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有照顧過失智症長輩,可能有以下的經驗,阿嬤或阿公白天人都很開朗,笑笑的,但是到下午開始,就會情緒有些波動,問一些像是:「我要出去找我兒子。」、「我要到樓下去看看門有沒有鎖好?」或是「我保險箱裡面有東西要拿。」之類,這種毫無頭緒的話,越接近傍晚,長輩的情緒越焦躁不安,甚至說著重複的要求,不順她的意還會鬧脾氣。
以上這些情形,就是失智症長輩容易發生的日落症候群或稱黃昏症候群 (Sundowning, or sundown syndrome),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或診斷,而是一群行為的總稱。
指的是在傍晚或是夜晚來臨,甚至也可能在白天,患者出現行為以及意識上的混亂,包括:躁動、踱步、攻擊、不安、焦慮、沮喪、遊走、注意力不集中、尖叫、幻覺等行為。
常較出現在罹患阿爾茲海默氏症的失智症長者以及急、慢性意識混亂的長者身上;也可能因為季節的變換而有不同的發生頻率,有些學者就曾提出長者在冬季傍晚比秋季時間更容易出現日落症候群的現象。

日落症候群可能的原因
造成日落症候群的確切原因目前仍舊不清楚,不過目前研究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面相,生理、心理與環境,也因此,如果要預防長輩出現日落症候群,也是要從這三個面向下手。
一、檢視長輩的生理需求:是否覺得飢餓、感到口渴、哪裡疼痛、想要上廁所等等,先試著排除長輩這些狀況,讓長輩的情緒能安撫下來。
二、注意室內光線:一定要保持室內有充足的光線,尤其是在傍晚或是夜間時段,打開所有的窗簾並加強室內的照明。夜晚睡眠時間可點夜燈,預防長輩夜晚醒來對環境感到陌生,同時也可預防長輩發生跌倒的意外。
三、白天安排適度的活動:消耗長輩過多的體力,可以幫助夜晚的睡眠。並且盡量限制長輩在白天小睡,白天睡太多會影響晚上的睡眠的時數。必要時,可供1小時的午休時間,減少長輩的疲倦感。
四、營造舒緩的環境:可以播放輕音樂、使用香氛蒸氣,讓長輩適度的紓解放鬆情緒。
五、注意環境安全:避免環境過於雜亂,並且要在所有桌腳或是容易撞到的地方裝上防撞貼條,避免長輩在躁動的時候跌倒受傷。
六、避免長輩攝取刺激性飲料:咖啡、巧克力、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應避免攝取。
七、小心處理長輩情緒:避免與長輩爭執,可以陪伴長者至戶外走動,與其談話並有眼神的接觸。

有句成語:「返老還童」,正好可以用來形容失智症的長輩,照顧他們就要像照顧小孩子一樣,需要用哄的,需要給他們點樂趣轉移注意力,並且小心他們發生意外,對家屬而言是相當辛苦的,需要極大的愛心及耐心,建議家屬應適時尋求其他專業的協助。
像是利用「家天使」預約照顧服務或看護服務,並搭配政府的公費補助,延續整個照顧的強度,幫助長輩的狀況穩定,以及減輕照顧者的壓力,這樣在照護上才能提高失智長者的老年生活品質及降低家屬的身心負擔。
參考資料:Sundown Syndrome in Persons with Dementia: An Update,Psychiatry Investig. 2011 Dec; 8(4): 275–287.Published online 2011 Nov 4. doi: 10.4306/pi.2011.8.4.275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4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