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居家照顧

高齡社會下不可不知的專業人才:個管師、照專、社工師

文/賴麗秋

長照2.0服務是否到位,並提供及時有品質的服務,除了政策面上有明確的鼓勵,當中負責執行的幾位關鍵人物,包括:社工(師)、個案管理師(以下稱個管師),以及照顧管理專員(以下稱照管),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這些負責轉介、聯繫各項服務的專業人才,掌握了你我的幸福,以及生活的品質。

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以下稱長照2.0)

自民國106年實施以來將滿2年,除了擴大服務對象、擴增服務項目,今年初同時推動新給付制度;另一面,為鼓勵更多有意願者投入長照服務,擴充服務量能,以照顧更多需要照顧的民眾,在薪資結構上也做了調整與建議。

長照2.0的服務與據點增加

根據衛生福利部5月中發表的「長照2.0及支付新制推動成果」,從中可發現不僅服務人數成長,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的據點也增加了,而且出院準備計畫讓資源連結效率更高,長照人力薪資也有所成長。

為了讓民眾有快速、便利的資訊取得管道,106年11月24日長照服務專線1966開通,據衛福部統計,1966專線自開通到107年3月底,接通服務電話數量,上班日平均每日300通,非上班日平均每日87通。各種努力,就是要達到給民眾「看得到、找得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目標。

但實際上,還是有許多民眾遇到狀況,不知該如何尋求協助;對於相關資源連結,服務能否及時到位,更是需要進一步關注。

最漫長的11天 出院後空窗期待縮短

在長照給付支付制度基本理念裡,曾提及「以個案為中心:針對個案問題清單提供符合其需求之照顧服務,由照管專員或個案管理員與案家共同擬訂照顧計畫」。

但更重要的是,照顧計畫擬定後的執行,相關專業服務人員的聯繫、導入及計畫執行效果評估等,該由誰提供持續的協助。這正是需要仰賴社工(師)、個管師及照專的時候。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

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心血管疾病

「得舒飲食」、適度運動 遠離高血壓折磨必知守則

文/陳珮珊

高血壓是常見慢性病之一,儘管一般人理解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竟有7成18~39歲年輕族群不知道自己血壓過高。想要遠離高血壓,應積極量測血壓,過正常健康生活,例如採「得舒飲食」、適度運動;如需藥物治療,也應遵從醫囑,適時回報身體狀況。

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眼疾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

,根據國健署「2017年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發現,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5.2%,邁入中年40歲以上盛行率更高達37.5%。

值得注意的是,18~39歲年輕族群有23%一年內從未量過血壓,且自知率僅有34.2%,即有高達7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壓過高,顯示年輕人對於高血壓危害的認知有待進一步加強。

 

血壓是指血液流經血管時,血管壁所承受的壓力

,血壓值超過正常範圍時就稱為「高血壓」,易加速血管硬化,慢慢損壞身體器官功能。根據美國心臟學會《2017新版高血壓臨床指引》,已將高血壓定義與標準調降至收縮壓130/舒張壓80毫米汞柱(mmHg)。

高血壓一般分成原發性及續發性

,原發性高血壓成因有9成未明,而續發性高血壓通常是由疾病引起,例如甲狀腺亢進、腎病等,當疾病治癒時,高血壓也會恢復正常。

高血壓是沉默殺手

高血壓沒有明顯症狀,所以被認為是「沉默殺手」,博仁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舉了一個案例,指出曾有位民眾去喝喜酒時滿臉紅通通,眾人都問他到底喝了多少酒?事實上他滴酒未沾,去量完血壓後發現,血壓值竟高達200mmHg,所以說「有量才有真相」。

台灣民眾一般沒有定期量血壓習慣,許多人都是健檢時才突然發現自己血壓過高。另外,正確量測血壓也很重要,才能診斷並追蹤治療高血壓。

蘇上豪認為,國外一般較重視門診量測的血壓值,但在台灣,還是以居家測量的血壓比較準。因為台灣的醫院環境比較忙碌,病人較難在安靜環境下測量血壓,所以居家測量血壓的數據就變得很重要。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

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未分類

社區安寧完善、照顧休假有補助 借鏡歐洲照顧經驗

文/張馨方、蘇曉晴

當社區、居家安寧逐漸成為時勢所趨,我們的照顧體系與人力素質能否跟得上這樣的發展脈動?令人憂心!除了發展社區照顧,如何支援家庭照顧者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也許北歐、荷蘭和法國的經驗,可為台灣長照指引方向。

居家安寧不安寧?從北歐看台灣—社區安寧總體檢

推動社區安寧照顧,是許多醫療界人士的主張,也是國際趨勢。所謂社區安寧,是指以往多半在醫院安寧病房度過的日子,可以回歸到社區;因為離開大醫院可以減少感染,也不需要在病房的環境終了,更有人味。

至於為何採用社區一詞而非說在家(亦稱在宅或居家)安寧?

其實社區安寧包含在家安寧,但不只侷限在家,因為有的國家在社區裡設有安寧醫院,有的社區健康中心有規劃安寧房,還有的是在距離住家很近的護理之家和照顧住宅,都規劃有安寧照顧功能與空間,然後才是完全在家。

 

其實,如果有健全的照顧體系與素質優良的人力,以上資源是可以視情況交互彈性運用的,挪威就是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挪威的醫學中心通常會組織一個巡迴團隊,包含醫師、專科護理師等人。當病人出院前,照服員會先來參加小組會議;病人返家後,這個小組會到病人家中與家庭醫師碰面。家庭醫師一定要出席這項會議,接手後續照顧,並與原始團隊保持聯繫。

在台灣,這種居家安寧的理想正在發展中。比起在大醫院過世,這可能是個更好的做法,更何況台灣醫院病房有限,不像丹麥有17家安寧醫院,可以提供多數病患安寧善終。

一例一休實施後 照顧人力大考驗

但要在社區或在家安寧,要有維持生命徵象的設備、穩定照顧人力,通常至少要有居服員和居家護理師。至於這種日子會持續多久,很難說,大家都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在住家與醫院間來來回回,即使已經決定選擇安寧照顧,還是可能會辛苦很久。

除了基本安寧照顧,還要考量是否能更進一步滿足病人臨時提出特別期待,像是在荷蘭,就曾經有把病人連床一起載到海邊去欣賞風景的案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

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未分類

登峰造極秀色留影 吳夏雄親山愛山半世紀

文/晏子萍 攝影/劉威震

「登峰造極固可喜,全身而退更可貴。」這是吳夏雄從事登山活動逾半世紀奉行不悖的座右銘。對於吳夏雄來說,建築是他的職業,無怨無悔;登山是他的事業,求高求遠;攝影是他的志業,求真求美。特別的是,開啟兩岸聯攀的吳夏雄,不僅常以登山體會人生哲理融入事業,且推廣登山教育理念不落人後,可謂登山界的楷模典範。

 

攀登名山峻嶺,尤其是世界知名的巍峨高山,是一般人看來危機四伏的活動,但是為何無以數計的登山家不畏生死、前仆後繼,就為了留下自己的足跡?建築師吳夏雄告訴我們,那是對山的一份執著感情。

跟著父親文史調查 耳濡目染培養登山趣

吳夏雄舉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在《夏日走過山間》一書中的話:「你要讓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他表示看過這本書之後,徜徉於字裡行間,好像享受了一頓豐美的大自然文學饗宴。因此,我們也跟著吳夏雄對山的描述,倘佯山野的美景,深深感受豐富的旅程。

吳夏雄出身於台南佳里,父親是一位醫生,也是一位文學家,問到與山結緣的肇始,吳夏雄表示來自父親的影響:「我父親曾經擔任縣誌編輯委員,從事台南地區的文史重建工作,因此時常要到山上實地採訪調查,我就成了他的小跟班。」年少時的吳夏雄負責揹6×6的大相機,跟著父親翻山越嶺,也逐漸培養了登山的興趣。

「攝影也是那時偷偷跟著學的,父親使用的是Rolleiflex相機。有一次沖洗相片後,他發覺其中有2張不是他拍的,我只好承認是我的傑作。原以為會被責備,豈料,父親卻給予好評。」受到鼓勵之後,攝影也成了吳夏雄畢生的愛好,日後不但與同好共組「南瀛六六攝影會」,定期舉辦攝影展外,他也時常舉辦個展,將他在世界各地拍攝的大山大海雄偉景觀,與眾人分享。

考上文化大學(前身為文化學院)建築系後,吳夏雄有更多的時間去爬山,且因為每逢假日,南部來的學生沒地方去,只好去爬山,於是他集結愛好登山的同學創辦了「華岡登山社」,大夥兒共享自然美景。在畢業那一年,當時喜愛戶外活動的山友幾乎人手一冊的《野外雜誌》創辦人韓漪看中吳夏雄的才華,邀請他擔任編輯的工作,讓吳夏雄有了更多親近山林的機會。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

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鋁片鐵釘全是景 鎚起鎚落皆有情 胡達華釘畫傳奇

文/晏子萍 攝影/謝佩珊
現年81歲的胡達華,從花甲之年才開始從事藝術創作,他捨棄一般的油彩、畫布,以鐵鎚當畫筆,鐵釘鋁片為顏料,剪刀就是他的調色盤,無師自通將生活的美感盡情揮灑在每一件作品中。胡達華重新賦予「破銅爛鐵」新生命,作品神韻就如其人,溫暖、親切,富含旺盛的生命力。

一般人對於繪畫的認知,無非就是水彩、油畫,或是素描、水墨等,但是您可知道,鐵釘、鋁罐,或是鐵絲、易開罐拉環也可以成為一幅幅畫作的元素。

簡單地說,就是將鐵鋁片或是五金材料釘在木板上做出一幅畫,而且不論遠近層次、光影意境或是迷濛的景致,都可以表現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那就真的令人撫掌稱奇了。

拜訪釘畫家胡達華當天,他熱心地親自開車載我們前往位於瑞芳的工作室,行經狹隘的山路,穿過「山磅坑口」後,眼前一片豁然開朗,胡達華的工作室離老家九份近在咫尺,門前輕便路遠眺雞籠山,這樣的環境讓胡達華的作品創造並且重溫了九份美好的記憶。

與五金結緣 九份風采創作靈感

「最早我的祖父是從十分寮來到九份發展,正好碰上淘金熱潮,因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胡達華出生在九份產金最輝煌的年代,他笑說,小時候隨便在路邊挖一把土,裡面都有殘餘的金沙。

也因為採金礦的工作危險性極高,因此大家都習慣及時行樂,出手非常闊綽,高檔的奢侈品源源不絕,而酒家、撞球間更是櫛比鱗次一家接著一家。

九份蘊藏豐富的金礦,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滿懷淘金夢的人。然而九份在胡達華初中畢業後,因為金礦挖掘殆盡、漸趨沒落,不再受人青睞。

胡達華指著窗外的蜿蜒小路告訴我們:「過去山城對外的交通運輸主要靠輕便路,當時路上鋪有輕鐵軌,上面架著台車就叫做輕便車。一台車可以坐4個人,車伕先是在後面腳踩著鐵軌來推車,待車速變快,車伕就會跳上車,等到車速緩緩變慢,他再下來繼續推行。」

這條依著地形而搭建的綿長輕軌,竟是遠從金瓜石到現在基隆女中附近呢。往昔的出入要道,現在成了居民與遊客可以緩步而行的靜謐山路,今昔也呈現出不同的綽約丰采,而這些景致後來都成為胡達華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誌2018年9月號(NO.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