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放下身段,勇敢面對中年失業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時代一直在變,社會的現實與變化,往往令人抓摸不清。尤其年齡到了中年看似順遂時,明明過幾年就能退休享清福,卻因為公司走向劇變、再加上景氣不佳,而面臨到中年失業的危機,等於是被強迫退休。

可想而知,心情會受到多大的影響,許多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仍會不斷努力尋找工作,累積了龐大的壓力,甚至漸漸形成了焦慮與憂鬱症。當面對這樣的景況時,是否有一些好的方法或建議,調適心境,找回正確的心態?

02_03_236_01_water.jpg

失業不失志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醫師指出,很多事情的決定無法完全操控在自己的手中,更沒有所謂的對錯;若是真的遇到了中年失業的問題,千萬不要失去了志氣與志向,可以想想自己是否還有其他的優勢,與身邊的家人、朋友商量對策,別把所有的壓力和苦悶,一股腦兒往心裡面吞。

當發生這件事時,大家一定會感到某種程度上的難過與絕望;許正典醫師提醒,無論如何,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壞的地方想,可以當作是短暫的休息,為了是讓自己能夠有更好的機會,不見得是工作,也許是展開另一段生活的開始也說不定。

02_03_236_02_water.jpg

勇於放下身段

一般來說,男性面臨到中年失業的機率比女性來得高,在社會所認定的期待壓力下,造就了「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道理,即便有苦惱,也不輕易說出來,多半選擇自己隱忍與吸收。

許正典醫師強調,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容易引起憂鬱症的發生。如果有必要,便要勇於說出煩惱,到失業中心、勞工局等,尋找自己需要的資源,放下身段,才有可能改變現狀恢復身心健康。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從害怕雙親死亡的恐懼中解脫

彙整整理/羽穗、摘自/《行前整理:如何陪伴、送別老衰病的雙親?一個大齡兒女卸下後悔內疚的思索與告白》(宮子梓著/時報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父親與母親的忌日都在四月,父親是十五日,母親是十七日。他們稱不上是圓滿融洽的夫妻,但忌日只差了兩天而已。

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我就會想起送別雙親的回憶。他們都是在三月中旬病況惡化,於櫻花紛飛的時期陷入病危的狀態。

關照二位家老的醫院就在飯田橋車站附近,從我們家附近的吉祥寺車站搭乘中央線,在市谷車站到飯田橋車站之間,可以從窗戶看到河畔邊的櫻花。

過去我每天看著盛開的櫻花,思考父母離開的日子不遠了。那是一段揪心的日子,每次看到櫻花,我就會想起那段痛苦的時期;那一陣子我每天都要有心理準備他們可能再也無法康復,我隨時都提心吊膽,不曉得那一天什麼時候到來。

不想失去 更要學會放手

那種膽戰心驚的日子真的很痛苦,所以父母去世的那一刻,我確實有品嚐到一股解放的滋味。然後還有一種果不其然的心情,父母去世的日子終究還是來臨了,我見過許多患者死亡,對那些哀痛莫名的家屬來說,死亡也是一種解脫吧,好幾次我都有同樣的想法。

來說一段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吧,曾經有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死於肺癌。他跟年紀相近的妻子感情融洽,膝下有兩個就讀高中的兒子,兩位愛子仰慕父親的景象,我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後來男子的病情惡化,妻子也住在病房裡,跟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他。男子病逝後,大家哭得很傷心,他們確實是感情良好的家庭。相關處理告一段落後,那位妻子在整理行囊時,感嘆這一切終於結束了。兩位小孩也說等葬禮結束後,就能參加社團活動,順便跟朋友相約去玩了。

聽到他們的對話,我心想這些家庭盡心盡力,如今總算獲得解脫了。他們再也不必擔心自己心愛的人什麼時候會死去了,最痛苦的那一刻已經結束了。

images_2018_01_11_11_10_40_25_water.jpg

然而,身處激流之中,是沒辦法這樣思考的。當下的痛苦彷彿永無止盡,就連我也不例外。那麼,是不是應該有人提醒他們,痛苦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呢?我是有這麼想過,但我還是說不出口,畢竟那是有失厚道的事情。

父母去世後,我們就從失去父母的恐懼中解脫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不消說,我們不是討厭恐懼才希望父母去世,正因為我們不想失去父母,才害怕死亡,死亡會喚醒我們許多複雜的情感。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45歲後,常見的四種癌症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癌症的可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管是難以控制的轉移現象,或者治療上遇到的種種困難,都是家屬與所有醫療人員需要面對的共同課題。

癌症屢屢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一位。事實上,它的形成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如同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強調:「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03_03_57_02_water.jpg

3種癌症 防不勝防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線上互動查詢系統最新資料顯示,2014年國人癌症的發生率,以下3種患病人數最高:

1.大腸直腸癌:

2014年發生大腸癌的人次有15,000多人,每10萬人就有45人罹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第1名、女性第2名,會有如此驚人的數字,與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食用過多紅肉、蔬果量攝取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賴基銘教授表示,90%的大腸癌都是由瘜肉演變而成,而瘜肉的形成與上述西化的飲食關係密切。因此,調整正確的飲食習慣,配合固定的糞便潛血與大腸鏡檢查,是十分重要的。

2.肺癌:

雖然臺灣吸菸人口有年年下降的趨勢,但肺癌罹患率仍舊居高不下。除了吸菸、二手菸之外,環境中的粉塵如:煤煙、交通工具排煙、PM2.5等不良空氣,也是形成肺癌的原因。

男性患病機率又比女性來得高,而部分女性會受炒菜時的油煙影響而發病。當有胸痛、久咳不癒且痰中帶有血絲,就要特別注意,盡快就診檢查。

3.肝癌:

肝癌的發生率有9成與病毒型的慢性肝炎有關,如果反覆發炎,罹患肝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又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加上糖尿病、三高等慢性病,都是造成肝癌的危險因子。

另外,男性口腔癌為癌症死因第4名,賴基銘醫師說,究其原因和嚼檳榔、吸菸與長期喝酒等不良習慣有很大的關係。

而女性癌症第1名元凶是乳癌,與西化飲食、遺傳、壓力以及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有關聯,都要定期做篩檢,落實預防。

03_03_57_03_water.jpg

每5分06秒,就有一人罹癌

衛福部的資料來看,2014年在臺灣,每10萬人中約有424人被診斷為癌症,換言之,代表一年之內,每236位就有一人罹癌,又每5分06秒,即有一人罹患癌症。

賴基銘醫師提醒,以上3種癌症的發生,撇開遺傳與基因不談,確實是都能預防的。除了正確的飲食與作息之外,最好每天固定運動30分鐘,讓心跳達到130下,促進身體機能,不吸菸或受二手菸害,維持輕盈體態,加上定期身體檢查,就可遠離癌症。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睡眠相關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3個高危險族群,當心失智症威脅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有一天,突然不認識了身邊的家人,忘記原本喜歡的事物,每天醒過來不曉得自己是誰,也不確定自己身在何處,這樣的感覺,用想的就覺得很悲傷。然而,失智症就是那麼殘酷的一種疾病,目前仍然無藥可醫,因此,盡量從中預防,便成為了銀髮族朋友們重要的課題。

03_03_109_02_water.jpg

又有哪些人,要特別小心失智症的威脅呢?

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進華表示,根據臨床上的數據,比較容易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族群,大約可分為以下3類:

1. 有相關家族史:正是所謂的遺傳性失智症,通常會較早發病,年齡約為50歲左右。可以透過基因的檢測來確診,當發現有危險因子時,醫師端便會用藥物來控制患者病情。

2. 65歲以上者:由一搬的腦部退化所引起的失智症,也是較常見的類型,目前尚無醫學紀錄是如何發病的,可能和體質有些關聯性。傅進華醫師建議,平常多鍛鍊腦力,補充知識庫,不斷學習來活躍腦部,加以預防。

3. 各類慢性病影響: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有三高、抽菸喝酒習慣者,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會比其他一搬人來得高,其中有以三高為大宗,會加速腦部退化、出血的危機。

03_03_109_03_water.jpg

環境也很重要

社會的進步,也讓這幾年的氣候、空氣品質變得越來越糟糕。傅進華醫師說明,平常應該密切注意氣象預報的空汙指數,當PM2.5過高的時候,則盡量不要外出。

另外,當身邊家屬出現精神方面的問題時,不要視而不見,或是當作一搬的老化、健忘來處理,得盡快到各大院所神經內科、精神科確診,做完整的評估與治療。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電腦刀和加馬刀」腫瘤治療利器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醫療的進步下,讓許多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除了加馬刀,可以在不需要任何開顱手術的情況下,能使腫瘤縮小;這回,將介紹同樣以立體定位放射手術為名的「電腦刀」,兩者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images_2_2018_01_15_14_09_43_24_water

全身性腫瘤皆可用

三軍總醫院電腦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治療中心主任黃文彥指出,電腦刀是一種X光高能量的放射線,含有600萬伏特的直線加速器,可精準地集中射線,投射於體內腫瘤病灶的位置,破壞癌細胞,使其DNA斷裂,達到治療的效果。

經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及衛服部食藥署核准,證實電腦刀可使用於頭顱內有多顆腫瘤,甚至全身性的腫瘤都可使用,特別是針對肝癌、肺癌的治療。

電腦刀有即時監測同步的系統,配合患者的呼吸做調控,再透過體外數位影像導航定位,使放射線能夠隨著腫瘤移動,做同步動態型的放射手術。

images_3_2018_01_15_14_09_43_15_water.jpg

適用於早期 不能開刀者

黃文彥醫師進一步解釋,由於加馬刀已有近50年的歷史,臨床上的研究與醫師的經驗相對較多,對於病灶的治療也十分準確,但缺點在於,需要以頭架固定,讓釘子釘入頭骨,大多數的病人都會感到害怕。

反之,電腦刀則是利用專屬面罩,在保護正常組織的情況下做治療,兩者的準確度差不多,不過電腦刀操作過程無法100%確定病人不移動,所以會持續使用X光片拍攝出即時影像,確認腫瘤位置。

針對常見的適應症,黃文彥醫師特別做了說明:

  1. 肝癌:先在肝臟以電腦斷層定位方式植入5至6根定位針於腫瘤附近,傷口約0.2至0.3公分。
  2. 肺癌:研究發現,對於不適合手術的第一期肺癌選用電腦刀治療,效果相似於開刀的結果。治療不需植入定位針,只需3至5天,每天1至2小時即可完成。
  3. 脊椎:同樣持續使用X光片即時攝影,確認定位。
  4. 顱內腫瘤:適用於3公分以下的腫瘤,當腫瘤太大效果便會不佳。

由此可知,一開始就要確定好治療方針是很重要的,當腦部腫瘤大於3公分,則要考慮各項因素,而肝、肺部的腫瘤,在5公分內治療效果是最好的,特別適用於罹癌初期,病人年紀過大、本身有慢性病,或者體力不佳無法負荷手術者。

輕微的副作用

另外,每項治療一定都有它的副作用,詳細的敘述請參考下方:

  1. 肝癌:一次療程約5天,每次1至2小時;治療中偶有頭暈或輕微的噁心、腹痛,多半治療後會緩解。
  2. 肺癌:一次療程約3至5天,每次1至2小時;過程一般來說不會有不適,晚期則有可能出現「放射性肺炎」,雖90%無症狀,但有10%者會有乾咳症狀,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3. 頭部:一次性療程,每次30分鐘至一小時。副作用不太顯著,少數會有頭暈、噁心或嘔吐的現象。

電腦刀 VS. 加馬刀

images_4_2018_01_15_14_09_44_24_water.jpg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

分類
退休好幸福 達人專欄

穴道按摩,精準取穴的3大祕訣

彙整編輯/Flora、摘自/《穴位按摩圖典【熱銷16年精裝典藏版】》三采文化編著、黃介良審訂、圖片來源/三采文化

按摩時,會談到取穴,但對很多人來說不知道該如何正確取穴,這裡就是要告訴你,如何輕鬆取穴、做到萬無一失。

重點一:透過身體標誌尋找穴位

身體標誌,如:眉毛、乳頭、腳踝、肚臍等,都是常見判別穴位的指標。如:印堂穴位在雙眉的正中央、膻中穴在左右乳頭中間的凹陷處。

重點二:利用手指度量尋找穴位

03_05_22_02_water.jpg

中醫臨床經驗上,常以手指作為尋找穴位及度量尺寸的方法,稱為「同身寸法」。

  1. 大拇指的寬度為一寸。
  2. 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其橫寬面為二寸。
  3. 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併攏,其橫寬面為三寸。

重點三:利用身體度量尋找穴位

03_05_22_03_water.jpg

利用身體部位及線條作為簡單的度量參考。

  1. 兩乳頭的間距約為八寸。
  2. 心窩到肚臍約為八寸。
  3. 肚臍到恥骨約為五寸。

要按多久才有效?

一般而言,早晨及睡前各按摩一次,每次約10至5分鐘,療程一般以6天為一個療程,持續6天後可以稍微休息1至2天,再繼續療程,進行一個月後可以視症狀緩解的情況,而加以調整。慢性病則以1個月為一療程。

按摩最重要是持之以恆,才能讓你的身體在每天的按摩中,慢慢變得健康、美麗!

本文由退休好幸福授權轉載,更多實用訊息,請上<<退休好幸福>> 
加入<<退休好幸福>>粉絲團,立即創造精彩第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