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推薦書籍

不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承受照護之苦

如果嘗過親手照護雙親的辛勞,輪到自己需要照護的時候,一定不會想要讓自己的子女也承受同樣的苦,這是為人父母者很自然的疼惜子女之情。然而,照護這件事情與有沒有孩子其實無關,任誰都能受到「不需要家人獻身」的照護,這才是真正的福祉社會應有的樣貌。

我決定在《週刊朝日》的專欄發表照護媽媽的連載時,幾位朋友紛紛連絡我說:我要讓女兒們都來讀妳的專欄,做為將來需要照護時的參考。大家說的都是女兒,卻不見「兒子」出場。照護一直以來都被定位成是「妻子」「女兒」「媳婦」「女人家的工作」

但是如今,妻子需要人照護的案例也不少

而膝下無女、兒子又沒結婚的家庭也越來越多。根據統計,丈夫照護妻子、兒子照護媽媽等的男性照護者,占所有居家照護者近三成的比例。

需要照護的人口增多,現今的局勢已經演變到光靠女性還不足以應付照護需求的地步。說要讓女兒讀我專欄的,清一色是男性。不少男人因為照護自己雙親的責任都落在妻子頭上,自己樂得在一旁涼快,才會說得如此事不關己。

事實上,會這麼想的人,都是沒有過照護經驗的人。

如果嘗過親手照護雙親的辛勞,斷不會想要讓自己的子女將來也承受同樣的苦。這是為人父母者很自然的疼惜子女之情。照護自己的雙親直到最後,輪到自己需要照護的時候,卻不願給子女添麻煩,這樣的雙重標準可說是深入許多父母的骨髓。照護就是如此嚴酷的一件事。

我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媽媽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媽媽,因此絲毫不覺得照顧要介護度五的她是自己的負擔,也沒有絲毫怨懟之意。無論如何,只要她老人家活著,就能給我支持的力量。目前的我不惜投入大把時間、體力與財力,最大的心願只為維持媽媽穩當的生活。對我來說,這比任何事都叫我心安,而且感到開心。

儘管如此,我不要自己的孩子將來承受照護之苦。

也有人問我:老師親身體驗過照護的種種,可有想過自己將來要什麼樣的照護嗎?這又是沒有過照護經驗的人才會問的問題。我的確思索過自己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照護,可是我的回答並不符合大家的期待。

以人際關係而言,我絕對不能容許建立在對方感情或犧牲上的照護。不能只因為剛好是親子,就以照護之名剝奪對方的時間。我希望自己的照護能交由專業的照護工作人員,透過金錢契約得到照顧。如此直接了當、毫不掩飾的回答,就是我所期待的理想照護模式。

二OO五年,俵萠子1出7版了著作不需要孩子照顧的死法

作者陪伴媽媽經歷過可怕的病痛折磨,不想讓自己的子女日後也遭受同樣的苦,因此自己預先做好萬一的準備,五年間走訪大約一百所照護養老機構,本書就是其取材彙整而成。書名不需要孩子照顧的死法說得貼切,這是明白照護現實的人做出的終極選擇。

然而,事情與有沒有孩子其實無關,任誰都能受到不需要家人獻身的照護,這才是真正的福祉社會應有的樣貌。


本文節錄自:親愛的老媽,照顧妳,我們很快樂!:70多歲姊妹,照顧93歲老媽,淚中帶笑的自在手記
作者:  米澤富美子
譯者:  胡慧文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本文經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