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熟年誌 達人專欄 長照知識

不要忍痛不要拖 教您擺脫惱人五十肩

五十肩病人常見的迷思,就是以為自己只是偶然拉傷或一般的肩頸痠痛, 休息就會好,結果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反而使肩關節囊沾黏更快速。因此,了解五十肩典型症狀,留意疼痛期,積極就醫,才能早日康復。

文/陳珮珊

在台灣稱作「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是一種關節漸進式、長期發炎疾病,與年紀、退化相關;歐美稱作「冰凍肩」,中國稱作「肩周炎」。輝馥診所醫師許嘉麟說,台灣之所以稱作「五十肩」,主要是因為此疾病好發於4060歲之間,這個年齡層的工作量或活動量仍大,身體修補速度卻慢慢下降,在「青黃不接」之際,罹患疾病的感受會更加明顯。

雖然稱作「五十肩」,但這並不表示年紀超過50歲就不會五十肩,而是因為肩膀使用量相對減少,感受就沒那樣強烈,所以,50歲與70歲病人即使病情或許相同,但50歲「肩友」會格外困擾。 

3典型症狀:角度受限、活動疼痛、睡眠壓痛 

五十肩的高危險群主要有3類,第1類為有內科疾病者,尤其是高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循環較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甲狀腺疾病患者」。這些疾病讓身體處在易發炎狀態,血管排除廢物能力也較差,所以要特別注意疾病控制,如發生肩痛情況,也要留意是否為五十肩引起;第2類為手臂久未活動者,如開刀或手打石膏者;第3類為肩部有外傷。至於一般人以為,常炒菜或做粗重工作較易得到五十肩,其實不然,反而較有可能得到其他耗損性疾病。 

五十肩3個典型症狀

  1. 「角度受限」: 例如手無法舉到最高或往後,肩膀共有四條旋轉肌腱,某一條肌腱拉傷時,對應的方向就比較難動作;但五十肩是肩膀轉軸問題,所以病人肩膀前後左右的角度都會卡住。

  2. 「活動中會疼痛」: 就像腳踏車轉軸生鏽時,踩踏會產生很大摩擦阻力,肩膀也是一樣。患五十肩會使附近的肌肉和肌腱容易拉傷,活動時便產生疼痛。

  3. 「不活動也痛」: 關節必須活動讓關節液流動,關節才能獲取養分,當關節退化沾,關節液就無法流動,所以晚上睡覺時,五十肩病人躺著不活動,反而會是肩膀最痛的時候。

許嘉麟特別提到,有些患五十肩的中年男性,白天肩膀角度卡住還能改用另一隻手做事,也還能忍耐疼痛,但因疼痛無法睡覺就太過折磨,所以很多人都是因睡不好而求診。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熟年2018年12月號NO.81

發表迴響