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未分類

你的過去還沒「過去」,你準備好認清現實了嗎?

圖片由pexels提供,與本書無關

隨著年紀漸長,我們反而更能體會並認清:在數不清的幾年前,在孩童或年輕時發生的事,即使已經過了許久,至今卻還能左右我們的感受和人際關係。

當年和父母、兄弟姊妹以及爺爺奶奶一起經歷過的所有事,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甚至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態度以及在公私領域和他人的互動關係上, 仍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理智上,我們都知道那已經是三、四十年前或是更久遠年代的事了,現在或許不再那麼重要,但卻還是深深地困擾著我們。如今,我們的憤怒、失望、委屈、生氣和無助、嫉妒和羨慕、對自己和他人的不滿等種種感受,全都在告訴我們:那些發生在童年時期的事情,並未真正的「完結」,我們也並未真正釋懷。

正因為我們把過往的經歷背在自己身上,所以無論走到哪──也許只是離家「僅」五百公里遠,或是斷絕和父母手足的聯繫,然後相信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 即便如此,回憶仍舊如影隨形。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開始,我們人生每個階段裡所出現的情緒、想法和身體的感受,都會一一儲存在我們的靈魂裡。因此我們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和別人相處時會感到受挫、阻斷了內心的安定感,結果只得到憤怒不滿的情緒以及爭吵,還有接踵而來的病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內在的能量無法流動,但,流動的能量才能帶來生活樂趣。

我們的愛,我們的呼吸、血液和身體的循環,都需要自由自在,才能暢通。

我們無法逃避自己的過去。我們愈想這麼做,它就會反撲得愈加厲害,我們仍得面對痛苦的回憶。不斷逃避自己和往事並不是辦法,因為你不僅無法和身邊的人和平相處,更無法解開過去的心結、面對家裡某個或其他對你造成影響的人。

你準備好認清現實了嗎?

我可以理解許多人的心情,他們根本無心再次探究自己的過去;但這就好比開車時,偶爾必須察看後照鏡一般重要。因為所有的衝突、你對現況的不滿足、引起憤怒的情緒和無法平復的心情── 原因都來自於過去。

那時的我們只是個孩子,必須依賴某個或某些人 ── 一開始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之後更需要他們在經濟上的支持。那時的我們沒有力量、自由,更無法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有好長一段時間, 我們經歷了沒有權力、感到無助與依賴, 甚至被害怕、恐懼所包圍,無法獲得別人充分的關注、認同和愛。這些負面或其他的感受,卻會因為今日的某些人(老闆、鄰居、婆婆或是兄弟)或是某個事件而再度浮現。

你問問自己:在你現階段的人生中,是誰讓你心神不寧?暴跳如雷?還傷害了你?哪個人又時常讓你覺得頭痛、無助、無言,甚至癱軟無力?又是哪號人物可以惹得你怒氣直衝或是直接爆炸?你工作的地方或是左右鄰居,是不是也有某些人讓你避之唯恐不及?你見到他就想作嘔,讓你最無法忍受的又是哪一種類型的人呢?
痛苦的過程是必經之路。

我方才已經說過,如果你期盼擁有快樂的人生,能懂得與自己和他人相處,這些人正好具備這些功用 ── 你少不了他們的幫忙。因為他們投射出的正是你幼兒或年少階段時某個人的模樣,也讓你明白,你拒抗的或討厭的事,其實就是你自己。這個答案就在你心裡。

你準備好要認清事實或找出答案了嗎?

本文轉載自:謝謝生命中的討厭鬼: 學會心靈轉化法,讓笨蛋天使幫你重拾平靜與快樂! 
大好書屋

getImage

分類
達人專欄 愛長照

「我們照顧的,不只是老人家的身體,還有她孤單的一顆心。」居服員的故事

訪問對象/居服員秀琴

「辛苦就不要做了。」老公抱住秀琴的肩膀,告訴她,還有很多種工作可以選擇,不需要做居服員這種辛苦,又得不到尊嚴的工作。

好幾次她在是否要離職的路口徘徊,案家家人的責難與不客氣地破口大罵,讓她只能在不友善的環境裡忍住眼淚,還要試著用溫和的方式,拒絕對方不合理的要求。

但累積和壓抑的情緒,卻持續地消耗著她的心神-「我為什麼要接受這樣的對待呢?」

 

未命名-5.jpg
圖片來源:illust AC

 對案家包容但不忍容,柔軟但不軟弱 

不願放棄的她,不是為了賭氣、證明自己可以,而是總覺得有一條線在牽引著她,有一天,在與一位阿嬤擁抱後,她突然恍然大悟……

「雖然有的案家令人難以忍受,但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不清楚他們的生命故事,可是從他們待人接物中,了解到這是他們彼此相處的方式,他們並非是針對你,只是他們一向習慣用『情緒』在溝通;也許,他們也不想這樣子。」

秀琴反思,自己或許可以用耐性與溫和,漸漸讓他們知道-「她是協助者,不是闖入者。」

用她的行動和言語,引導案家將情緒放在「共識」上面來解決歧見,例如:嫌她的魚做得不好吃,那麼就請他們傳授幾項小秘訣,才能做出符合案家期待和美味的魚料理。

又例如,不能諒解她因重感冒要請假,便和他們說理:「我重感冒的思緒和動作都不好,做事的品質打折扣,而且萬一傳染給你們怎麼辦?奶奶年長又虛弱,絕對不能被傳染,不如先讓我請假一天,恢復健康才有精神照顧奶奶。」

不接受對方的情緒,也不困在自己情緒裡秀琴掙脫了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後,一切就像蝴蝶效應般,慢慢地有些不同。

 

未命名-5.jpg
圖片來源:pixabay

有回案家的老公在罵完她(對方容易情緒不穩),過了幾小時後,主動關心她:「外面下雨了,你有沒有帶雨傘啊?家裡有多的雨傘你要不要拿啊?」

因為秀琴依然用溫和的態度對待他們家的人,不屬於她的情緒她不拿,不退縮、不害怕,用她的專業證明一切。「他們並非鐵石心腸,只是缺少機會,讓他們能夠溫柔地善待彼此。」秀琴學會了-包容但不忍容,柔軟但不軟弱。

長期照護的家庭,有時會走在壓力的失控邊緣,經濟的重擔無法卸下,或是本來就盤根錯節的親子關係,因為一時的緊張氣氛幾乎要一觸即發,而這時陌生的居服員,便成了另一個情緒投射的對象。居服員要先安頓自己的心,才能去安頓他人的生活。

世界上最孤單的地方-老人在那裡你卻視而不見 

而秀琴最喜歡的,是和一位阿嬤的記憶。

「我有時覺得,我的獲得遠遠超過我的付出,阿嬤給了我好多力量,也讓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

阿嬤的家,很晚很晚才有人回來,行動不便的阿嬤幾乎像「獨居老人」,無法外出、也沒人跟她講話。

節儉的她捨不得開燈,天冷時捨不得開暖氣、天熱時也捨不得開冷氣……但當居服員一來,阿嬤便願意開燈,屋子裡開始有講話的聲音,原本看似沒有生氣的屋子,變成有溫度的家。

cobblestone-pixabay640.jpg
圖片來源:pixabay

 

「阿嬤總和我訴說她家裡的事,或是她看的電視劇,我也總是傾聽、和她聊天;聽起來是不是沒有什麼大不了呢?但其實對阿嬤而言,非常難能可貴。」

細膩的秀琴,看見了老人家期待有人陪伴的心情,每次準備要離開時,阿嬤的眼神總流露著不捨,有次秀琴鼓足勇氣,對著難過的阿嬤說:「我可以抱抱你嗎?」

「阿嬤,和你聊天我好開心喔!看到你就好像看到自己的阿嬤喔!」阿嬤開心極了!在過去,白天她總是孤伶伶的一個人,而到了晚上,即使家人回家,也不會有人跟她說話……

在秀琴的陪伴下,阿嬤不僅精神變好,連身體的狀況也越來越好。

「人家說生理影響心理,心理也影響著生理;心情越來越好的阿嬤,感覺『像是又重新活了起來。』,孤單和憂鬱是容易被忽略的病,感嘆的是還是太少人願意去看見它們。」

不只是阿嬤,還有許多老人家需要關懷,那怕只是打個招呼,日常寒暄,都能讓他們感到自己仍有存在感。

「居服員這份工作,除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給我最大的禮物和最大的價值,其實是照顧他們的心,讓笑聲和愛可以在這個家庭裡重新流動,這不需要什麼高深的理論,或是多特別的技巧,不就是『陪伴』、『傾聽』、『關懷』。」

「我遠遠地看著阿嬤的房子,那裡漆黑一片;但當我慢慢走近,屋內的燈,慢慢地就亮了。我知道阿嬤在門邊等我進來,我會把笑聲帶進來,把溫度帶進來。住的是屋子,有感情才能變成家

未命名-6.jpg
圖片來源:photo AC

照顧別人的居服員,也需要別人的關心和珍惜

秀琴為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就像將一盞盞燈光,帶進老人的心房裡;那裡容易被遺忘,那裡很需要愛。

目前居服員的繼續教育,仍著重在照護技巧上,但秀琴認為,照顧的人也需要被照顧,然而目前的繼續教育卻普遍缺少心靈成長、壓力溝通等課程,應該要讓居服員學習如何排除遇到的困難與挑戰,而不是把苦往心裏放,居服員雖然做的是事,但他們所面對的是人(家庭)因應的變化和複雜的程度,有時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我算很幸運的,家庭很支持和鼓勵我,我自己也進修了一些課程,才沒有陷入許多情緒的陷阱裡,但其他的居服員有那麼幸運嗎?」最後秀琴這麼說,居服員的心聲,你聽到了嗎?

*為維護案家隱私權,居服員為化名露出。

本文由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7作者簡介:愛長照 主編 小虎文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愛長照簡介

照顧路上不孤單,愛長照與您站在一起。

愛長照是關懷臺灣長照、銀髮、照顧者的網路服務平台,我們將提供您照顧技巧、疾病知識、輔具及社會資源、補助申請、心理諮詢等資訊,期望使照護者得到有力的支持,幫助被照顧者能夠得到妥善的關懷與照顧,共同打造希望、愛心、互助的溫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