服務,但服務範疇不得涉及醫療及護理行為

合法居服員至少需要以下兩者資格之一:

  1. 上過居家照顧服務員核心課程50小時+實習課程40小時,且經考評及格者
  2. 取得照顧服務員丙級技術士執照。
  • 居家喘息居服員短時間到患者家中提供照顧服務,暫時紓解主要照顧者的負擔。
  • 居家護理:由護理師到家中提供護理照顧(包含管路更換)、衛教指導、健康照顧。
  • 居家復健:針對無法透過交通接送使用健保復健服務的失能者,由物理或職能治療師到家中提供居家復健服務。

社區照顧服務

  1. 日間照護服務:透過日間往返照護中心,透過規律作息與參與活動,維持並促進生活自立、消除社會孤立感、延緩功能退化、紓緩問題行為、提升生活品質、減低家屬負擔白。(有點像是銀髮者的幼稚園)
  2. 家托照顧服務:由托顧家庭於日間協助照顧失能長者,就像保母在自家帶幼兒一樣,家托服務一次不超過四人。
  3. 失智老人團體家屋:提供失智者小規模、家庭化、照顧各別化的照顧服務,服務人員皆需要受過失智症照護相關訓練。

(住宿式)機構照顧

  1. 安養院:只收生活可以完全自理的長者
  2. 養護所:年滿60歲的長者 (鼻胃管、尿管、完全臥床者都可)。(唯不收有氣切之患者)
  3. 護理之家:失能、失智、三管護理都可以收,但須經過當地衛生局核准入住。
  4. 榮民之家:失能、失智、三管護理都可以收,但只針對榮民。(健康的榮民須年滿61歲才可申請)

喘息服務

喘息服務是讓主要照顧者將照顧工作暫時交給專業機構或是居服員服,跳脫全年無休的狀態,可以稍微喘口氣休息一下。居家喘息服務是由合約居家服務中心,派合格照顧服務員到府服務被照顧者,照顧時間為8小時。機構喘息服務是將被照顧者送到喘息合約機構,接受24小時照顧服務。


住家無障礙環境

以長照住宅空間來說,臥室和衛浴是主要活動空間,並以床為核心,慢慢向外為擴展。雖然。「身心障礙輔助補助」和「失能老人補助」都有補助居家無障礙補助,但是需要自行向鄉鎮區公所提出評估申請和自行找業者安裝,對於某些家庭或是獨居長輩不是很方便。(小編之前整理過裝修補助內容)


善用輔具

  1. 最適合自己的輔具才是最好的輔具
  2. 在經濟考量下,先考慮沐浴、如廁與外出(就醫)功能。
  3. 重視轉移安全 (不任意徒手搬運,盡量以平移代替抬舉作動)
  4. 可向各縣市輔具中心申請輔具評估和補助,他們也有輔具租借服務。

預立醫療自主計劃

只要是年滿20歲具有行為能力的人,都能夠進行預立醫療自主計畫,可以在健康或生病的時候填寫,尤其是老人家、末期疾病,以及從事高危險職業與活動的民眾。
包含哪些項目呢?
  1. 急救意願表達:(安寧緩和意願書/健保IC卡註記):這是當面臨生命盡頭或是生命徵象消失時,表達要或不要施以氣管內插、體外心臟按壓,急救藥物注射、心臟電擊、心臟人工調頻、人工呼吸等標準急救程序或其他緊急救治行為。
  2. 維生醫療抉擇:末期病人對用以維持生命象徵,但無治癒效果,而只能延長其瀕死過程的醫療措施之選擇。
  3. 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當您因疾病嚴重而無法表達意願之際,您可以選擇一位代理人,由他代為表達您的意願。
  4. 預立醫囑:您在健康或是意識清楚之際,與醫師共同討論後,包括您與醫共同簽署的文件,說明當疾病無法治癒或臨終前,若您已無法表達意願,由醫師根據您原來的意願簽署的醫囑。
預立醫療自主計劃怎麼生效
必須在兩位專科醫師判斷,生命已到末期,同時您已沒辦法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才會發生效果。

安寧緩和醫療、安寧護理

為減輕或免除末期病人之痛苦,施予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或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其中緩解性、支持性的醫療照顧包含:

  1. 身體不適症狀之控制,如疼痛或呼吸困難等。
  2. 心理與靈性問題之紓緩,如焦慮、憂鬱、失望等。
  3. 家庭與社會功能之協助,如主要照顧者之支持與協助、善別與哀傷輔導等。最後在面臨生命終點時不再施行心肺復甦術與維生醫療,讓安寧緩和醫療成為維護病人善終最重要核心主張。因此,安寧緩和醫療不是執行安樂死。

安寧護理服務對象,最初是以癌症末期患者和漸凍人為主,後來再擴大包含以下八種:

  1. 失智症
  2. 其他大腦病變
  3. 心臟衰竭
  4. 慢性氣道阻塞疾病 COPD
  5. 肺部其他疾病
  6.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7. 急性腎衰竭
  8. 慢性腎衰竭和腎衰竭

活力老化篇

  1. 學習提早面對老化
  2. 及早修正不良生活型態
  3. 注意飲食和運動
  4. 強化肌肉質量與能力
  5. 設法降低臥床率
  6. 預防醫學與健康促進
  7. 營造更友善的居住環境
分類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的輔具解決策略 台日國際輔具論壇心得

8/26 小編參加多功能輔具中心舉辦的台日輔具交流論壇,主題是「當50%的輔具使用者為失智症患者,輔具產業的因應策略為何?

  • 主持人:李淑貞
  • 衛福部社家署多功能資源整合推廣中心 主任
  • 國立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主任
  • 與談人:東畠弘子
  • 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大學院 教授
  • 醫療福祉經營學 博士
  • 社會福祉士
  • 日本厚生勞動省「輔只用具保險給付相關檢討會」委員
  • 口譯:謝吟君
  • 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大學院 碩士研究生

來參與的有大學教授、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師、各縣市輔具資源中心人員、輔具製造商、經銷商,感覺該來的都來了。主要討論以下議題:

  1. 因應失智症者之輔具活用。
  2. 因應失智症者之輔具使用危險。
  3. 因應失智症者之輔具相關人才養成及活用。
  4. 因應失智症者之輔具開發。
  5. 因應失智症者之輔具業者經營。

這是主辦單位公布的錄影檔,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以下是小編與會的心得,和一般民眾較無關的內容就不贅述了。內容以方便閱讀為主,不照會議流程撰寫。這不是會議記錄 >”<

檔案 2016-8-26 下午6 25 23.jpeg
左到右依序是:口譯、與談人、主持人、兩位助手

在日本每兩個失智症高齡者,就有一個被日本介護保險認定「失智症生活自立度II」以上,也就是說至少有70萬失智症高齡者需要輔具協助。(失智症生活自立度分為 I、II、III、IV、M,M最嚴重)

失智症會導致理解力和判斷力低落,事故發生風險很高。在日本,凡發現使用輔具受傷且需要一個月以上復原期,業者都有義務向國家通報。下圖是電動床的通報統計,若不是失智症家屬,你一定很難相信會發生這種案例。講師舉例:有患者因為不會使用電動床的控制器,就拿剪刀把控制線剪斷。

螢幕快照 2016-08-26 15.12.59.png
A 側邊護欄的夾縫內,B護欄與護欄的夾縫內,C護欄與床頭板間的夾縫內,D護欄與床墊之家的夾縫內,E床用抓握桿的固定釦環。資料來源:醫療介護電動床安全普及協議會 http://www.bed-anzen.org/

日本政府規定,每家福祉用具租賃業者至少要有兩位合格的福祉用具專門相談員。每位合格的相談員都要受過50小時的課程,其中包含了2小時的失智症認識。(另外今年開始試辦,可以自願參加額外的失智症20小時進階課程)

註:日本介護保險採實物給付方式(就是提供服務,不直接發錢),由業者的福祉用具專門相談員到府評估需求,然後配送所需要的輔具,再由業者直接跟介護保險請款。另外民眾也可以不使用介護保險,自費向輔具業者購買。

輕度失智患者對於操作理解困難、新學的東西容易忘記,中度失智患者PDSD症狀容易跌倒、跌落、四處徘徊,因此輔具的防呆設計格外重要。此款輪椅利用鮮明的顏色(橘色)協助辨識手煞車的位置,當屁股離開椅座時,手煞車自動鎖定防止輪椅後滑。即使患者從腳踏板上站起來,踏板也可以平穩緩降到地面,且輪椅不會整個前頃。

有時候失智症患者會(爬過扶手)從床上摔落,以前可能會將患者束縛在床上,以防止意外發生。後來稍微人性化的辦法,是不束縛患者但在床邊的地面擺上緩衝墊,萬一跌落的時候比較不會受傷。不過影片中這款電動床更厲害了,可以直接降到貼近地上(床墊離地面僅11cm),即使從床上滾落也不會受傷。如果直接放在塔塔米上使用,患者和家人也可以差不多的高度共眠,除了可以就近察覺狀況,患者也不會有被隔離或是分床睡的感覺。

防呆裝置:平常若用遙控器控制升降,最低只能降到離地18cm。若要降到貼近地面,要特別按壓他處的按鈕。如此設計,避免了患者自行控制而受傷。

小編認為:這些巧妙的設計,除了靠細心觀察和同理心之外。如果沒有建立輔具的通報機制,輔具製造商很難設想到這麼周全。話說台灣目前還沒有輔具傷害的通報機制…

_paro-therapeutic-robot-at-ces-2011_86.jpg
失智症安全守護的支援機器人 小海豹 PARO,超可愛的充電就像吃奶嘴。這張也是小編在網路抓的圖

照護機器人機器開發五年計劃是日本的重點計畫,上圖是目前減輕失智症症狀PDSD最成功的案例小海豹PARO。小編之前在東京和大阪的醫療展都有看到,但是因為對認知症不夠瞭解,沒有注意到這類產品的重要性。評估失智症患者是否適用PARO,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簡單來說,有點像小朋友挑玩具一樣。如果患者喜歡PARO才會減輕失智症症狀,如果不喜歡則無效。

會唱歌講話和互動的娃娃,我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有興趣的人可以看 官網

下面這張是講師製作的圖表,失智輕度患者對於操作理解困難、新學的東西容易忘記,中度PDSD症狀容易跌倒、跌落、四處徘徊,重度患者感情表現和對話困難。介護保險只有針對自立度II以上者,給付防止徘徊的感應器。

FullSizeRender(4).jpg
介護保險不給付的:中間是發生跌落時的緩衝墊,左下一是防止東西找不到的探測器,左下二是字體夠大的電子日曆(可能附帶提醒功能),日曆右邊是防跌褲,就是直接在褲子上包覆著緩衝墊。右邊就是兩隻安全守護機器人。
dc535519a77b85b6496aee485e8ee75b.jpg
回憶卡牌,都是日本懷兒時的記憶。這是小編自己在網路抓的圖,比較適合這裡的版面編排,講師不是用這張圖。

回憶療法也是減緩失智症症狀的方法之一,患者對於新的事物容易忘記,但舊的事物還是記得。所以利用患者小時候熟悉的事物,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失智症的療程相當客製化,也就是說如果小編這代人失智,可能要用浴火鳳凰、科學小飛俠、無敵鐵金剛、小甜甜來勾起我們的回憶。

自從2000年日本實施介護保險後,對於失智症或其他疾病,開始了「以人為本」的精神。盡量不要束腹綑綁,以支援患者生活為照顧方式。為了防止患者從床上翻落,2000年以前可能會綑綁,但是現在會採用即使從床上翻落也不會受傷的設計。

註:現場某廠商有照顧失智父親長達四年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他的照顧心得。他父親可能平常好好的,但可能突然莫名其妙生氣、堅持做某件事,即便可能發生危險或是旁人大力阻攔都沒有用。後來他們發現,如果讓患者把一直注意力放在他喜歡的事物上,就會減少發作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