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老人照顧服務分為三大體系:
社區照顧、機構照顧及居家照顧,因為個人所得稅高達40%,且人口密度只有2.8 人/平方公里(台灣人口密度645.27 人/平方公里),所以設備和空間當然比台灣好很多。這篇是小編透過當地澳洲塔斯馬尼亞當地扶輪社的協助,拜訪當地醫療和長照機構的心得文。
備註一:依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公佈之2010 OECD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Health Data 顯示 OECD 國家2008年平均醫療支出占 GDP 之9%;最高的是美國的16.0%,最低的是墨西哥之5.9%,法國11.2%,瑞典10.7%,德國10.5%,加拿大10.4%,澳大利亞8.5%, 英國為8.7% ,而日本則為8.1%,韓國也達6.5%。台灣則大於6%左右
對照顧人力資格、訓練、證照及服務內容均有不同的分級,(不像台灣固定每小時180 元),讓照護人力有進修的動力,專業能力也容易被尊重。
澳洲大多是大型長照機構
,轄下擁有多家養老院、居家服務、喘息、日間照顧中心等提供多元化服務。三年評鑑一次、每年一次預知的查核和一次不預知的抽查。不論是居家照顧包裹(Home Care Package)、中途照顧、喘息服務及機構進住服務,皆須經過政府部門ACAT(Aged Care Assessment Team)評估。由政府補助大部分照顧費和個人支付額外服務費用。
備註:透過個人資產調查(現有收入和財產合併計算),具有相似資產的人會支付相似的費用,有能力支付照顧服務的人會被要求支付,沒有能力支付的人會受到協助。進住機構費用,高照護需求每日費用約45塊澳幣(依機構而異)額外服務每日加付約 50-60 澳幣。如果資產低於澳幣$44,000,由政府全額負擔。家庭照顧者會經由喘息與諮商服務獲得足夠支持。
澳洲銀髮族跟台灣一樣,除非沒有選擇,否則不輕易入住安養機構。
我認識的退休長輩,他們不是發展事業第二春就是從事志工(例如:社區醫療急救志工組織 CERTs 社區緊急反應組織 )、運動或是個人興趣,整個生活多采多姿和印象中的老人不同。而且比台灣幸運的是,他們在住安養機構和住家裡中間,還有老人住宅可以選擇。所謂老人住宅,就是興建在醫院或安養院附近,銷售或出租給老人的住宅。因為需要服務的老人住得集中,在使用居家照護、復健或到府清潔等等的服務,都降低了服務業者舟車勞頓的無形成本,自然可以提供更經濟實惠的到宅服務。
下圖為一大型安養院的模型,左下角安養院可以住400多人,周圍還有獨棟的老人住宅,鄰近地方也有醫院。
機構內空間寬敞舒適,乾淨沒有異味、設備先進、活動多樣、廚房清潔衛生,住民可以像自家一樣佈置自己的房間,還可各種自費客製化服務可滿足個人需求。在機構照顧的老人少見插管,不是不收容插管的老人,而是機構以協助老人移除管路(氣切管、鼻胃管、尿管)為目標。(不知道移除管路是不是政府評鑑的指標之一)


新的趨勢是安養院和社區融為一體
,下圖為安養院的咖啡廳旁邊還有理髮廳(沒有入鏡),窗明几淨且平價的飲食吸引不少社區的民眾來此聚會。如此可以增加社區民眾的入住率外,在此入住的長者也不會覺得自己是被隔離在安養院,反而像是住在一般社區中。

另外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安養院鄰近幼稚園
,幼稚園的小朋友每隔一段時 間,就會來安養院和長輩一起學習或玩耍,我們參訪的時候沒有遇到小朋友,所以沒有照片比較可惜。不過我知道日本也有這樣的想法,大家可以參考天下雜誌的報導。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海外參訪文,現在我們正在為今年日本東京的HCR輔具展的旅費募資,擊如果你想了解詳情,點擊連結看更多。
在〈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澳洲長照機構參訪〉中有 8 則留言
能否請教這是澳洲的哪家機構呢?
過太久忘記了耶 不好意思 不過是在tasmania的機構
感謝分享,值得借鏡
您好,我之前在台灣當藥師,現在人在澳洲進修
想請問是經過甚麼管道可以有這樣參訪的機會的嗎?
對長照很有興趣,也想看看澳洲這邊是怎麼做的,謝謝~
我是參加台灣扶輪社舉辦的澳洲職業交流計畫
我是職能治療師對此文章有興趣
這對台灣是很好的借鏡
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