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長照知識

把人生的選擇權還給他(她) 2018 At Life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觀展心得

大家應該都曾經想過,年老之後要怎麼生活?

也許是三代同堂共享天輪之樂,也可能兩夫妻相互扶持,或和年齡相仿的朋友一起住,甚至可能是現在最有話題的青銀共居。但以現況來看,當你生病或是衰弱時,你的生活都不是你自己做決定的。

你一定覺得很不可思義,生活不就是自己的事情嗎?為何淪為只能聽命子女的安排。但是,你現在不就是正在幫父母做這些決定嗎?

翻轉醫療每天06:30透過line頻道,發送一則長照知識

就是要讓民眾在衰弱或失能之前,就對長照有一定的認識。掌握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選擇權,才不會病急亂投醫或被業者牽著鼻子走。

IMG_6160
選擇可以站立的輪椅,和他人平等對話
43IMG_6186.JPG
為什麼不挑自己喜歡的圖案呢?
IMG_6240.jpg
為什麼不挑選自已喜歡的顏色呢?
IMG_6150.jpg
為什麼不能是張床,也是張椅子呢?
IMG_6263.JPG
為什麼拐杖不可以彰顯個人品味呢?
IMG_6269.JPG
你可以選擇不被幾公分限制住的人生
IMG_6172.jpg
選擇爬梯機靈活解決上下樓層問題
IMG_6257
選擇福祉車解決出行問題
37426272_10217305422454391_7364469161323397120_n.jpg
選擇多扶,無障礙接送也可以帶你迎馬祖!
IMG_6209.JPG
起身椅也可以像件藝術品
I6265.JPG
逛街逛累了,購物車直接當椅子坐!
IMG_6273
如果安全做得好,獨居也是一種選擇
IMG_6274
為什麼照顧者一定要形影不離?
IMG_6266.JPG
除了不銹鋼扶手外,你還有好抓、防滑、曬不燙、會發光等等不能功能的扶手可選擇
IMG_6270.JPG
你可以選擇自己洗澡
IMG_6108.JPG
可以調角度的鏡子 幫你打理好自己
IMG_6197.jpg
身體不用濕也可以把頭洗乾淨
IMG_6252
跨不過浴缸沒關係,我們可以開門走進去
IMG_6249.jpg
行動沐浴車到府幫你洗澡,也是一個選項
IMG_6247.jpg
以前輔具只能用買的,現在多了租賃的選擇
IMG_6178.JPG
專為租賃設計的電動床,好消毒、好搬運。

2018 AT Life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 07/19~22  https://www.atlife.com.tw/

翻轉醫療誠摯建議大家協助輔具使用者,親自來現場感受這些輔具的材質、觸感、設計、品味等等細節。把人生的選擇權還給他(她),就像你以後想幫自己做決定一樣。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輪椅大輪小輪怎麼選?大輪比小輪穩,就是常犯的迷思之一

一般人對輪椅的印象就是一張有四顆輪子的椅子

,可是要買輪椅的時候,才會發現原來還有大輪、小輪的區分,一旦選錯了,日常生活的麻煩一堆,還不能夠換!那要怎麼選才會正確呢?其實只要搞懂照護者與使用者的需求就簡單了!

首先,依乘坐者的上肢功能來選擇

,看乘坐者自己有沒有要推輪椅? 如果有,就需要選大輪(一般都是24吋的自推輪),輪子上面有手扶圈可以讓人坐著推。除了來去自如生活獨立之外,還可以維持體力,達到復健目的。如果沒有, 或是平常都由照顧者推行輪椅,那就可以考慮小輪 (14吋),比較輕,搬運方便。


除此之外,市場上存在有很多對輪子尺寸的迷思,以下就讓我來為大家解密:

1. 大輪比較穩?

誰說的? 影響輪椅穩定的關鍵,不在輪子的大小,而是在前後輪的軸距、及輪胎與地板的接觸面積啊。

一般小輪會後置一點,所以與前後輪的軸距較長,加上小輪多為寬胎所以接觸面積較大輪多,所以反而穩定性比較好。

但如果乘坐者體重比較重,或是推行的路面比較顛簸。那大輪有比較好的避震,推行相對省力,乘坐起來也相對較舒適。

hd7h3d3.png

2. 大輪比較划算?

這是挺恐怖的說法,因為划算這件事情,往往會讓人忽略了照護者所需要的便利性。其實,後輪的大小會影響移位的方便性。

後輪小的話,在移位的時候,輪子就不會擋在坐椅跟床之間,被照護者幾乎可以是在同個平面上側向移位。

1528855298-150568441_n.jpg
後輪比椅墊矮,方便側面平移

使用大輪的話,就算將輪椅扶手掀開,大輪還是超出了座椅的高度。在移位時很可能會擦撞到或是被輪子擋到,增加照顧者的負擔。

1528855302-1572764392_n.jpg
後輪比椅墊高,不利側面平移

3. 小輪輕巧好搬! 

介護輪重量較輕體積較小,收合及搬運較輕鬆,家中環境較特殊需要寬度較窄的輪椅,當然小輪就有它的優勢。

1528855296-2756727957_n.jpg
小輪攜帶方便

照顧者必須打破輪子愈大愈好的迷思,要從使用者及照顧者的需求出發。所以也不是大輪子一定好,還是要看使用的需求來決定才比較適合喔!

giphy.gif
門框比輪椅還窄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牟寒仲的特製輪椅分享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老天爺!輪椅品質到底怎麼看之店長王哥的心聲 (上)

上次簡單跟大家介紹手動輪椅的分類後,今天想來聊聊輪椅品質這檔事。

提起這個主題的起因是因為一週五天的工作時間,平均有80%的時間我都在奔波接客=服務個案,其餘時間則會與同產業的夥伴泡茶聊天聊聊產業現況議題。

上週正好遇上我好友店長王哥,消費者要挑選合適輪椅已腦細胞死傷大半,著實不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要怎麼知道這辛苦選來的輪椅品質到底好不好,這樣好像更為神秘哪!因此,一百分熱心的王哥依據他資深的市場經驗,向我娓娓道來她是如何幫消費者做輪椅品質的第一線把關。


現在很流行做什麼事都有SOP,輪椅的開箱驗貨當然也要來一下!王哥說他拆驗新輪椅有六大關鍵:

第一關 : 人要衣裝、輪椅要外箱裝

一台新輪椅的降臨,初入眼簾的就是外箱設計。美醜這種事很主觀,對我跟王哥來說這就跟看正妹一樣,有設計感的多看一眼,普普的…那就看強不強壯吧!因為運送路途能被強固的外箱保護,更能見這製造商對自己產品的重視。

另一重點是外箱上的商品資訊 (商品名稱、型號、座寬與前後輪尺寸、顏色款式等) 要夠詳細,這代表工廠作業很上軌道。再搭配顯眼的品牌名稱或品牌代表人物,這樣對消費者而言,輕瞟一撇就知道有沒有抱錯孩子。

這樣以方便消費者為出發點,在意不只輪椅車體以外的細節設計,讓輪椅無損傷的送到家門口,不會像孤兒一樣,認不出它爹娘的,才是救感心。

2
via Internet

第二關 : 說明書內的重點關鍵

拆箱後的第一件事,王哥拿起了說明書直接翻到安全認證的說明頁。復康、無障礙計程車與火車/捷運,低底盤公車的興起,長期以來方便了許多身障者解決交通問題;但近年來輪椅人士乘車的意外事故依舊層出不窮,除了四條固定帶沒確實綁好外、輪椅結構不良、道路交通事故或司機人為因素都讓身障家人乘車潛藏致命危機。

王哥強調輪椅產品的設計,除了講求性能、功能外,最最重要的是結構安全。雖然國內尚未對輪椅碰撞安全有強制規範(但歐美國家有),民眾除了乘坐時正確使用輪椅安全帶外,最好還是購買同時通過 ISO13458-2016 /國際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撞擊測試的輪椅。而這兩項檢驗除了提供使用者最基礎的乘車安全保障,也是衡量輪椅廠商對消費者人車安全重視與否的關鍵。

在選擇輪椅時,消費者有限的時間下未必都能確認到這塊。因此選擇大廠牌,有口碑的,也就是說可以透過店長的把關與介紹,讓良幣逐劣幣。


第三關 : 一見鍾情或再見悲情

一般人對輪椅外觀的刻板印象就是笨重又樸素,其實現在設計輪椅除了功能考量外,造形也是一大賣點。人有外貌協會,輪椅當然也有!外型也是消費者非常在意的關鍵。

王哥說很常家屬帶長輩來店裡挑輪椅,家人都會特別挑選外觀亮眼、亮色系的車款給長輩,看起來更有精神、阿公人也看起來更活潑哩!

因此一台設計到位的輪椅,要能夠透露出設計者想說的話,還要賦予輪椅獨特的個性,讓使用者愛上它、坐著它、還能 意 氣 風 發。

6
via Giphy

另外,除了輪椅的外觀外,老王還會特別幫輪椅檢查部件細節的品質,包含:

  1. 車體各連接處和配件是否緊密不鬆動
  2. 連接螺釘有無凸出過長並要有螺釘帽防護
  3. 表面加工面是否無銳邊
  4. 塗層表面是否光滑平整、色澤均勻

透過這些消費者平時不容易注意到細節,來大略推測手上這台輪椅是屬於重組肉還是有原生肋眼肉塊。

以上三點,先分享我們如何針對輪椅外觀做產品品質的三點評估。下篇我們再來聽王哥教你如何以身試椅的實戰技巧還有其他重要的關鍵!


下集:老天爺!輪椅品質到底怎麼看之店長王哥的心聲 (下)
本文授權轉載自 牟寒仲的特製輪椅分享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高個用長靠背、短個用短靠背?輪椅背靠尺寸不是這樣挑的!

158公分高的女性,與180公分高的男性,要幫這兩位選擇輪椅的背靠,第一直覺你想到甚麼?高的用長一點的?矮的用短一點的?

但事實是,不管身高差距多少,其實人體的PSIS「髂骨後上棘」位置,往上到肩胛骨處的長度是差不多的。


PSIS「髂骨後上棘」到肩胛骨處的距離

為什麼特別強調PSIS位置往上到肩胛骨處的距離呢?因為這是一般使用輪椅背靠的人,背部需要被支撐的位置

我們知道,人體的動作基礎點在哪裡?例如站立、投球等立姿動作,基點都在腳底。換到輪椅使用者,以坐姿推動輪椅,基點則是在骨盆處。假若骨盆有良好的穩定,背部也有良好的支撐,使用者就比較不會有動作代償的問題。(延伸閱讀: 現在屁股不開花,全靠當年有了它:壓瘡與輪椅坐墊)

至於背部,在PSIS位置下一吋,往上延伸至肩胛骨下緣的距離,就是主要背靠支撐人體的位置。


背墊挑選三步驟

第一步:先看你是哪一種人

如果你天生好動,每天在高活動輪椅上趴趴走,那你需要比較不會阻礙推行的短背靠。

2

如果你喜歡在高背輪椅上躺著休息,減壓傾倒,那就會建議背靠盡可能的支撐到使用者的肩膀,來滿足傾躺時的姿勢穩定度。

3

第二步:找出背部需要被支撐的最低位置

如果你是高活動輪椅的使用族群,選擇較低的背高,會讓你坐在輪椅上,更自由的推行。如何量測呢?

首先我們請使用者坐在沒有背靠的椅子上,找出他的PSIS位置,這個位置其實就是我們雙手叉腰、大拇指連線的位置,就是我們的PSIS。

4

我們請使用者上身稍微往前傾倒,評估者將手掌放置在PSIS位置與肩胛骨下緣之間,預設為背靠的支撐位置。

然後請使用者用力往後躺,確保使用者不會因為支撐不足而往後倒,我們就可以確定這是適合的支撐高度。

為了精確判斷數值,我們用捲尺量測PSIS下一吋,到目前的手部量測的位置,這之間的距離,就是適合使用者的最低支撐位置。

5

第三步:測試使用者側向穩定度

判定現在的背靠是否需要加上側向的支撐。如果使用一般的背靠,使用者的側向穩定度依然非常差,這時候就需要挑選側邊支撐力較好的背靠,來完成側向的支撐。

6

背靠高度的選項有這些

胸廓支撐:高度介於9″(23公分)-19″(48公分)之間
骨盆支撐:高度介於16″(40公分)-20″(50公分)之間
背高可調:高度介於10″(25公分)-20″(50公分)之間

經過今天的介紹,相信大家都對背靠有進一步的了解了。下一集,我們將討論:如何選擇深背跟淺背的背靠、考量的因素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輪椅靠背有多重要?看法拉利的桶狀座椅就知道

為什麼輪椅需要加裝背靠?

嘿!你現在坐著嗎?回頭看一下你坐著的是哪一種背靠?輪椅以外的椅子,不論是辦公椅、餐桌椅、汽車座椅,大部分都有一個比較硬的背靠,為什麼呢?因為好的背部支撐,才能使身體近端更穩定,讓肌肉能夠得到休息,不用消耗多餘力氣去維持身體姿勢,乘坐能夠更有耐力!

2

一般輪椅設計,只思考符合收納與輕巧的需求,背靠通常是軟軟的帆布製成,適合短期乘坐。就像我們國中時升旗坐的童軍椅一樣,坐太久,屁股、腰部會很不舒服!回頭再想,在輪椅上,往往是一次乘坐4-10個小時以上,如果沒有良好的背部支撐,將會坐得多辛苦!

3

硬背靠,就是一個可以穩定地支撐輪椅使用者的秘密武器,減少長期使用輪椅造成的上肢軀體變形,讓輪椅使用者能夠自然的撐起身體!

台灣市面上的硬背靠有很多種,目前比較常見為平面型,和另一種最近較夯的曲面適形。

4

平面型的背靠通常用於兒童族群,因為胸寬通常較窄且背部幅度較小。或是做為要外加多樣化的擺位配件的基底平面,本次我們先將焦點放在當紅炸子雞曲面背墊上吧。


提升乘坐舒適的好東西-曲面適型背靠!

目前較常被運用的曲面適型硬背靠主要是因為:

  • 符合人們背部的曲度,有效分散背部壓力,可以坐得更久更舒適。
  • 提供更多的支撐,乘坐穩定度升級。
  • 可以讓個案坐在輪椅上,直接就個案調整合適的深度和角度等,另外曲面適型背靠擁有嵌入式 吊掛系統的設計,讓適配更精確。
  • 目前市售背靠,都加入了快速拆卸,增加使用的友善度。

為什麼會說背靠是個好東西呢?來舉一個更容易理解的例子,這是一個買不起法拉利而研究起法拉利的辛酸故事:

5

6
法拉利跑車內的跑車座椅(所謂的桶狀座椅)

專門針對高速行駛的車身與人體動態而設計,特別加強了椅背及椅墊這兩個部分的包覆性(如輪椅上的胸部支撐、臀部支撐及H帶等),使乘坐者兩側的腰部/肩部以及背部能夠有良好的支撐性。

7

在急速過彎時有效的抗衡因側向加速度產生的離心力,讓駕駛人員能夠對車輛進行精確的操控。


大部分輪椅族都需要背靠的原因

我們回到輪椅使用者部分思考,使用者之所以需要用到輪椅,往往都是身體穩定度不佳的個案,就算只是維持坐姿,就已經要耗費不少力氣了!更何況還需要推行輪椅或在輪椅上操作其他工作,因此要減少力氣的消耗,必須要提升推行效能與乘坐的舒適度!

就如同跑車高速行駛過彎時,只要有了良好的背部的支撐,穩定軀幹,就能增加推行效能喔!所以說乘坐輪椅的使用者,有一個曲面背靠都是一個很合理的需求。好啦,說這麼多!曲面背靠也一定不只一種,總該來說一下挑選流程?

曲面適型「背靠」款式眾多,該怎麼選?

一般來說,當要買背靠的時候,會有A、B兩種情況,

A狀況:我想要買個新背靠,加裝在我現在正在使用的輪椅上面。

B狀況:我想要有新背靠加裝在新買的輪椅上,這兩種情況會產生不同的適配順序。

以台灣來說,最常見的情況是A,但比較正確的適配流程其實是B,你一定會想,為什麼?這兩種情況適配的順序差在哪呢?


背靠適配 3 步驟

8

簡單說,如果你先買了輪椅,再來挑背靠,那治療師我在幫你選背靠的時候,就需要先排除那一些你輪椅裝不上去的背靠之後,然後才能幫你建議啦。雖然這樣做也不是不行,但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所以還是建議大家,買輪椅的時候要順便評估背靠喔

在弄懂曲面背靠要怎麼選擇的流程後,下兩篇,我們再來談兩個流程的進一步細節跟市場上背靠的秘辛喔!


下方提供背靠測量的相關影片,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觀看:

背靠高度這樣量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

輪椅坐不住只能五花大綁嗎?善用輪椅座墊和空中傾倒功能,立即提升照顧品質。

在治療室服務的時候,每天個案不同,但有個聲音卻是每天都有的。

當我說:「阿伯,我們從輪椅移過來復健器材上!」

此時“刷、刷、刷”的聲音此筆落得響起,不是悅耳的交響樂,而是一個在約束與解放來回的擺盪聲。

每當家屬跟我說:「老師,因為他會滑、因為他會往前倒、因為他會躁動、因為…因為…,所以把他綁起來,比較安全。」我都會在心中長嘆一口氣。是阿,有些老人或身障者,因為自理能力不高,所以需要用綁帶,將他們固定在輪椅上。但其實,他們雖自理能力不高,但意識約略還清楚的,在意識清楚下,身體被五花大綁著,如果是我,我大概也會無敵躁動吧

其實每位照顧者都很用心,但有時因為每天工作焦頭爛額,根本沒空再去了解新一點的照護知識。情急之下,就選擇了一個自認為最方便的照顧方式:約束帶就因這樣廣泛運用。但善用輔具就可以讓使用者或照護者,擺脫這「」和「」的約束。

2


「滑」怎麼解決:

為什麼會滑,簡單說就是坐不住。長期固定坐姿的輪椅使用者,坐骨和尾骨周圍的脆弱區域,如果沒有經常紓壓,就會麻就會痛,一痛,就要找出口。

坐在輪椅上沒有往後的空間,那就是一直往前發展的滑出去,此時我們可以先從坐墊來改善這個「滑」出去的距離

1. S曲面的坐墊:

大家的屁股都不是平面的吧!藉由順著人體曲線設計,平均分散壓力,改善乘坐舒適度,降低滑出去狀況,這是一個較簡易方法。但如果乘坐輪椅時間很長,或身體變形、骨盆歪斜嚴重,建議大家使用氣墊座來調整。

3

2. 輪椅坐墊:

市面上有許多牌子的輪椅座墊,依需求的不同,選購不同的座墊。但單就解決這件事,可挑選擺位調整性高、穩定性高的坐墊。

以下的比較表可以讓大家參考看看,想更了解氣墊座的資訊,可以閱讀 物理治療實驗室 PT KEN 的現在屁股不開花,全靠當年有了它:壓瘡與輪椅坐墊這篇文章,有詳細的介紹。

4


「倒」怎麼解決:

大家回想一下,當年入學新生訓練,你記得什麼?教官在講台上說的話,還是旁邊那女孩的微微一笑很傾城。

5
(圖片來源:網路)

哈哈,這些我都不記得,我只記得坐在坐墊面積比抹布還小的童軍椅上,度過了三小時,而那三小時如同過了三生三世一樣,十分痠痛阿。

其實童軍椅與輪椅的乘坐概念是相同,如果背靠支撐性與包覆性不佳,全身壓力又在屁股上,光HOLD住自己重心坐好,就已消耗了大半的體力了,當沒支撐又加上體力不佳,就會像我旁邊那同學,抗拒不了地心引力的召喚了。

6
(圖片來源:網路)

以下幾個藉由輔具功能的使用方式,可以解決部分的「倒」。

1. 曲面式背靠:

輪椅背靠可以依不同身形與症狀,靈活調整。一個適配的曲度 + 完善的支撐,就可以讓坐姿更穩定、更舒適,重點是,如果希望老人家自己多少推一下輪椅的話,那先坐穩了,推行的效率就可以大幅提升!

輪椅背靠有分胸廓支撐、骨盆支撐,詳細的介紹可以看我之前 這篇文章

7

然而,使用背靠可解決部分的使用者支撐問題,但有些可能因為經濟考量,或者,使用背靠還是抵不了地心引力的召喚,那就要利用輪椅上的功能來抵抗了。

2. 後躺、空中傾倒功能:

其實抗地心引力很簡單,道理就像拔河一樣。如果身體一直往前倒,那我們何不就用反方向的力量去牽制呢?例如說:

  1. 把背墊角度打開,身體往後躺,就不會再往前倒
  2. 身體呈現「翹起約5-10度」,使用者的臀部舒服地處在較低的位置、雙腿較高;這樣的重心位置,身體向後也可減輕往前滑落的問題。

對於身體更虛弱,或是經濟能力許可的使用者,就會需要綜合以上兩個方法,使用後躺與空中傾倒二合一輪椅 。另外研究指出,當後躺+空中傾倒大於等於45度且仰躺大於10度時,也有減壓效果! 讓久坐有個紓壓的方式。


結語

輪椅使用者與照護者兩者,不管是生理或心理,都是我們所關切的,輔具的運用,能減少壓力與勞力的付出,聽到多一點的笑聲,這也是輔具設計這些功能的最大意義。

最後提醒各位朋友,安全性考量,乘坐在輪椅上的使用者,都是需要使用骨盆帶固定的,這一條綁帶這可不能省阿~就如同上車要繫安全帶一樣嘿。

本文授權轉載自 李展瑋 職能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