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umanitas經營的Apartments for Life老人公寓中,各個公寓發展出各式各樣吸引外界進來公寓與住民互動的特色模式:記憶博物館、美術藝廊,甚至是小型動物園,這些都由盡量滿足住民需求的服務文化而來。身為領導者的Hans Becker也整理出四項創新老人公寓的照顧服務思維:做自己的主人、用進廢退、大家庭思維、「是」的文化。
特別的是,這樣的場所不會有著隨著身體失能或失智而面臨被迫離開的命運,Apartments for Life以終身公寓為設計主軸,提供了一個通用的生活空間以及社區營造設計。
這是由Dr. Hans Becker在2017年6月設立的終身公寓,共有40個單元:包含18間單人房與22間雙人房。還有一個區域是懷舊博物館,專門收藏古早年代,跟食衣住行娛樂有關的物品,分門別類擺放在不同的房間。另外在室內的走道空間,也陳列了百年室內輪椅或農具等。
因為Becker的父親認為被機構照顧是悲慘的,所以他決定要改變這個負面思想。他主張機構不應該是醫療或財務導向,因為要真誠面對長者會逐漸退化,所以在居住環境中要思考的是「快樂」,而不是治癒。
若你在台灣社會中看到 June Fisher女士,你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同情起她。滿頭白髮,還要拿著助行器賣力地往前行,你可能會覺得她應該要坐在輪椅上被外勞推著走,即便拿著助行器,她的行動依然遲緩,甚至會讓你覺得不耐煩,心想她走得這麼慢,把你的去路都擋住了,等會約會要遲到了;也或是你有顆善心,想幫她做點事情,開個門、拿個東西、扶她過馬路… 甚至還會為這份小小善心感到驕傲,覺得今天日行一善了…
但你不會想到,對 June 來說,她最想要的,不是幫她拿東西、幫她開門、或扶她過馬路;而是坐下來,和她有段關於輔具設計、關於醫療發展、關於科技如何運用在高齡領域和關於人生的種種有意義的對話(intellectual conversation)。
每個人的生命軌跡和故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原創性,這種個體的獨特與珍貴性,很多人自己都不了解,而選擇隨波逐流,其實社會和長者本身都更該有意識去珍視並凸顯這樣的原創性。 新創公司The History Project就讓一般人可以用最簡單、最自然的方式把各式各樣的個人生命故事保留下來,紐約時報2015年選擇投資該公司,正是因為他們認為:每個人一生中的片段的知識集結在一起,就是正在發生的當代歷史。
作者簡介: Deborah Yang(楊寧茵)是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曾任職台灣、美國的報紙、廣播、電視、雜誌等不同媒體,曾獲美國新加州傳媒(New California Media)年度最佳專題報導、最佳即時新聞報導和年度最佳多重優秀報導等榮譽;在矽谷高科技公司擔任全球公關和市場行銷主管多年。2013協助台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華府和紐約等地上映,並協助帶領片中10名不老騎士進行舊金山到洛杉磯的騎蹟之旅,受到僑界和美國主流媒體的矚目,成功將台灣高齡樂活的形象推向美國主流社會。
對此,彼得說:「Age UK 應該改名叫Age OK,只要看看我就知道了!」(You should name Age UK, Age OK, as I now feel all OK!)
對吉娜和彼得來說,他們能從低谷中走出,靠的不是藥、不是醫生,而是Age UK 針對他們的狀況所開的「個人處方」,整合不同服務,運用的成本極低,效果卻很大,最重要的是,結果真的讓他們有幸福的感覺。
更完整、更全面、更有系統,2016銀浪新創力工作坊Age UK專場
Age UK 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服務模式,2015年首次在銀浪新創力國際週中,由專案經理Sian Brooks介紹,當時就讓很多人驚艷。有部分參與者更已嘗試在自己的社區裡建立台灣版的整合服務模式。今年,為了讓更多人對這個服務模式得到更紮實、更深入的了解,甚至開始在自己的社區中實踐或試辦,我們特別邀請Age UK 整合服務計畫負責人克莉絲康門福特 (Chris Commerford)和這個計畫第一個試辦地區康爾沃(Cornwall) 的專案經理珍妮艾金森(Jenny Atkinson)來台擔任講師,透過他們第一手的知識和經驗,以及系統化的學習模組,把這個「希望為所有長者創造幸福晚年的整合計畫」完整呈現在台灣朋友的面前。
作者簡介: Deborah Yang(楊寧茵)是銀享全球共同創辦人。曾任職台灣、美國的報紙、廣播、電視、雜誌等不同媒體,曾獲美國新加州傳媒(New California Media)年度最佳專題報導、最佳即時新聞報導和年度最佳多重優秀報導等榮譽;在矽谷高科技公司擔任全球公關和市場行銷主管多年。2013協助台灣紀錄片不老騎士在舊金山灣區、洛杉磯、華府和紐約等地上映,並協助帶領片中10名不老騎士進行舊金山到洛杉磯的騎蹟之旅,受到僑界和美國主流媒體的矚目,成功將台灣高齡樂活的形象推向美國主流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