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長照知識

不以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 才能擁有「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這是「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的另一本暢銷著作「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以一個心理諮商師和失智症的照顧者身份,分享他面對母親病逝、父親失智的經驗。「不以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是本書最核心的思想,人生就像兩人共舞,在跳舞的當下才是人生。若要像百米賽跑般追求效率,只求快速地抵達終點然後死亡,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

不管你願不願意,父母走向黃昏,需要你照顧的一天,遲早到來。愛不會改變,但你準備好用另一種方式實踐了嗎?

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

這是「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岸見一郎的另一本暢銷著作,內容不是提供醫學常識,而是以一個心理諮商師和失智症的照顧者身份,分享他面對母親病逝、父親失智的經驗。

「不以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是本書最核心的思想

,承認活在當下,不強求過去和將來,是身為照顧者需要學會的觀念。人生就像兩人共舞,在跳舞的當下才是人生。若要像百米賽跑般追求效率,只求快速地抵達終點然後死亡,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

以下是小編的讀書心得:


生產力判定人生價值是錯誤的想法

人老了很難相信自己還有價值,「所以老人會藉由抱怨,逼迫周圍的人肯定自己,有些人會溺愛孫子孫女,造成父母教養子女時的困難,有時甚至會因此發生爭執。」

面對失智的父母,子女必須先接受他們什麼也不會做了,不再以生產力高低的角度看待他們,而是尊重對方的存在。


承認活在當下,不強求過去和未來

父親經常忘記是否已經用餐,這時候不需要斥責他『剛剛不是吃過了』,只需淡淡地說『剛剛吃過了喔』就好。我如是回答,父親通常不會再要求些什麼。

 如果無法想起過去,從頭再來就好了。每天都是新的開始,而不是昨天的延續

「尊敬,就是看著對方真實的模樣。不刻意加以美化,不帶著理想的有色眼鏡給對方扣分」 。我們照顧雙親時,能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放下理想的雙親形象。否則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雙親,只會扣分。」

常對父母說感謝的話,協助他們建立自信

失智症的清醒不是想起過往的事情,而是了解自己身處何處和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失智病人短暫清醒的時候,他們必須接受疾病的現實。所以常對父母說感謝的話,可以增加他們的自我認同,也能減少他們製造麻煩。

身為家屬希望來訪的護理師,注意父母最好的一面。

身為家屬,不希望醫師在病患生病前後改變遣詞用句。我曾經因為聽到護理師誇獎父親耳感到不快,如果父親還健康,護理師一定不可能對他說『真厲害』,就是覺得父親像小孩什麼都不懂,才會這樣誇獎。


人生,無論什麼時候,都無法帶給他人幸福,也無法透過別人獲得幸福

我的意思不是兒女無法為雙親做任何事,只是希望子女能清楚知道,自己能為父母做到什麼和做不到什麼。

出門賞櫻,不是因為想讓父母看櫻花,而是自己想好好欣賞櫻花,所以邀父母同去。若是這樣想,就算父母之後忘記這件事,子女也不會感到難過。無論對方後來記不記得,此時此刻都能和父母共同快樂賞花了。

子女不要阻止父母想做的事

讓雙方都能接受、很愉快的做法,就是當父親說出想外出時,子女不要多說什麼,馬上同意他的要求。了解父親的身體狀況,知道他無法走遠而事先提醒他不要勉強,並不是雞婆,但只要當事人實際走走,也會立刻發現自己上氣不接下去。所以父親勉強自己或是做出危險行為時,當然應該阻止,卻不應該因為過度小心而打消父親走路的念頭。

不要期待對方說謝謝

剛開始照護父親時,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主要是一名已經五十多歲的男子,為了照顧母親辭去了工作,沒想到有一天,母親看到兒子,竟開口問他:你不用去工作嗎?

聽到母親的問話,男子受不了母親居然不知道自己是為了誰而辭去工作,差點發飆。這名男子發現自己幾乎情緒失控,心生恐懼,最後還是放棄了親自照顧母親。

待在身邊,就是一種支持

有一天,我對父親說:『既然整天都在睡覺,我就不用過來了吧!』父親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沒這回事,有你在,我才能安心入睡。』

我們會覺得靜靜陪在身旁沒有意義,有一部分原因是,社會只以生產力來評斷一件事情的價值。

不需要勉強父母想起過去

就算那拿出照片給父母看,強迫父母想起來,只會讓父母親煩意亂。必須強迫才能想起的回憶,就表示當下已經不需要了,即使回想起來,馬上也會忘記。但是被強迫回想的不悅感覺,卻會殘留在心裡。

不需要對父母激動

我對父親的情緒,起因雖然是父親的行為,實際上卻另有目的。第一個是剛剛提到的,想依照自己的想法支配父母。但是父親不會因為我的責罵而退縮,還是持續相同的行為。而且不管我們吵得多兇,過幾分鐘之後父親又忘了。

向他們炫耀照護的辛苦,表示照護者是心情沈重多餘認真

照護當然辛苦,但是不需要刻意表現出辛苦的姿態,好讓其他人知道。如果希望對方瞭解自己的辛苦而伸出援手、提供協助,這麼做不見得能達到目的。要是結果不如預期,就更難以保持平穩的心境了。換句話說,希望別人幫忙,直接開口要求就好了。

父母只要活著,便是對家庭有所貢獻

透過對父母感謝之意,讓父母感受到自己對子女也有貢獻。只要他們覺得自己有貢獻,就能肯定自己的價值。年邁的雙親會因為漸漸失去能力而喪失自信,覺得自己一點用也沒有,還有可能鑽牛角尖,認為自己走了還比較好,甚至認為自己在家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

與其等人對自己說謝謝,不如自己開口說謝謝

只要知道自己的價值,便不會產生需要他人認可自己的渴望,時時期盼對方對自己表達感謝。希望父母感謝自己,就跟人讚美就不乖的小孩一樣。

有效率的人生,沒有意義

假設人生是一條有起點也有終點的道路,有效率地走在這條路上—換句話說,有效率地過日子,然後死亡,根本沒有必要也沒意義。


小編讀完這本書後,真的覺得有被療癒的感覺,所以大家趕快以實際行動支持作者吧。

作者: 幸福醫療服務 周本正 藥師/長照管理師

「幸福醫療服務」是一家解決長照問題的社會企業,憑專業知識和數據分析的能力,致力改善長照家庭的生活品質。主要業務為成人奶粉、營養補充品、生活輔具、醫療器材、長照書籍批發零售,也提供衛教諮詢、醫療器材出租、輔具補助申辦協助。

翻轉醫療:致力於長期照護知識推廣,定期舉辦長照專業人士交流研討會和民眾衛教課程,以期長照服務在台灣能永續發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