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佳奇
出版社:時報出版
這是華人世界第一本由失智症家屬寫的書,和一般由醫師寫的視角很不一樣。因為照顧無法重來,所以想把他12年來摸索出來的照顧心得,加惠更多失智症家庭。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口號大家都知道,但失智症不易察覺,往往出現神經行為狀況才就醫,此時病程已經到了中度失智症的階段。所以只要出現任一項失智症十大警訊,就應該尋求醫師的協助:
- 記憶力衰退到影響日常生活
-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
- 說話表達出現問題
- 喪失對時間、地點的概念
- 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 抽象思考出現困難
- 東西擺放錯亂
- 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
- 個性改變
- 喪失活動及開創力
或是以下AD-8量表 (有兩項改變就要儘早就醫)
及早就醫的好處:
- 以藥物試圖延緩失智症惡化
- 對其他疾病進行整合性診療
- 向醫師請教照顧方式
- 以醫師權威讓病人乖乖聽話
- 及早安裝扶手和無障礙規劃,讓患者早點適應環境
- 及早做財務規劃 (失智症確診後餘命為8~12年)
失智症整合照顧以家庭為核心,且要依不同病程幫患者規劃不同活動。失智症輕度階段,還可以學習新事物,但學習能力可能不如從前。中度以參與互動為主,重度利用多重感官刺激與溝通。不過都必須符合長者的興趣、能力和生活史。
最令人頭痛的精神行為症狀(BPSD),我個人覺得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作者分享他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這部分就請大家買書來看搂。
非藥物療法
要發揮非藥物療法的效果,就要將它與日常生活結合。從長輩起床到睡覺,所有活動都可以蘊含非藥物療法活動,且過程重於結果,須符合長者的興趣和喜好來規劃。若只有在醫療機構或是學堂兩週兩次、每次半天,這樣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