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會福利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長照資源 輔助器材 未分類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輔具租賃產業值得做嗎?當然值得做,而且非常可能是長照未來的方向!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今年 ATLife 輔具展 (2018/07/19-22) ,我受邀向現場的輔具業者分享對於輔具租賃產業的想法。這主要是因為今年年初上路的「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其中頒布EF碼有68項關於輔具與無障礙環境改善的給付項目,68項之中15項輔具與租賃有關,其中4個項次僅限租賃給付,11項次則為可自由選擇購買或租賃給付(下附表)。這可說是臺灣第一次政策性的開始給付推動輔具租賃,許多業者當然也開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螢幕快照 2018-08-07 00.01.38.png

賣輔具、租輔具差別在哪?賣輔具:產品>服務、租輔具:服務>產品

臺灣輔具業界一直以來多以販售為主,租賃非常少,未有真正規模經濟產生,輔具租賃與販售其中很大的差異在於 :「產品」與「服務」占比大不相同。

輔具販售模式下產品本身的品質、售價因素在整體營運的占比較大,服務部分主要只是交貨時確認、使用說明,以及售後的故障維修。

而輔具租賃主要購買的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因此產品本身品質固然重要,但是對業者而言,租賃期間的產品維護、保養、故障排除,租約解除後的回收運送、清潔、消毒、耗材更換…等服務,都是和以前單純販售截然不同的,可以說輔具租賃在整體營運的占比,服務要明顯大於產品本身。 

螢幕快照 2018-08-07 00.02.11.png
賣輔具:產品>服務 ; 租輔具:服務>產品

現在社會更需要輔具什麼?更需要的是「輔具服務」

一談到輔具一般人就會想到是在賣產品,事實上服務經驗中,輔具使用者主要問題多半不是產品本身,而是輔具服務,列舉常見問題與現行解決策略如下 :

  • 該用什麼輔具?

許多照顧者常常不知道有輔具可用,造成個案的危險、二度傷害或是照顧者自己的風險,這部分政府是推動輔具中心、輔具評估人員的評估服務來解決,但是較簡單的輔具,在補助制度上是屬於「免評估即可補助」的項目,這時就需要輔具銷售、租賃人員及時提供。而且有些民眾會自己認為只需要某些輔具,自行決定購買,這時也需要具有專業知能的銷售、租賃人員提醒應該接受進一步輔具評估。

  • 輔具不會用、錯用 !

  1. 長輩坐不穩、坐不好  天啊!竟然是一般型輪椅造成的 !!
  2. 缺口 向後?向前? 四腳手杖 哪個對?
  3. 病床搖高 病人下滑,有解 !
  4. 腳受傷用腋下拐杖,用錯的比對的還多,你知道嗎?

上面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其他還有 輪椅的腳踏板太短骨盆帶難用原來是裝錯…,其實這些問題真的很多,體現了輔具服務的不足之處。

  • 哪裡買 ?

有別於一般產品,輔具多為醫療器材,可近性較低,而且像病床、電動輪椅等,體積龐大、展示成本高。紙本目錄常常是單一製造商印製,缺乏整合性且常未列出售價,導致消費者訊息取的不易。近來因為網路普及、行動商務的發達,已有資訊平台商 輔具家開始整合原廠、銷售店家、產品資訊。或是提供較為整合型目錄的網路電商如: 樂齡網 、OO生活輔具等。

  • 買不起

針對民眾對於輔具的經濟負擔,政府主要的輔具補助政策有:  身心障礙輔具補助  ,以及民國107年開始的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 。尤其是長期照顧給付及支付基準 開始推動了「特約廠商」制度,有了特約廠商的服務,民眾不需先付全額價金,只需要負擔給付額度超過的部分。給付請款也由特約廠商代勞,民眾不需自己奔波勞心。廠商代為請款也比民眾更有效率、正確率更高,政府端也將陸續規劃相關電腦資訊系統,讓請款更便捷、更高效。特約廠商制度讓民眾請款免勞心、廠商服務更提升、政府核銷更高效,可謂三贏。

  • 壞掉怎麼辦 ?

輔具不如一般商品普及,故障維修點較少,一般醫療器材行多不具維修能力,輔具原廠若規模較小或主要做代工,也常缺乏售後維修管道,近來政府運用輔具中心協助民眾維修,國內製造商也開始注重內銷市場,開始強化售後服務。

租賃正可以解決此一問題,因為租賃是購買使用權而非所有權租賃期間故障,租賃商必須立即維修,甚至直接良品替換,民眾再也不必擔心故障期間沒有輔具可用,影響生活功能。

  • 輔具已經不需要了 ! 丟掉可惜 ! 怎麼處裡 ?

大多輔具屬於醫療器材,而醫療器材的販售需有藥商許可執照,因此二手輔具無法隨意販售流通,而且一般民眾礙於忌諱,輔具不容易在親朋好友之間轉贈,常常只能捐贈養護中心、慈善單位…,而這些單位的輔具需求也有限…。

因應這種需求,我們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從民國93年開始,提供二手輔具回收媒合服務,捐贈的輔具由我們負責載送回收,並經過消毒清潔與耗材更換,將二手輔具整理到七、八成新,然後再免費媒合給需求者。

十多年來數量連年成長,民國106年當年度已回收約1萬件 (新北市當年度補助購買輔具約1.7萬件),可見此類需求非常龐大。輔具中心回收媒合僅限於「社會福利」,由政府預算支出,若可以開始由產業提供,不但誘發產業發展,更可以讓服務更多元,提供不同民眾,滿足更多不同樣態的需求,而租賃服務正是進入的大門。


價格比拚的網路時代要比的是服務

單純賣產品、賣輔具的年代已經過時,尤其現在網路的時代,產品價格越來越公開透明,單純賣產品就只能比低價,要提升價值與價格必須靠服務,輔具更是特別需要服務的產品,租賃產業的發展正是推動業界的動力齒輪。

螢幕快照 2018-08-07 00.03.04.png
價格比拚的網路時代

輔具租賃值得做嗎?我的碎碎念….

當然值得做,而且非常可能是長照未來的方向,現在台灣社會更需要的是輔具服務,而輔具租賃的服務模式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鑰匙。政府近來也在利用政策方向,催生租賃產業。若以日本經驗,必定會有「輔具租賃中盤商」新業種的產生,由中盤商清潔消毒工廠才能做高效率、高品質的清潔消毒。

租賃中盤商的輔具需求量大,才能跟輔具製造商提出產品的設計修改,研發出更適合租賃的輔具。有租賃中盤商在背後服務,一般店家也能輕鬆做輔具租賃,把心力用在與消費者面對面的服務,這些都是未來可預想的方向。

現階段許多輔具店家或許會觀望,畢竟租賃模式與之前單純銷售差異頗大,但是,也幸好有「輔具租賃中盤商」的產生 ( 這次 2018ATLife 輔具展就有好幾家已經公開亮相 ) ,店家其實只要專心投入與使用者面對面的服務,而把產品的清潔、消毒、維護、配送…委託給「輔具租賃中盤商」,這樣投入租賃產業的門檻與成本大大降低,想必能誘發店家的投入,讓輔具租賃窗口更加普及,讓民眾真正租的到輔具。

政府的特約廠商制度也應該促進租賃中盤商與輔具店家的合作,特約租賃店家能夠將清潔、消毒、維護、配送等服務委外,也可以不需自購租賃品,降低特約租賃店家的門檻。另一方面則加強特約廠商服務人員的專業培養,以及提高廠商對使用者的服務品質,如此必定可以催生一個好的輔具租賃產業的誕生。

每每聽到輔具業界朋友抱怨消費者買輔具總是殺價,經營很辛苦…,近來領悟到如果只是「賣產品」本來就是要拚價格,這是現在網路時代的定律啊 ! 唯有服務才能提高產品價值。

每每把愛馬仕柏金包的照片讓朋友猜價格,朋友幾乎都猜幾千塊錢 (下圖),相反的,對一般民眾宣導輔具,我常指著手邊的輪椅要大家猜多少錢,知道嗎 ? 輔具素人猜測的價格常常都比實際價格高,素人總以為輔具是醫療用品,高科技、很專業、很貴…。但是實際市場上卻便宜了,這是為什麼 ? 我覺得就是服務不到位,沒讓消費者感受到專業。

螢幕快照 2018-08-07 00.04.37.png
這就是傳說中的柏金包,63萬一個

每次看到百貨公司一樓化妝品專櫃生意興隆(下圖) ,一小罐保養品動輒3-5千元,真的要這麼貴嗎 ? 專櫃小姐總是介紹得很認真,有的地方要由下往上推,有的要順時針轉、逆時針推,有些還要由中心點畫圈擴大推…。一樣是皮膚臉、眼睛、嘴唇、頸部、胸部、腹部…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膏霜,切勿擦錯…。

螢幕快照 2018-08-07 00.05.11.png
百貨公司周年慶化妝品專櫃盛況

我就在想怎麼我們賣輔具的就沒有這樣,這個輪椅現在有點不適合這位長輩,細心幫忙設定調整,發現還是不夠好,然後跟家屬說「這輪椅我不能賣你,你必須買另外一台才可以…」這種匠人的堅持。期待那天的到來,輔具產業就更上一層樓了啊!


每篇五分鐘,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電動輪椅搖桿 原來可以不用握!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這是我承諾兩位孝子大哥一定要說的故事

七十多歲的春子老太太中風好幾次了,左邊、右邊都受到了影響,雙腳已經沒辦法站起,坐在床邊自己可以維持平衡。

兩個五十多歲的兒子帶老母親來輔具評估,兩個兒子一起來已算少見,聽到兩位大哥對母親溫柔的口氣、呵護的態度,旁邊的人一定都感受得到溫暖,我竟也羨慕起這位老太太,幻想著穿越時光隧道,生命快轉40年後的自己…

老太太坐得很穩,雖然不會站,但是如果用扶手、靠腳可以拆掀的輪椅,應該可以自己坐姿平移轉移位喔 ! ” 我們輔具中心的治療師推著利於轉移位的輪椅、帶著移位板,準備大顯身手

「媽,你試試看,加油喔!」 兩位兒子聲音中聽得出有點緊張,好像怕母親會承受失敗的打擊...

掀開輪椅扶手、腳靠,也擺好移位板,治療師開始教老太太,怎麼從床上移動屁股到輪椅的方法。「伯母,你手撐好,然後屁股滑過來...,伯母,加油用力、加油...」

可是不論治療師怎麼鼓勵,阿嬤好像就是不懂,愣在那裏一動也不動...

「主任,遇到困難了! 我好像怎麼誘發都沒用啊 ! 」治療師向我求救

「阿姆,我是主任,我來企看麥...」我立馬擺出高跪姿斜上方向推骨盆誘發老太太,加油聲調加大,用力的鼓勵老太太...

結果還是不如預期,老太太就是不動如山,我誘發骨盆的手加大了力量,多推了幾下,藉由移位板本身的低摩擦力,老太太到了輪椅上,但是我們都知道,主要是我的效果。

「我們再試一次喔!」我還是不氣餒,想再試一次從輪椅回到床上,結果好像也差不多...

「大哥,我們可以這樣幫伯母轉位,這樣你們不用抱,而且還有訓練的效果...」我還在想要怎麼說讓氣氛更好,畢竟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怕大家信心都受到打擊...

「是不是這樣啦 !」老太太突然開口說話,然後在床上開始移動屁股,往旁邊移了好幾公分...,這一幕讓大家驚訝又喜悅,現在想起還記得當時讓我心跳加速的興奮與感動。

我立馬讓老太太來來回回試了幾次,也讓兩位大哥也試試,確認老太太已經學會坐姿平移轉移位 。大家都可以看到她臉上露出自信的表情,開心極了!

「我如果再進步,之後就可以開我那台車了。」

「蛤? 開什麼車? 」一問之下得知,老太太第一次左側肢體中風時有買電動輪椅,常常開著到處跑,後來右邊也中風就沒有開了,她說的是這件事。

「伯母有電動輪椅喔! 太好了,我看她應該可以開得不錯啊 ! 怎麼不開了 。」以我多年評估電動輪椅的經驗,我很自信的這樣推測。

「我媽媽一直想要開他那台電動輪椅,但是要撞到的時候,張力讓她的手沒辦法放開,真的太危險了,唉! 一年多了,都沒再讓她開了...」可以聽出他們兩兄弟的不捨與無奈。

「電動輪椅的搖桿可以不用喔!」、「電動輪椅的搖桿可以不用喔!」、「電動輪椅的搖桿可以不用喔!」(很重要說3次)

我說出了重點,許多張力控制不佳的個案沒辦法握,或是握住反而無法放開、影響操控,我們就會改變策略,用末端適合的部位來接觸、推動搖桿,也會視情況改用不同形狀的搖桿。

說完我馬上選了一台電動輪椅讓老太太試,老太太照著我的方式之後,開得還不錯,遇到比較困難的路段,快要撞到東西,她只要手一離開,電動輪椅馬上停下,之後她再修正方向。

老太太整個表情超級開心、超級得意,兩位大哥驚訝得合不攏嘴,看得出他們內心一定五味雜陳。

「早知道!早知道!快兩年了,早知道!媽媽早就可以開了...」

「我媽媽一直都很想開她那台車的說...,唉! 我媽媽一直都很想開她那台車的說...」一連說了兩次,我聽出大哥哽咽的聲音帶著懊悔與不捨...

「主任! 你這招太重要了,兩年前早知道就...唉!」

「一定還有很多人跟我媽媽一樣,這個方法你一定要多跟別人說,不要再有人像我們這樣了 ! 」

「當然! 我一定會!!」短短幾個字,我作出了承諾。

我永遠會記得那天,2個精彩的轉折!我永遠會記得那天,我對大哥的承諾!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教人學會開電動輪椅,靠這招「與龍共舞」 !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什麼功能情況的人適合使用電動輪椅 ?

首先個案須有操控電動輪椅的認知能力,與視知覺,依照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 建議分級如下 (圖示說明)

分級3:
個案行走必須使用助行器,推輪椅移動十分辛苦,中長距離當然需要電動輪椅的協助。

分級4:
個案必須使用步態訓練器才可能行走,甚至推輪椅也都要他人協助,電動輪椅當然不可或缺。

分級5:
個案軀幹、頭部控制都有困難,許多個案可能很難操控好電動輪椅搖桿,若是有訓練的可能,這時就需要 特殊控制系統的協助。

1529245483-2124309537_n.png
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與輔具使用

幾歲建議開始使用電動輪椅 ?

1. 分級3的個案建議12歲開始考慮

分級3的個案還具備行走能力,可以自行移動,12歲以前積極復健訓練,多半還沒有電動輪椅的需求,但12歲以後,生活圈子開始變大、獨立需求大增,開始需要更高效率、更快速的移動方式,便需要電動輪椅的輔助。

2. 分級4、5的個案建議盡量早

分級4、5的個案沒有行走的能力,部分腦性麻痺個案甚至推輪椅都有困難,生活中的移行幾乎完全依賴他人,電動輪椅是他們唯一可以獨立移行的輔具。因此只要開始有操控電動輪椅的基本認知、視知覺,就應該建議及早訓練。

許多爸媽怕太早用電動輪椅,孩子未來不會走路。其實分級 4,5 的個案使用電動輪椅可以建立視知覺空間感,培養獨立性、自信心,增加社會參與、與人互動的機會,因此強烈建議動作訓練、電動輪椅訓練同時進行,你會發現這2種訓練可以相互推進,讓孩子更進步、更快樂、更有自信。

1529246418-2442359053_n.png
腦性麻痺發展年齡曲線與輔具使用

操控不好電動輪椅,怎麼辦 ?

1. 擺位很重要

軀幹要能穩定,手部才能發揮功能,才能控制好電動輪椅,尤其是粗大動作功能分級系統分級4,5 的個案,坐姿平衡能力不佳,好的擺位才能有穩定的控制。

所以正確的輪椅擺位是第一要件,第一次練習時常常沒有自己的電動輪椅,那就要先選擇適合的款式,盡量調整,否則會造成個案、家屬信心的打擊,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2. 找出搖桿黃金位置

為因應多數使用者,電動輪椅的搖桿多半在右邊扶手前方,如果使用者左手功能較好,就應該更換到左側。有些個案手部操作域受限,扶手前方並非最佳操控位置,那就必須配合調整。

個案已經操控困難,不應再屈就搖桿的位置。應該找出有限的操作域中「最輕鬆操控的黃金位置」,才能最有效的控制、有最大的進步空間。如果評估後發現個案的手部已經很難操控,那就要進一步考慮下肢、下巴、頭部…等,其他部位操作的可能性。

3.與龍共舞訓練法 (上面的影片)

電動輪椅操作不良時會有危險,除了找空曠場地外,協助者應該隨時在搖桿旁。發生危險狀況時,立刻將個案的手撥開,電動輪椅就會自動煞車。許多人以為在後面拉住電動輪椅減速,但是因為動力強大,這樣根本無法停下,十分危險要特別注意。

電動輪椅訓練過程總會遇到困難路段,個案技巧無法通過,這時協助者可以解開離合器,以推行方式通過。協助者也可以直接操控搖桿,在旁邊駕駛電動輪椅,這個技巧需要練習,建議協助者先空車 (個案未乘坐) 自我訓練。

當協助者已經能夠在旁邊操控好電動輪椅,就可以進一步給個案「觸覺引導」,進一步訓練個案的操控技巧。「觸覺引導」的訣竅在於不要抓太緊、協助的位置適當的遠離搖桿,要引導個案自己做出動作,盡量不要依賴引導員。引導過程適時給予口語提醒、視覺提示,也會非常有幫助。

觸覺引導技巧比較難以掌握,建議可以找一位朋友,請他閉上眼睛、手握搖桿,而你在旁邊用觸覺、口語的方式引導。練習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在你的引導下,朋友即使閉上雙眼也可以安全繞過各種路障。當朋友可以藉由你的觸覺、聲音安心操控電動輪椅,那就表示你的技巧有進步了 ! 這個技巧我們給他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與龍共舞」。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脊髓損傷朋友教會我「背根神經切除術」:手上有把槌子,看什麼都是釘子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開著電動輪椅賣彩券的阿秋

,是一位頸髓、胸髓都有受傷的脊髓損傷患者,46歲的年華只比我大上2歲。每次有輔具的問題她總是直接找我處理,同是三峽鶯歌的鄉親吧!土親人也親!

「主任、主任…」聽到電話那頭的聲音,我就知道任務來了。
「主任,有沒有什麼轉移位的方法啊?你要教我!林大哥最近腰椎開刀,我不好意思一直讓他抱了!」基於專業上對她能力的了解,我立馬傳了我的教學影片 坐姿平移轉移位法

阿秋一直以來受到下肢張力的干擾

,坐姿都沒辦法很穩定,之前剛受傷在醫院復健訓練了幾個月,因為這個原因,學不會獨立坐姿平移轉移位,總是在位移過程,張力一來,上半就坐不住,倒下去。

2年多前我幫他評估時也是這樣說:「你下肢張力太強啦!比較難,繼續練習技巧進步了,或許就可以自己轉移位。」

我當時評估給她一片比較小的移位滑墊,主要是讓照顧者幫她坐姿平移。因為我心裡知道,阿秋想學會自己移位,應該很有難度。

「主任,我看你影片裡藍色大片的移位板我可不可以用用看?我想自己移位,林大哥開刀,我不好意思再麻煩他了!」

j8dh23d1.png
椅用移位板

我對她的貼心很感動,但是我的專業判斷讓我更加務實。

「應該沒那麼簡單喔,你不要以為大片一點就可以,我會帶去給你試試,不過你要不要試試移位機。」

「移位機!買不起啦!」我們連線的資訊系統讓我知道阿秋是低收入戶

「哈哈!就知道妳會這樣說,剛好最近有進來一台二手移位機我幫妳留了,評估合適就媒合給妳,完全免費!」我自己也很得意這麼高效率的安排。

這一天,阿秋開著電動輪椅和林大哥一起出來,迎接正在門口停車的我。他們看到我手上那片期待中的藍色大片移位板,眼睛一亮說:「對啦!我就是要試試這個!」

「我也有帶移位機的吊帶喔!也可以試試。」當時我的心裡,根本不太相信阿秋用了這片藍板子就可以自己移位。

興奮的阿秋馬上開著電動輪椅到床邊,塞入移位板,奮力的移動臀部。才不過幾秒鐘的光景,我驚呆了!阿秋成功了!之後又來來回回了幾次,真的都沒問題啊!

「妳!妳!怎麼突然進步那麼多!」我驚訝的有點口吃。

「我之前腳的張力很強,都坐不穩。上次褥瘡住院開刀植皮,醫師要我整天趴,但是下肢張力讓我沒辦法趴,醫師就要我做背根神經切除術,開完刀就可以趴了,後來我就發現我坐得也比較穩,就想來挑戰看看轉移位。」

我深吸一口氣,全身覺得打了個寒顫

天啊!這麼有效!幾年前復健了幾個月,都突破不了的瓶頸,困擾了許多脊損個案的下肢張力問題。以前的我只會期待個案更積極努力,鼓勵個案繼續加油,之後就會有進步。但是今天竟然是為了要趴著治療褥瘡,做了背根神經切除術,竟然效果如此的好,而且整個過程更像是個歪打正著。


這件事讓我很有感觸

當時做背根神經切除,可能只是想讓阿秋可以趴著治療褥瘡;而身為治療師的我,總是只想藉著訓練,來克服個案的下肢張力。專業人員都有自己各自的盲區,自限的思維。

下次再看到脊損的朋友,下肢張力太強影響轉移位功能,除了繼續鼓勵他努力訓練之外,是不是應該也讓他找醫師評估背根神經切除術的可能性!

心理學大師馬斯洛說:「手上有把槌子,看什麼都是釘子。」今天的我又學到了一課。


延伸閱讀:馬斯洛的鎚子(Maslow’s hammer)和 「專業沉淪」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零抬舉轉移位分五招 考慮站、坐、躺三種姿勢及水平路徑是否清空 就不怕選錯招了

作者:楊忠一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楊忠一陪你「暸」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零抬舉政策(No Lift Policy)

先進國家的照顧體系中,對於失能者的照護提出 No Lift Policy 的觀念,從字面意義可以得知,是要照顧的過程避免人力的抬、抱…等動作,在台灣翻譯為零抬舉政策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推動團體。他們讓一套安全照護觀念在台灣生根萌芽,使社會各界注意照護者應該避免的職業傷害,被照護者應預防二次受傷,雙方權益都應受到重視及保護,No Lift Policy在歐美先進國家甚而立法保障。


怎樣在照顧過程零抬舉呢?主要掌握三大原則:

原則一: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最優先)

轉移位方式的選擇應盡量鼓勵病患活動,以維持其獨立性為最優先原則,澳洲護理聯盟 No Lift Policy 2006。

能站就要站起來轉位,站不起來就坐姿移轉位,連坐都坐不穩才能躺著移位,這便是功能最大發揮原則,才能確保被照顧者有足夠的活動參與。

原則二: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

要達成零抬舉的目標,還有一個方式就是直接平移,那就不需要升降、抬起的動作。這個需要周遭環境的兩點配合

1.平面路徑可淨空

常見轉移位路徑的阻礙有輪椅、洗澡便盆椅的扶手、輪椅突出的後大輪,造成側向平行轉移位的阻擋。因此建議使用利於轉移位設計,扶手、靠腳可拆掀的輪椅以及利於轉移位設計的洗澡便盆椅高椅背可仰躺的輪椅也建議後輪勿突出椅面,才能方便個案在仰躺姿勢下平移轉位。

2.平面路徑高度可接近

病床與輪椅、洗澡便盆椅、洗澡床…等轉移位的標的,彼此高度必須接近。一般最容易達成的方式就是使用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便可以隨時配合輪椅、洗澡便盆椅的高度做調整。或是在購買時,特別挑選高度接近的產品。

原則三:以機械取代人力抬舉

被照顧者無法站起,而且環境狀況又無法水平移動,那就必須使用垂直升降的方式。站立式移位機以機械動力協助被照顧者站起,而懸吊式移位機則取代人力攜抱,垂直吊起移位。


新北市立八里愛心教養院、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團隊合作

,參考相關文獻,研製 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從民國99年開始至今已歷經4版。此流程圖正是遵循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3大原則,引導轉移位策略的選擇。

流程圖藉由個案是否能夠維持坐姿,以及是否能夠站立,兩個能力參數做區分。能夠站立者只能選擇站立方式移位;可以維持坐姿者則盡量以坐姿方式移位,無法維持坐姿者才在仰躺姿勢下轉移位,符合個案功能最大發揮原則

018.零抬舉的轉移位 分5招 教你怎麼看圖選
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

流程圖也說明平面路徑若是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建議使用坐姿平移、仰躺平移的方式轉移位,符合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原則

可以維持站姿,但能力無法站起則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協助;無法維持坐姿的極重度失能個案,或是平面路徑無法淨空、高度無法接近的狀況則使用懸吊式移位機,符合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原則


轉移位五招!!!

理論上說來,人體移位時的姿勢不外乎站立、坐姿、仰躺,因此歸納出坐姿站立法、坐姿平移法、仰躺平移法;再加上有站立式移位機、懸吊式移位機兩種以動力機械的方式,因此可總結出五種零抬舉的轉移位策略

1.坐姿站立法

被照顧者先坐起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站立起身後再轉動、跨步,移位至目的地後再坐下的方式。照顧者過程中建議使用移位腰帶提供協助,可以有效地節省力氣,並且有效地預防跌到。

若是被照顧者只能站立,但是無法跨步,建議使用移位轉盤,讓無法跨步的被照顧者,轉位過程身體避免被扭轉,舒適度亦大大提升。

2.站立式移位機

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對被照顧者來說也是一種坐姿站立法,只不過站立式移位機可以提供機械動力的協助,避免照顧者工作傷害。

須提醒的是,站立式移位機的使用限制:被照顧者必須有基本的軀幹控制能力,下肢構造也要能夠承重。上述的限制條件也有一併呈現在No-Lift 轉移位方式選擇流程圖之中。

影片.手動站立式移位機

影片.電動站立式移位機

3.坐姿平移法

無法站起的被照顧者,先坐起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不需站起直接移動臀部到目的地。使用坐姿平移法被照顧者需要一定的坐姿控制能力,上肢也要能夠協助支撐平衡。

既然是平移方式,平面路徑必須可以淨空、高度可接近。坐姿平移法可以運用的輔具有移位板、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利於轉移位設計,扶手、靠腳可拆掀的輪椅,以及利於轉移位設計的洗澡便盆椅。

複習 選對輪椅 轉移位竟然可以不用「抱」!此集影片詳細說明坐姿平移法的操作方式。

影片.坐姿平移轉移位法

4.懸吊式移位機

無法維持坐姿的被照顧者極重度失能,轉移位完全依賴,使用懸吊式移位機,可以大大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被照顧者可以維持坐姿,但是因為移位平面路徑無法淨空、高度無法接近的狀況,也可以利用懸吊式移位機克服。

影片.懸吊式移位機

5.仰躺平移法

無法維持坐姿的被照顧者極重度失能,轉移位完全依賴,若是輪椅,便盆洗澡椅可以仰躺、傾倒,且轉移位的側向路徑沒有阻礙,那便可以在仰躺姿勢下平移轉位。

常見阻礙是:高背仰躺輪椅的扶手雖然可以拆掀,但是後大輪突出造成阻礙。事實上高背仰躺輪椅的使用者多半重度失能,已無法自推輪椅,實在可以選用介護小輪的輪椅,以利於水平路徑的淨空。

仰躺平移法可以運用的輔具有 全身型移位滑墊、高度可升降調整的病床、可仰躺、傾倒型輪椅,以及可仰躺型的洗澡便盆椅或可傾倒型的洗澡便盆椅。


總結

轉移位的方式有坐姿站立、坐姿平移、仰躺平移、使用站立式移位機、使用懸吊式移位機等5種方式。零抬舉政策(No Lift Policy)強調:個案功能最大發揮、以水平移動取代垂直移動、以機器取代人力抬舉3大原則。

因此個案若可以維持站立,便應使用坐姿站立法轉移位;個案只是力氣不足無法站起,則可以使用站立式移位機協助;若坐姿平面路徑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選用坐姿平移法;個案若已無法維持坐姿則建議使用懸吊式移位機以取代人力攜抱;個案無法維持坐姿,但仰躺平面路徑可淨空、高度可接近則建議仰躺平移法。

正確的策略搭配轉移位輔具的使用,可以達到個案訓練的效果、提高轉移位安全、降低工作傷害的發生。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楊忠一 陪你瞭輔具

腳受傷用腋下拐杖,用錯比用對的還多,你知道嗎?

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你一定看過人家用腋下拐杖吧!

你相信嗎?在台灣腳受傷的骨科病患,使用錯誤的比正確的還多喔!如果你想要證明,很簡單,找一家大醫院的中央走道,待上1個小時,簡單統計一下就知道了,當然,你必須要先知道腋下拐杖的常見錯誤,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017.腳受傷用腋下拐杖用錯的比對的還多你知道嗎

錯誤一 該用不用:應該用腋下拐杖的人 卻用了助行器

助行器雖然提供比較好的穩定度,但是走路時每步只能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所以行走速度、效率遠不及於腋下拐,而且腋下拐還可以爬樓梯,因此建議平衡能力比較好的使用者應該用腋下拐。

建議標準是:一隻腳受傷,但是可以只用好腳,扶著穩定的家具跳著走的個案,就應該建議用腋下拐。

錯誤二 少用一支:應該用2支腋下拐杖 卻只用1支

如果其中一隻腳不能支撐體重,那必須要使用2支腋下拐杖。因為你必須要用2隻手才能試圖取代1隻腳的力氣。你可以試著做個人體實驗,一般人可以輕鬆的只用一隻腳半蹲、站直10下以上,但是即使你用2隻手,支撐體重上下10次也是非常吃力的。兩側同時使用腋下拐杖,走起路來比較對稱,行走效能也比較高。

錯誤三 沒超過:應該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卻只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

許多人學習腋下拐杖都直覺地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擺盪到拐杖著地的位置就停止,這樣反而浪費力氣作煞車,造成步態停頓、不順暢,非常可惜。應該要學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的步態技巧,這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行走速度與效率。

你可以觀察到許多小兒麻痺患者,即使一隻腳完全沒有力氣,靠著一對腋下拐杖也可以走路接近正常人的速度,臉不紅、氣不喘,靠的就是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秘訣。所以我們一般年輕人一隻腳稍微骨折,實在沒有道理要旁人幫忙推輪椅啊!

有些人動作能力不佳,就是學不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步態技巧,那就建議直接使用助行器,這樣會更安全。

使用腋下拐杖卻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那行走速度、效率其實跟助行器一樣。既然速度、效率一樣,那腋下拐杖反而穩定性較差,這時當然選擇更穩、更安全的助行器才對。

錯誤四 沒一起:拐杖應該與患肢一起動作,卻分2段動作

患肢如果可以稍微踩地板承重,那使用腋下拐杖就會用3點式步態(3-point gait),就是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一次3個點承重分散的方式,許多初學者會拐杖先出,然後患肢才跟上,這當然可以是階段性學習的方法,但是提醒,最後目標要能夠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這樣速度、效率才會高。

錯誤五 錯拿患側:拐杖應該拿在健側邊 卻錯拿在患側邊

患肢開始鼓勵承重,這時就可以只用1支腋下拐杖,應該拿在健側。許多人錯誤的拿在患側,因為總想要用拐杖取代患側,其實不是…。鼓勵承重這一時期,拐杖是要幫忙而非取代,拿在健側力學上才會平衡、穩定;相反的,拿在患側走路身體明顯搖晃、不穩、效率差。

影片.腋下拐杖5大錯誤


正確應該怎麼做呢?

  1. 拐長度距離腋下約3指幅,握把手肘彎曲20度
  2. 患肢不承重期,用2支, Swing-through 擺過
  3. 患肢輕度承重期,用2支,3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4. 患肢鼓勵承重期,用1支,拿健側,2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5. 爬樓梯 好腳先上、壞腳先下(口訣:好腳上天堂、壞腳下地獄)注意:都是好腳用力,不是靠拐杖用力上下樓

影片. 腋下拐杖行走、爬樓梯 方式示範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