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長照知識

道優於術的以色列長照課程 開創更優質的照顧方式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維繫照顧品質,往往先想到資源分配與服務輸送流程。但以色列長照卻認為「建立專業價值觀和敏感度」,比技術教育更重要。

一般討論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維繫照顧品質,

往往先想到資源分配與服務輸送流程, 但我實地見習位在臺拉維夫的照顧服務者教育中心(The American Jewish JointDistribution Committee,簡稱為JDC)*所進行的老人照顧者繼續教育,卻發現專業價值觀與建立敏感度,被視為比技術教育更優先,或者說是「道先於術」。

從成人教育理論來看,成人學習期待學以致用,所以教學設計很重要,若只是單向講授,效果必然較低,甚至聽者難有耐心。如此,時間與經費投資效益就打折扣。

JDC 的方式很重視互動與啟發,可以有效引出不同在職者的經驗,相互增長觀點與體悟,而在吸引人的氛圍中,往往一堂課可以抵三堂課。


1
以色列老人照顧訓練中心的失智課結業

以我在以色列看到的一個例子,

一個班約有三十人,分為幾組,每組約有五到六人,每組用一張全開壁報紙,同組人員一起用名詞、動詞、形容詞寫出自己對老年的印象,老師鼓勵大家盡量寫。這是第一層學習,讓自己重新與自己的記憶與經驗對話。

之後各組開始討論、分辨哪些概念是正向的,哪些是負向的,還有哪些難以確認正負向。觀察者會看到,因著不同原生家庭經驗和職場服務經驗,個人對某些概念很容易有共識,也會對某些概念有分岐。這是第二層學習,體認異同。

再接著,將分類好的字群整理出來。這時各組分別對大家說明該組討論概況,然後由老師提出問題,就剛才所激盪出的老年印象,以及根據這些一般性印象所導引出一般人與老人相處的態度,和專業照顧者對老人應對的態度有何不同?專業照顧者如果也用一般人對老人的印象來進行照顧,會導致哪些後果?

2
以色列模擬醫學訓練中心已大量用於老人照顧和生活溝通

在良好氛圍與適當引導下,課程進行到這時,往往會有很多精彩的討論出現。

例如「老人身上有異味」這一點,一般人的態度也許是敬而遠之、避之唯恐不及,可是專業者的態度,是會設法找出原因。異味也許是因為飲食代謝不良,也可能是因為居家環境乏人清理。這會引導出下一步要怎麼做。

又例如,一般認為「老人固執」,通常採取的因應態度就是無奈、不再溝通。但專業態度,一方面會想到是否腦部退化而影響思考和表達,也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或感覺自己失能但還希望能握有主導權。

每個人性格不同,不能概括而論。除了負向陳述,更要留意正向陳述部分,其中有很多特質,值得鼓勵發揮,既讓老人更有自我,也可能讓照顧者較為輕鬆。

在討論中,許多照顧者學員會分享他們在面對不同生命經驗的老人時,怎樣看重老人擁有的智慧與經歷,有時甚至讓照顧者感覺照顧並不是單向的付出,還能從中獲得樂趣。

以色列的照顧者課程,透過這類討論,幫照顧者整理出自己對老年的印象,進而鼓勵他們發展出區隔於一般反應的專業思考,據此開發更多創新服務和提升生活品質的照顧方式。


本文節錄自:北歐銀色新動力:重拾個人價值的高齡者照顧
作者:周傳久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本文經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購買連結:各大網路書店有販售

作者: 翻轉醫療小編群

大家的長照知識小幫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