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

從協助失智君得到智慧

生命起起伏伏,有時超乎想像,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知道嗎?身為一個醫師,有時不需要親身經歷也能同理失智君生命中的失去。而經歷熟悉的家人慢慢改變,在面對一再出現的症狀時,除了擔心、不捨與憤怒之外,我們能做些什麼,帶給失智君什麼,又能從過去的痛苦累積多少智慧呢?

失智君一切的改變都是獨一無二的,他開始猜疑,遊走,性格改變,健忘,失去秩序,但他還是希望保有他以往的獨特。

希望他說的話能被重視,做的事能被肯定,以往跟家人的互動還是一樣親密,雖然他可能知道他生病了,或許他不認為自己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陪伴失智君,我們了解我們能承受的生命有多重。

在陪伴失智君與家人的過程中,我體會到每個人面對失去的方式不同

,因此,生命回饋給照護者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曾有失智君因疾病開始出現三個字的問候語,隔了一陣子再問照顧者,回答的是「進步很多,以前是三個字,現在是五個字,也有失智君在未患疾病前與家人看法見解不同而離家,因失智讓一家重新再聚一起,出現「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他」。

此外,還有因健忘一再發紅包的慷慨失智君;勇往直前徒步走數十公里的失智君;「什麼都不會,只會說『都好』」的失智君。

生活其實不難,鼓勵與陪伴,不管在任何情境我們都協助,日子就都安穩。因此,我們在每次協助失智君的過程中,學習到了如何解決問題與移轉心境,得到智慧。

正面看待失去吧!或許一個更緩和可行的方式是將焦點轉到我們現在還擁有的,也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在高雄長庚醫院智能與老化中心的團隊所接觸的家庭中,我們體會到家人能一起討論並說出擔心失智症未來可能對自己或失智君的生活帶來多少衝擊,是一個很重要的起點。釐清自己的擔心可以提前準備,陪伴與提早對未來的準備可以讓生活更平安。無法面對失去時,逃避也不是懦弱,準備好了再面對也無妨。

以現今的退化性失智症而言,藥物或非藥物療法都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但不全然讓人滿意。我看到失智君臉上的笑容,都源自於了解他的照顧者。當我們願意坦然分享如何面對失去時,我們已往前一大步。

(作者是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一般神經科主任、受恩獅子軍(失智症照顧者互助社群)總顧問,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本文授權轉載自 台灣受恩(股)公司 ,歡迎加入該公司經營的「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失智症照顧者互助交流分享社團。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

一個簡單智慧科技裝置,降低失智老人出走率

你知道收容、照護失智老人的機構最擔心什麼嗎?

「老人走失」絕對是頭號問題。

一來,老人平白無故地走出去,萬一遇到什麼危險,如何向家屬交代?如果傳出去,機構的面子該往哪裡擺?一來,尋找一個走失老人必須動員許多人力支援,但平常照顧人手已不夠用,如何兼顧走失老人和機構裡老人的安全?

有沒有什麼工具或方法,可讓這些失智老人保有行動自由,但又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即將走出機構大門的老人?

日前,貿協在世貿一館舉辦「AI醫療與銀髮照護發展趨勢研討會」,講者之一台灣受恩副總經理翁國倫透過實例分享實例,說明「科技」如何成為銀髮照護的好幫手。

翁國倫表示,國內有間醫院為解決「失智老人出走」問題而找上他們,受恩建議他們在機構門上加裝「磁簧開關」。神奇的是,自從加裝這個電磁感應裝置後,老人的走失率降至原來的一成,再也不必三天兩頭就出動護理人員沿街找人。這個例子,說明一個科技小物如何在銀髮照護領域立下大功。

除磁簧開關外,翁國倫也分享其他智慧居家感測裝置的厲害之處,像是360度熱軌跡感應器可在不侵犯隱私的情況下紀錄長輩的位置和行動軌跡;裝於馬桶的水流感測器可記錄長輩每日的如廁次數和種類;智慧床墊可偵測長輩的睡眠狀態與上下床情形;人臉辨識攝影機可用於門禁管理,也可協助剛到職的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叫出長輩姓名。

有了這些簡單、成本較低的感測器,長輩無須穿戴智慧裝置,可在兼顧隱私和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讓後端監管人員掌握個別長輩生活習慣,並可及時發現異常之處。

翁國倫舉例,有一回,受恩發現一獨居老人在廚房待了半小時,但根據以往老人家中360度熱軌跡感應器傳來的資訊紀錄,說明老人不是一個習慣在廚房久待的人,於是受恩派前線人員上門查看,結果發現老人倒臥在廚房,「不敢想像,如果沒有派人過去,後面會發生什麼事。」翁國倫憂心說道。

高齡社會可能面臨的問題,像是照護人力短缺或獨居老人增加等,都可能隨著科技進步迎刃而解。重要的是,在研發和引進先進的科技同時,是否以有溫度的人性和服務作為出發點?受恩的例子可作為參考。

本文授權轉載自 台灣受恩(股)公司 ,歡迎加入該公司經營的「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失智症照顧者互助交流分享社團。

分類
社會福利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長照資源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居家醫療

余尚儒:「我們需要怎樣的在宅醫療?」寫於國際研討會之後

文/余尚儒 攝影/趙敏
**在宅醫療國際研討會: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建構與展望|簡報下載**

「在宅醫療國際研討會: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建構與展望」於7月29日圓滿落幕,會中借鏡日本經驗,探討台灣如何發展本土世代研究,透過實證基礎,提供價值導向和有效醫療的可能性。本文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寫於研討會之後,提出「我們需要怎樣的在宅醫療」,供讀者思考。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於7月29日共同主辦「在宅醫療國際研討會」,順利圓滿落幕。來自名古屋大學老年內科的團隊與台灣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以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台下400位參加者,分享在宅醫療的研究。

討論過程中,也引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的經驗,以及台下參加者對大醫院提供在宅醫療的疑慮。基層前輩指出,全民健保開始之後,第三方付費改變原有醫病關係,後續造成的衝擊之一,包含醫師不再願意「出診」

醫病疏離的時代,在宅醫療會不會產生醫療糾紛?

又如與會者擔心,眼下大型醫院派遣醫師進攻居家,到底醫院該扮演什麼角色?基層開業醫師的能力,是否足以應付在宅醫療需求?面對各種議題,與會者們渴求得一張解方。

回歸實證,可以參考走過30年(1986年開始醫療保險給付)的日本經驗。在日本,提供在宅醫療服務的主體是基層診所,並不是醫院;但即便是診所主體,全國只有22.4%參與在宅醫療。因此,在宅醫療是否應該成為醫界的全民運動?應該不用。

最近,日本厚生勞動省與日本醫師會方向,要推動「以家庭醫師為基礎」的在宅醫療,也就是讓開業醫師去看自己的「老病人」,所以,每家診所平均訪視的個案約1~9人。然而,確實也存在不少個案超過100位的診所,原因無他,醫生、護士也是人,需要休息,可以提供365天24小時全時間管理的診所,需有一定的規模。

由此可見,日本在宅醫療的服務提供是相當多元而豐富的

,台灣有沒有必要「全國統一」出一個模式,值得討論。在日本,沒有在宅醫療服務的地方,事實上也是存在的,並不需要意外。

回歸現實:首先,在宅醫療不可能,也沒有辦法完全取代醫院醫療,所以,在宅醫療該扮演什麼角色呢?

在宅醫療也是一種醫療,不可能保證沒有醫療糾紛;又,在宅醫療服務,遊走於醫療與長照系統之間,服務內容到什麼程度?由誰提供到宅服務?該由誰來付費?付費程度多少是合理?(5%部分負擔合理?)以上這些問題,可總結成:「我們需要怎樣的在宅醫療?」

研討會過程中,我不斷提醒在場專家們,我們應該問「民眾的需要」是什麼?

於是,2017年9月,學會開始舉辦「在宅沙龍」,沙龍的核心價值,就是要大家思考:「我們需要怎樣的在宅醫療?」

我個人理想中的在宅醫療,是「小而美、多而廣」的生態系以厝邊醫師為主要提供者,提供全時間的服務。

當然,無法滿足所有的需求,在宅醫療的服務需要分化,少數以緩和醫療為主,支援其他厝邊醫師的強化型診所,是有必要存在的。

此外,居家病人往往有長照需求,為節省繁瑣作業,有沒有可能「居家長照支援診所(居長所)」,讓個管師進駐診所,銜接照管中心和各級長照單位?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

無論如何,重拾人與人的信賴關係,以社區營造為目標,這是我的診所──都蘭診所正在做的事情。

在醫療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就是新興醫療誕生最好的時代。

**在宅醫療國際研討會:在地整體照顧系統建構與展望|簡報下載**

本文授權轉載自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飲食營養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

長照點線面/失智者飲食照顧學問大

「吃飯」這件事對失智症照顧者來說是每天的挑戰!

由於失智君每個階段的飲食行為表現與需求的轉變,在用餐上出現許多令照顧者感到不愉快的行為反應,吃飯如同作戰,照顧者倍感壓力。

失智君的飲食行為多樣性會隨之變化,因為大腦功能逐漸退化,在飲食上的表現像是「忘記吃過了,以為還沒吃因而重複要求吃」,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失智君都會重複要求吃東西,也有出現食慾改變、忘記進食,甚至拒食…等這些飲食行為的差異以及分辨能力下降。

例如:「不會分辨食物可不可以吃、是否吃飽了、吃多少才夠、看到食物就吃」;或是習慣改變,如「想煮飯或每天吃同樣的食物、想以相同順序吃、想在固定時間吃、需要很長時間吃、用手抓食物」;喜好改變,以前喜歡現在不愛了、注意力不集中,食物含在嘴裡但不嚼、口嚼食物但不吞等等。

此外,隨著腦部退化進展,吞食能力亦下降,如「吃飯喝水嗆咳、口含食物不吞、需要花長的時間來吞、需要餵食」等等的行為。

該給失智君吃什麼,才能延緩失智退化?銀杏、椰子油好嗎?這是許多失智症照顧者的疑問。

地中海飲食對於預防/延緩失智有研究實證支持,以地中海飲食為基礎來準備三餐是目前失智飲食照顧極力推廣的飲食模式。其強調多吃五色蔬果、彩虹蔬果,選擇全穀雜糧、豆類、堅果(每天一小匙)、橄欖油,深海魚;適量乳製品,如乳酪或優格;少吃紅肉(飽和性脂肪)、少量紅葡萄酒,這類食物富含天然抗氧化物,例如維生素B群、葉酸、β胡蘿蔔素、維生素C、E等。

值得一提的是,失智者不同階段所展現的營養需求大不相同,所以飲食照顧者首先要能掌握幾件事,包括:

失智君出現的飲食行為、失智君的營養狀況(身體質量指數BMI可以初步獲得了解)、失智君的飲食喜好、牙口吞嚥功能、失智共病(慢性病)、個性/性格/情緒,以及用餐環境等,綜合考量這些因素,是失智飲食照顧的重要關鍵。

吃飯過程是傳遞家人愛與關懷訊息的最佳時機,對於失智家庭而言,吃飯學問雖然大,但只要「了解、有愛、有包容」,失智家庭的餐桌上一樣可以吃出幸福的味道。

(作者是國立臺南護理專科學校護理師/營養師、受恩獅子軍(失智症照顧者互助社群)家屬諮詢營養師,本專欄每周三刊登)

本文授權轉載自 台灣受恩(股)公司 ,歡迎加入該公司經營的「我是獅子軍,照顧失智君」失智症照顧者互助交流分享社團。

分類
糖尿病衛教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飲食營養 家天使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想要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就靠這個維生素!

依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臺灣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5%,女性盛行率10.3%,估計台灣有超過100萬名女性罹患糖尿病。另外,在臺灣糖尿病連續6年高居女性十大死因第三位(男性為第六位),105年死亡率每十萬人41.9人(男性42.8人),估計近5,000名女性死於糖尿病的危害。

就是因為糖尿病的危害如此可怕,今天家天使就來告訴大家,究竟哪個維生素這麼神奇,可以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歡迎加入家天使粉絲專頁,每天得到最新的健康資訊 ! )

認識造成糖尿病

人體控制血糖的主要激素–胰島素是由胰臟裡的 β 細胞工廠所製造,能促使身體的組織儲存及利用血液中的血糖,當工廠出現問題或身體無法利用或儲存血糖時,就會造成一般大眾所認識的糖尿病,也因此,糖尿病依照發生的原因主要分成兩型:

第一型糖尿病

目前研究(註1)發現主要是因為遺傳性、環境及藥物造成自體免疫使得β 細胞受損,好發於小孩,然而全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當β 細胞受損後,製造的胰島素就會不足,產生糖尿病的症狀。

第二型糖尿病

主要是後天的生活習慣、先天的遺傳因素甚至是因為其他疾病所造成(註2),跟第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通常第二型糖尿病人的β 細胞功能都正常,但卻因為(1)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現象,使得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佳,無法有效利用血糖。(2)當身體對胰島素產生阻抗後,身體為了能夠維持正常血糖的利用情況,就會努力製造胰島素,然而,當努力製造的量趕不上身體對胰島素的阻抗時,就進一步使得血糖更難控制。

所以,到底是甚麼維生素這麼神奇,可以預防及改善糖尿病?

答案就是,維他命D,根據許多研究(註3-5),如果每天規則攝取維他命D,可以降低得到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另外,不管是已經罹患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一般的正常人,每天攝取足夠的維他命D都可以改上血糖的控制,並且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正常人每天該攝取多少維他命D?

維他命D攝取量.JPG
維他命D每日建議攝取量(翻譯自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Vitamin%20D-HealthProfessional/#en1​​)

目前根據研究(註6),隨著年紀不同,維他命D的攝取量介於每天400-800IU,但千萬記得,維他命D並非一般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以輕易地隨尿液帶走,是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攝取過多的維他命D反而會造稱高血鈣、腎衰竭等等的症狀,千萬要注意喔!

如何攝取維他命D?簡單一句話,去曬太陽吧!

你沒看錯,就是這麼簡單,因為維他命D是維生素中少見人體可以自己產生的,只是產生的方式需要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皮下組織會利用其能量生成維他命D,再運送到肝臟處理後,變成具有活性的維他命D,即可產生作用。

除了曬太陽還有其他辦法嗎?

如果長輩因為臥床或是行動不便,也可以補充含維他命D的食物來獲取,像是蛋黃、肝臟、牛奶等均含有維他命D,其中以魚肝油含量最多。

最後,糖尿病病人若沒控制好血糖,長期高血糖將引發一連串併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病變、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問題等。建議不管有沒有罹患糖尿病的長輩,都應該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且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

參考資料

註1:Environmental Triggers and Determinants of Type 1 Diabetes. Diabetes. 2005, 54: S125–S136. PMID 16306330doi:10.2337/diabetes.54.suppl_2.S125.

註2:Management of blood gluco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January 2009, 79 (1): 29–36. PMID 19145963.

註3:Role of Vitamin D in Insulin Secretion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for Glucose Homeostasis,Int J Endocrinol. 2010; 2010: 351385.

註4:Vitamin D and diabetes,Can Fam Physician. 2008 Jun; 54(6): 864–866.

註5: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diabetes.,Biochem J. 2017 Mar 24;474(8):1321-1332. doi: 10.1042/BCJ20170042.

註6:Institute of Medicine,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for Calcium and Vitamin D.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10.

本文授權轉載自 家天使,歡迎下載家天使APP 安卓版 、蘋果版,預約居家照顧服務​。

分類
物理治療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輔助器材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 居家照顧 居家醫療 未分類

輪椅搭曲面適型背靠,輔具展一次看完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輔具展!今年的展覽,我和窩新的治療師建宏,一起進行了一堂「曲面適形背靠個別化調整分享」,探討背靠搭配輪椅時,容易遇到的障礙,還有怎麼解決。

坐姿擺位的五大目標,要解決的就是:

  1. 維持皮膚的完整性 (舒適/不產生壓瘡)
  2. 避免肌肉骨骼變形 (脊柱側彎/關節攣縮)
  3. 促進呼吸及吞嚥的功能
  4. 發揮最大的上肢功能 (近端穩定)
  5. 增加視野及社交互動

選用合適的背靠,能讓生活更輕鬆舒適,也提高活動效率。

要怎麼挑?直接到一年一度的輔具展現場來,其實是非常划算又便利的選擇。而且展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一次看到各家廠商的亮點產品。

2018-07-30 02.28.48


輕巧型電動輪椅 + 骨盆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骨盆深背型適合骨盆側向穩定度不足的使用者,維持身體保持在正中心的位置,並且避免脊椎側彎的狀況。駕駛電輪外出時,不用擔心行駛過顛簸路面、轉彎或大角度斜坡,會讓身體晃動。

*所謂的側向穩定度不足,又有分上半背部、下背部(骨盆)兩種差別。如果不確定「上背部與骨盆,我到底哪個較無力?」那麼非常推薦到展場來體驗實車,判斷自己操作輪椅時,到底是上背、還是骨盆的晃動較嚴重,在我最近的適配經驗中,電輪搭配背靠越來越多,代表國人對背靠的重要性越來越了解了(雀躍!)。

2018-07-30-02.30.49
輕巧型電動輪椅 + 骨盆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出去一整天,回家常常很累嗎?外出時,除了腦袋在思考、工作、辦正事,身體也在盡力幫助我們達成目的。高活動型手動輪椅的使用者,上身控制力好、喜歡有效率的操控性能,會有較多前後、左右的側向動作,這時就可以搭配胸廓支撐+淺背型,就如同照片裡面的示意搭配。

1532098420-165627741_n.jpg
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助推型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胸廓背型,提供中、上背部無力,需要較強支撐的使用者,「助推輪+大幅支撐」的提案,讓助推輪組協助更有效率的推行,同時身體的擺位也很穩定。對助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怎麼 輕鬆省力推輪椅

2018-07-30-02.34.43
助推型高活動輪椅 + 胸廓深背型 曲面適形背靠

可調淺背型 曲面適形背墊

高度的調整,可以橫跨32.5公分到50公分的背高可調型,能夠依據需求,同時兼顧足夠支撐以及推行不干涉。背高可調型,也再細分深背、淺背兩種,這一台追風金剛搭配淺背型展示。

其實背高選擇是一門有趣的學問,我一般會建議用 四步驟:選背高>選背寬>選深淺>安裝與試乘

之前也有針對背高,錄了一段介紹影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輪椅必備!背靠怎麼選?第三步驟:深/淺背及骨盆/胸廓這樣選!

2018-07-30-02.36.13
可調淺背型 曲面適形背墊

手動輪椅跟電動輪椅,都可以搭配背靠?

只要有背墊管圓管的手動或電動輪椅,不限廠牌都可以搭配背靠。但如果像電輪上已經有沙發椅,那才不太適用。有了背墊管之後,就可以依據身形,選擇適合的背墊尺寸。

測量輪椅背墊管外管徑最左到最右的距離,就能選擇合適的背墊背寬尺寸,提供14”(35公分)-22”(55公分)可選,找到適合安裝背靠的背墊管,即可不須切割、鑽洞、拆除任何輪椅骨架上的物件,確保乘坐的安全。

關於安裝的技巧,你可以參考 輪椅背靠:背寬測量與安裝

以上是7/19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018 ATLife輔具展】展場熱騰騰的採訪與紀錄,只要上網登錄,就能免費進場,活動到7/22,請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囉!


本文授權轉載自 PTKen 物理治療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