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長照知識 心理健康 未分類

你的過去還沒「過去」,你準備好認清現實了嗎?

圖片由pexels提供,與本書無關

隨著年紀漸長,我們反而更能體會並認清:在數不清的幾年前,在孩童或年輕時發生的事,即使已經過了許久,至今卻還能左右我們的感受和人際關係。

當年和父母、兄弟姊妹以及爺爺奶奶一起經歷過的所有事,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甚至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態度以及在公私領域和他人的互動關係上, 仍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理智上,我們都知道那已經是三、四十年前或是更久遠年代的事了,現在或許不再那麼重要,但卻還是深深地困擾著我們。如今,我們的憤怒、失望、委屈、生氣和無助、嫉妒和羨慕、對自己和他人的不滿等種種感受,全都在告訴我們:那些發生在童年時期的事情,並未真正的「完結」,我們也並未真正釋懷。

正因為我們把過往的經歷背在自己身上,所以無論走到哪──也許只是離家「僅」五百公里遠,或是斷絕和父母手足的聯繫,然後相信這一切都已經「結束」了 ── 即便如此,回憶仍舊如影隨形。

打從在媽媽的肚子裡開始,我們人生每個階段裡所出現的情緒、想法和身體的感受,都會一一儲存在我們的靈魂裡。因此我們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和別人相處時會感到受挫、阻斷了內心的安定感,結果只得到憤怒不滿的情緒以及爭吵,還有接踵而來的病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內在的能量無法流動,但,流動的能量才能帶來生活樂趣。

我們的愛,我們的呼吸、血液和身體的循環,都需要自由自在,才能暢通。

我們無法逃避自己的過去。我們愈想這麼做,它就會反撲得愈加厲害,我們仍得面對痛苦的回憶。不斷逃避自己和往事並不是辦法,因為你不僅無法和身邊的人和平相處,更無法解開過去的心結、面對家裡某個或其他對你造成影響的人。

你準備好認清現實了嗎?

我可以理解許多人的心情,他們根本無心再次探究自己的過去;但這就好比開車時,偶爾必須察看後照鏡一般重要。因為所有的衝突、你對現況的不滿足、引起憤怒的情緒和無法平復的心情── 原因都來自於過去。

那時的我們只是個孩子,必須依賴某個或某些人 ── 一開始是生理和心理上的,之後更需要他們在經濟上的支持。那時的我們沒有力量、自由,更無法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

有好長一段時間, 我們經歷了沒有權力、感到無助與依賴, 甚至被害怕、恐懼所包圍,無法獲得別人充分的關注、認同和愛。這些負面或其他的感受,卻會因為今日的某些人(老闆、鄰居、婆婆或是兄弟)或是某個事件而再度浮現。

你問問自己:在你現階段的人生中,是誰讓你心神不寧?暴跳如雷?還傷害了你?哪個人又時常讓你覺得頭痛、無助、無言,甚至癱軟無力?又是哪號人物可以惹得你怒氣直衝或是直接爆炸?你工作的地方或是左右鄰居,是不是也有某些人讓你避之唯恐不及?你見到他就想作嘔,讓你最無法忍受的又是哪一種類型的人呢?
痛苦的過程是必經之路。

我方才已經說過,如果你期盼擁有快樂的人生,能懂得與自己和他人相處,這些人正好具備這些功用 ── 你少不了他們的幫忙。因為他們投射出的正是你幼兒或年少階段時某個人的模樣,也讓你明白,你拒抗的或討厭的事,其實就是你自己。這個答案就在你心裡。

你準備好要認清事實或找出答案了嗎?

本文轉載自:謝謝生命中的討厭鬼: 學會心靈轉化法,讓笨蛋天使幫你重拾平靜與快樂! 
大好書屋

getImage

分類
社會福利 長照資源

有工作能力之家人辭去全職工作,在家當家庭照顧者,可以領照顧津貼嗎?

不管什麼原因,只要「照顧」失去自理能力的家人,就是家庭照顧者。

2015年全台約76萬失能人口,扣除住在養護中心的10萬名長者,以及20多萬雇有外籍看護的家庭,剩下40多萬名的失能者,都是由配偶、媳婦、子女等家庭照顧者扛起照顧重擔。

據統計台灣的家庭照顧者,平均每日照顧14小時,且長達十年,六成家庭照顧者有憂鬱傾向。女性照顧者較願意尋求外界支援,而男性容易壓抑情緒,一旦撐不下去,反應可能很激烈。

雖然政府對失能者有機構收容安置、居家服務、僱用外籍看護、日間照顧補助、居家和機構式喘息服務。但是若不幸的,如果以上的服務您都不能使用,那至少還能拿點微薄的津貼。

對於家庭照顧者的津貼有以下:

  1.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5000/ (向社會局老人科申請)
  2. 身心障礙者照顧津貼 3000/ (向社會局身心障礙科申請) 不是每個縣市都有

person in hospital gown using walking frame beside hospital bed
Photo by rawpixel.com on Pexels.com

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  補貼家庭照顧者5000元/月

受照顧者和照顧者需同時符合以下狀況︰

1.受照顧者:

  • 設籍並實際居住本市,領有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失能程度經評估為重度以上,且實際由家人照顧。
  • 未接受機構收容安置、居家服務、未僱用看護(傭)、未領有政府提供之日間照顧服務補助或其他照顧服務。

2.照顧者:

  • 與受照顧者同樣設籍並實際居住本市。
  • 受照顧者之配偶、二親等以內之直系血親卑親屬、出嫁之女兒或子為他人贅夫者及其配偶。
  • 未從事全職工作,且實際負責照顧受照顧者。
  • 照顧者應以請領一位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為限。
  • 16歲以上未滿65歲,且無社會救助法第5條之3第1款至第3款、第6款及第7款規定之情事。

grandmother making faces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身心障礙者照顧津貼 補貼家庭照顧者 3000/月 (此為高雄市資料)

被照顧者的條件:

  1. 日常生活活動功能達中度和重度 (巴氏量表60分以下)
  2. 年滿2歲未滿65歲且設籍並實際居住本市者。(高雄市)
  3. 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者。
  4. 未領有政府居家照顧服務補助、身障者家屬自助團體居家服務補助、重病住院看護補助或其他照顧費用補助。
  5. 未入住安養或養護機構、護理之家、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含日間、夜間及全日型機構)、醫療機構設置之呼吸照護病房等照護機構。
  6. 未就學者,唯如其就學時需照顧者陪伴、協助如廁、進食,經評估專案核定。
  7. 未僱用看護(傭)或外籍監護工者。
  8. 未達中度需求強度但經本局或受委託單位評估確實需由他人照顧日常生活且領有重度以上身心障礙手冊或身心障礙證明者。

照顧者條件:

(一)與被照顧者設籍同一戶並同住且實際居住於本市。
(二)未從事全時工作,且每日工作時數不超過4小時。
(三)除夜間睡眠時間外,陪同被照顧者達8小時以上
(四)年滿16歲,未滿65歲,且無下列情事之一者:

  1. 25歲以下仍在國內就讀空中大學、高級中等以上進修學校、在職班、學分班、僅於夜間或假日上課、遠距教學以外之學校,致不能工作。
  2. 身心障礙致不能工作。
  3. 罹患嚴重傷、病,必須3個月以上之治療或療養致不能工作。
  4. 婦女懷胎6個月以上至分娩後2個月內,致不能工作。
  5. 受監護宣告及輔助宣告者。
  6. 領有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

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關係應屬下列之一:

  1. 為申領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應計之家庭人口。
  2. 其父母、子女、配偶、媳婦或女婿。
  3. 經訪視調查上開親屬已過世或因疾病及其他因素(不包含工作)而無法擔任照顧者,得以由二親等以內之直系血親或旁系血親為照顧者。
  • 每位照顧者以請領一位身心障礙照顧者津貼為限,且不得同時領取其他照顧津貼

免費喘息咖啡 讓家庭照顧者轉換心情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為協助「家庭照顧者」轉換心情,以台北市大安區的「極簡咖啡館」試辦「家庭照顧者喘息咖啡」。即日起至11月 30日前,家庭照顧者只要在店內留下聯絡方式,即可獲贈一杯免費咖啡。

14199737_957385157717826_8894386963954785804_n.jpg
圖片來源:極簡咖啡館

在極簡咖啡館一角,有一個專屬於家庭照顧者的「心靈角落」,溫暖的燈光營造放鬆的氣氛,除了品嚐免費的咖啡,還有長照相關書籍和文宣品。更可以寄張明信片給自己,幫自己打打氣。

14199716_1085092154909728_1151950247663370327_n.jpg
圖片來源: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極簡咖啡館的員工配戴「長照可問我」的胸章,提供支持性服務相關資訊。預計年底前推動全國至少5個試辦咖啡館,願意協助此計畫的咖啡館可主動與家總聯繫。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諮詢專線 0800-507272

註:極簡咖啡館 台北市大安區泰順街2巷42號。

分類
達人專欄 愛長照

哪一天自己也生病了,誰來照顧我呢?-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先生中風多年,我每天將近24小時不間斷的在他身邊照顧,變得幾乎不能出門旅行甚至是聚餐,短短兩年就瘦了10公斤,最近還出現失眠與憂鬱的現象,我的心底漸漸浮出一個聲音:『萬一哪一天自己也生病了,誰要照顧我呢?』」

image.jpg
圖片來源:Pixabay

在照顧的過程中,照顧者犧牲了自己從事休閒嗜好的時間、減少與朋友聚會的次數,漸漸地產生踏不出家門、走不出去的感覺,難免會產生孤單感,好像未來的生活就只能如此枯燥乏味、一成不變。

照顧者無時無刻掛心著被照顧者,連自己休息的時間都要沒了,久而久之,自己身心俱疲,如果哪天自己也生病了,誰來照顧我呢?又或者,哪天被照顧者離開了,生活的重心突然被抽空,要如何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呢?

在此建議照顧者要適時挪出「一點時間」給自己,大膽地請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分擔照顧的事務請家人或他人幫忙時,盡量不說「幫我」,而改用其他詞彙代替,為的是讓聽話者覺得自己所幫助的對象是被照顧者,而不是照顧者。

下面提供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希望照顧者可以試著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獲得其他人更多的協助。

image(1).jpg

照顧的事務是需要全家人一起幫忙與分擔的如果全都落在一個人身上,一定會承受不住的。

image(2).png
圖片來源:stocksnap

照顧者記得要給自己一點喘息的時間來照顧自己,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能夠提供更好的照顧。

定期給自己時間與朋友聚會、運動,或者去看場電影、吃喜歡的料理、看本書,總之,要讓自己有時間「好好休息」,休息之於照顧者,就像水之於植物,滋養我們,使我們的身心堅強茁壯。

同時,也要為自己規劃「老年生活」,為自己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最重要的是,讓現在的自己有能量繼續每一天的照顧生活。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本文由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2.png作者  諮商心理師 陳乃綾

  • 諮商心理師陳乃綾
  • 實踐大學家庭諮商輔導所
  • 國家考試及格諮商心理師
  • 衛生局自殺防治安心專線線上督導
  • 國高中輔導老師、生涯規劃組長
  • 碩士畢業論文(2012):參與脈輪舞蹈的身心回歸之旅:從蛹蛻變為蝴蝶的自我敘說

愛長照簡介

照顧路上不孤單,愛長照與您站在一起。

愛長照是關懷臺灣長照、銀髮、照顧者的網路服務平台,我們將提供您照顧技巧、疾病知識、輔具及社會資源、補助申請、心理諮詢等資訊,期望使照護者得到有力的支持,幫助被照顧者能夠得到妥善的關懷與照顧,共同打造希望、愛心、互助的溫暖社會。

分類
長照知識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澳洲長照機構參訪

澳洲的老人照顧服務分為三大體系:

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照顧,因為個人所得稅高達40%,且人口密度只有2.8 人/平方公里(台灣人口密度645.27 人/平方公里),所以設備和空間當然比台灣好很多。這篇是小編透過當地澳洲塔斯馬尼亞當地扶輪社的協助,拜訪當地醫療和長照機構的心得文。

備註一:依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公佈之2010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Health Data 顯示 OECD 國家2008年平均醫療支出占 GDP 之9%;最高的是美國的16.0%,最低的是墨西哥之5.9%,法國11.2%,瑞典10.7%,德國10.5%,加拿大10.4%,澳大利亞8.5%, 英國為8.7% ,而日本則為8.1%,韓國也達6.5%。台灣則大於6%左右

對照顧人力資格、訓練、證照及服務內容均有不同的分級,(不像台灣固定每小時180 元),讓照護人力有進修的動力,專業能力也容易被尊重。

澳洲大多是大型長照機構

,轄下擁有多家養老院、居家服務、喘息、日間照顧中心等提供多元化服務。三年評鑑一次、每年一次預知的查核和一次不預知的抽查。不論是居家照顧包裹(Home Care Package)、中途照顧、喘息服務及機構進住服務,皆須經過政府部門ACAT(Aged Care Assessment Team)評估。由政府補助大部分照顧費和個人支付額外服務費用。

備註:透過個人資產調查(現有收入和財產合併計算),具有相似資產的人會支付相似的費用,有能力支付照顧服務的人會被要求支付,沒有能力支付的人會受到協助。進住機構費用,高照護需求每日費用約45塊澳幣(依機構而異)額外服務每日加付約 50-60 澳幣。如果資產低於澳幣$44,000,由政府全額負擔。家庭照顧者會經由喘息與諮商服務獲得足夠支持。

澳洲銀髮族跟台灣一樣,除非沒有選擇,否則不輕易入住安養機構。

我認識的退休長輩,他們不是發展事業第二春就是從事志工(例如:社區醫療急救志工組織 CERTs 社區緊急反應組織 )、運動或是個人興趣,整個生活多采多姿和印象中的老人不同。而且比台灣幸運的是,他們在住安養機構和住家裡中間,還有老人住宅可以選擇。所謂老人住宅,就是興建在醫院或安養院附近,銷售或出租給老人的住宅。因為需要服務的老人住得集中,在使用居家照護、復健或到府清潔等等的服務,都降低了服務業者舟車勞頓的無形成本,自然可以提供更經濟實惠的到宅服務。

下圖為一大型安養院的模型,左下角安養院可以住400多人,周圍還有獨棟的老人住宅,鄰近地方也有醫院。

10494821_260054404186819_4952113637641641328_n

機構內空間寬敞舒適,乾淨沒有異味、設備先進、活動多樣、廚房清潔衛生,住民可以像自家一樣佈置自己的房間,還可各種自費客製化服務可滿足個人需求。在機構照顧的老人少見插管,不是不收容插管的老人,而是機構以協助老人移除管路(氣切管、鼻胃管、尿管)為目標。(不知道移除管路是不是政府評鑑的指標之一)

1524736_260057110853215_7252722594854362440_n
病床可以上下升降,最低可以低到地面。床頭櫃旁邊是紅外線感應器,若是監測到半夜離床,會主動通報值班人員。
10478206_260102490848677_6477499678113743184_n
每間房間都有獨立的廁所,感應式燈光只要有人靠近就會亮,空間寬廣排氣排水佳,且每日有清潔人員打掃。

新的趨勢是安養院和社區融為一體

,下圖為安養院的咖啡廳旁邊還有理髮廳(沒有入鏡),窗明几淨且平價的飲食吸引不少社區的民眾來此聚會。如此可以增加社區民眾的入住率外,在此入住的長者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被隔離在安養院,反而像是住在一般社區中。

10475219_259878387537754_2219324503832733221_n.jpg
對外開放的咖啡廳,讓機構和社區的隔閡不見。

另外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安養院鄰近幼稚園

,幼稚園的小朋友每隔一段時 間,就會來安養院和長輩一起學習或玩耍,我們參訪的時候沒有遇到小朋友,所以沒有照片比較可惜。不過我知道日本也有這樣的想法,大家可以參考天下雜誌的報導。

10511248_260097347515858_8651443862408334018_n.jpg
烹調區域冰箱、微波爐、烤箱、電磁爐、餐具一應俱全,就像是自己家一樣。當子女或朋友來訪時,就可以一起料理想吃的食物。
10426686_260102940848632_1153275510249592150_n.jpg
木質地板和桌子給人溫暖柔和的感覺,桌子四個角採弧形設計,老人家撞到時比較不容易受傷。桌子圍著一圈黑邊,讓被子較差的長者,容易辨視桌緣的邊界。
10440947_260099684182291_5196932944097565278_n.jpg
防火門上彩繪樹和河流,失智症老人會以為那是真的樹和河流,除了不會硬闖外也較不覺得被關在安養院中。不過有資深護理人員跟小編反應,如果門的把手明顯的話,就容易被失智者識破其實是一道門。
10511162_260103084181951_8058352963310633856_n.jpg
失智症區域的院子,除了可自由散步外,還有一直繞著院子轉的專車,失智症長輩可以自由的上車、下車,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行動不受拘束,但是實際上他們不曾離開園區。
10509727_260100014182258_3878597225673889607_n.jpg
大概每10幾個長者自成一個小區域,會有獨立的小公共空間。每個小區內有獨立的洗手設備,工作人員每到一個區域都要洗一次手,降低院內互相感染的機會。
10440959_260099424182317_8456076159778179963_n.jpg
每間安養院都有配合的社區藥局,社區藥局的藥師會調劑好一週的藥量再配送到安養院,安養院會有專責人員協助每個老長確實服藥。
10457960_260181600840766_2784740475858565650_n
不同機構,藥品調劑後分裝的方式不同,不過相對於上圖的方法,小編認為用PVC袋打印上資料,比較節省時間和空間。每個壓克力盒裡就是一個人一週的藥量,依時間順序一餐一袋在同一長條PVC袋中。
10409366_260100237515569_4056946489425525508_n
護佐Amy跟小編介紹如何確保每個長者都在正確的時間,服用正確的藥品。
未命名-3.jpg
每個住民就像在家一樣穿著自己的衣服,各小區需要清潔的衣服只要丟入這台機器,就會傳送到洗衣部統一清洗烘乾,折好的衣服會依衣服上的條碼送還給各自的主人。
10408858_260178184174441_4935202150294709046_n
這是協助長者從坐姿起身和移動的裝置,使用方法如下面的影片。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海外參訪文,現在我們正在為今年日本東京的HCR輔具展的旅費募資,擊如果你想了解詳情,點擊連結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