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忠一 物理治療師 本文授權轉載自 楊忠一陪你「瞭」輔具 全文音頻 歡迎收聽
你一定看過人家用腋下拐杖吧!
你相信嗎?在台灣腳受傷的骨科病患,使用錯誤的比正確的還多喔!如果你想要證明,很簡單,找一家大醫院的中央走道,待上1個小時,簡單統計一下就知道了,當然,你必須要先知道腋下拐杖的常見錯誤,以及正確的使用方法。
錯誤一 該用不用:應該用腋下拐杖的人 卻用了助行器
助行器雖然提供比較好的穩定度,但是走路時每步只能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所以行走速度、效率遠不及於腋下拐,而且腋下拐還可以爬樓梯,因此建議平衡能力比較好的使用者應該用腋下拐。
建議標準是:一隻腳受傷,但是可以只用好腳,扶著穩定的家具跳著走的個案,就應該建議用腋下拐。
錯誤二 少用一支:應該用2支腋下拐杖 卻只用1支
如果其中一隻腳不能支撐體重,那必須要使用2支腋下拐杖。因為你必須要用2隻手才能試圖取代1隻腳的力氣。你可以試著做個人體實驗,一般人可以輕鬆的只用一隻腳半蹲、站直10下以上,但是即使你用2隻手,支撐體重上下10次也是非常吃力的。兩側同時使用腋下拐杖,走起路來比較對稱,行走效能也比較高。
錯誤三 沒超過:應該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卻只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
許多人學習腋下拐杖都直覺地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 擺至),擺盪到拐杖著地的位置就停止,這樣反而浪費力氣作煞車,造成步態停頓、不順暢,非常可惜。應該要學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 擺過)的步態技巧,這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提高行走速度與效率。
你可以觀察到許多小兒麻痺患者,即使一隻腳完全沒有力氣,靠著一對腋下拐杖也可以走路接近正常人的速度,臉不紅、氣不喘,靠的就是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秘訣。所以我們一般年輕人一隻腳稍微骨折,實在沒有道理要旁人幫忙推輪椅啊!
有些人動作能力不佳,就是學不會擺盪超過(Swing-through)的步態技巧,那就建議直接使用助行器,這樣會更安全。
使用腋下拐杖卻只有擺盪一半(Swing-to),那行走速度、效率其實跟助行器一樣。既然速度、效率一樣,那腋下拐杖反而穩定性較差,這時當然選擇更穩、更安全的助行器才對。
錯誤四 沒一起:拐杖應該與患肢一起動作,卻分2段動作
患肢如果可以稍微踩地板承重,那使用腋下拐杖就會用3點式步態(3-point gait),就是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一次3個點承重分散的方式,許多初學者會拐杖先出,然後患肢才跟上,這當然可以是階段性學習的方法,但是提醒,最後目標要能夠2支拐杖與患肢一起跨出,這樣速度、效率才會高。
錯誤五 錯拿患側:拐杖應該拿在健側邊 卻錯拿在患側邊
患肢開始鼓勵承重,這時就可以只用1支腋下拐杖,應該拿在健側。許多人錯誤的拿在患側,因為總想要用拐杖取代患側,其實不是…。鼓勵承重這一時期,拐杖是要幫忙而非取代,拿在健側力學上才會平衡、穩定;相反的,拿在患側走路身體明顯搖晃、不穩、效率差。
影片.腋下拐杖5大錯誤
正確應該怎麼做呢?
- 拐長度距離腋下約3指幅,握把手肘彎曲20度
- 患肢不承重期,用2支, Swing-through 擺過
- 患肢輕度承重期,用2支,3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 患肢鼓勵承重期,用1支,拿健側,2點式步態 注意: 一起、超過
- 爬樓梯 好腳先上、壞腳先下(口訣:好腳上天堂、壞腳下地獄)注意:都是好腳用力,不是靠拐杖用力上下樓
影片. 腋下拐杖行走、爬樓梯 方式示範
每篇五分鐘,楊忠一陪你「瞭」輔具。讓輔具成為你的好夥伴,我會每周固定推出一篇輔具分享喔! 我的臉書、輔具中心粉絲團、Youtube 瞭 輔具頻道 期待您的訂閱加入!讓我們共同學習!以上內文相關產品都可以在輔具家找得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